“爱的评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

2019-09-19 18:57余颖王菊
中小学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素养儿童评价

余颖 王菊

摘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将教育家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构建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的“爱的评价”体系。评价指向学习过程,为儿童的成长留下印迹;指向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質,引导儿童实现全面发展;指向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注重挖掘儿童特质,提升学科素养。

关键词学生评价体系;斯霞教育思想;爱的教育;童心母爱;爱的评价;儿童立场;学科素养;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9)08-0052-03

一所学校的评价体系考量着学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引领着课程内容的不断变革与教学品质的持续提升,是教育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如何构建既匹配自身育人理念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评价体系?不同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不同的行为方式。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所倡导“爱的教育”的学校,一所斯霞老师成长于斯、成就于斯、贡献于斯的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南师附小”)将“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在业已成熟的课程体系框架中,构建起“为了儿童的当下和未来”的“爱的评价”体系,致力于让儿童能够自主、自然、自由地生长,成长为“有爱心、会生活,有慧心、会学习,有童心、会创造”的“立体的人”。

一、成长留痕:为儿童留下温暖一生的礼物

20世纪80年代,南师附小经常接待外宾来访。斯霞老师的学生在一次习作中写到了此事,文中出现了一句“法国阿姨是女的”。从语法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一个病句,但是斯霞老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她从儿童视角出发来理解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没有见过外国人,见到了被称作阿姨的法国人,想特别突出强调阿姨“是女的”才有了这样的表述。这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轻易否定。

这个小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评价是记录他(她)童年成长过程的珍贵印迹。因此,教师要认识童心的价值,理解、保护童心;把儿童当作儿童,尊重儿童的认知方式、表达方式、行为方式;呵护儿童的本真,为儿童构建理想的成长场域,用评价记录儿童成长的过程。

1. 爱的评价,为儿童留下精神成长的印迹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南师附小开创了“阅读银行”评价平台。从PC版到微信版,从指向固定答案的阅后答题到研究任务导引下的系统思辨与个性化表达,“阅读银行”评价的形式不断完善,范围不断拓展。例如:当学生读完《白雪公主》后,可以选择“阅读研究任务单”上的“动笔画一画”“开口说一说”“用脑辩一辩”,以上传图片、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完成任务,获得相应的“爱心豆”。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展示在“阅读银行”平台,可以获得多方面的评价:班级圈里,教师会选择优秀的任务成果推荐“加精”,供大家借鉴;书友圈中,读过同一本书的书友们可以相互交流与学习,点评点赞表达想法。“今天存储经典,明天提取智慧”,学生们在“阅读银行”里完成的每一个任务、收获的每一条评价,都成为其童年精神成长的印迹,未来发展的台阶。

2. 爱的评价,为学生画下学业成就的轨迹

为了更好地推进过程性、表现性评价,南师附小创建了手机端的学习评价平台。在平台的助力下,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新事物的详尽情况、学生间交流合作和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具体过程都能够被有效地记录与评估。以STEAM项目学习为例,从学生选课分组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性资料、报告的完善过程以及最终的项目汇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到教师对于学生不同专题内容学习过程的评价,再到师生互动、共学的交流过程,都会被记录在系统中。学习评价平台使得量化数据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全面评价学生的方式成为可能,学生的表现、能力与特点得以被更深入地挖掘与评估。

再如南师附小定制款作业“畅读怡夏(冬),亲近自然”,平台的引入改变了过去的刷题作业模式,学生们可以在“研究指南”的引导下完成任务。他们自定合作对象、自由选题、自订计划、自主研究、自行留存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并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前,以个人名义在学习评价平台上提交各阶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成果。研究项目的导师(学校教师)可对学生提交的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每一位学生也可以充当这样的建议者,以留言的方式对其他同学上传的计划、资料和成果表示欣赏,或是提出建议、表达质疑。学生们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视野、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二、行为聚焦:让评价引导儿童全面发展

20世纪50年代,斯霞老师接到江苏省教育厅布置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时全国小学普遍为六年制的情况下,进行五年制教改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上级部门对斯霞老师所带的实验班进行了多方面的观测与评价,发现实验班的近视率和身体素质测评均优于对照班级。斯霞老师说,“任何加重学生负担的经验都不是成功的经验”,这句名言成了南师附小人进行实践与改革时的标尺。

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儿童的教育,是既放眼儿童的未来又考虑儿童当下的教育,是把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的教育。爱的评价,也应是关注儿童学习状态、生活习惯的评价。

1. 爱的评价,关注儿童的课堂学习品质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和习惯是其学习品质的表现。因此,南师附小的课堂评价主要聚焦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根据各年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该学段的学科特点与要求,设置课堂表现评价的维度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如在“课前准备”“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注意倾听”“小组合作”“作业质量”等维度的点赞,在“不认真听讲”“书写潦草”“课前准备不到位”等方面的提醒。及时的点评反馈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引导强化的作用。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分析系统,教师还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状态、活跃程度和参与深度,并据此分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探索支持学生学习和发展更有效的策略。

2. 爱的评价,关注儿童的课后行为表现

课间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快乐时光,也是他们学习交往、交流互动的重要时段,学校也十分重视对于这一时段学生行为的观察与评价。当学生有文明游戏、帮助他人、关爱集体等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扫描学生的NFC智能胸牌(见图1),即时为学生“点赞”;当学生有违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时,教师也可以扫描胸牌,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精细化、个性化、即时性的评价,使学校得以跟踪学生成长,聚焦普遍问题和关键现象并进行动态分析,研制改进策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升道德品质。

3. 爱的评价,关注儿童的校外生活状态

对学生的评价,仅仅关注其在校情况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因此南师附小的评价还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之中。学校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了“时间打卡”模块,要求学生将睡眠、阅读、运动、作业等家中活动在系统中进行每日打卡。南师附小对学生阅读、运动和睡眠时间的关注,体现着对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品质和精神生命的关怀;对学生完成作业的平均时间和个体时间的关注,能让教师更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促使其更加精心地设计作业的结构与总量。自主打卡的方式将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和家长,成为家校共育的联结点,也成为促进学生自律自省、提升时间管理能力的着力点。

三、综合提升:以评价推动儿童能力与素养的持续发展

斯霞老师用五年时间带领学生学完六年课程之后,江苏省教育厅联合南京师范大学和区域教研部门对五年制实验班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系列测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素养发展势头良好,有些项目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六年级学生。

评价究竟是为了什么?指向甄選,必然要分出三六九等;指向激扬,必然关注过程及品质;指向全面,必然多维而丰满;指向生长,必然关注能力及素养。如果我们认同教育是后天的引导与改善,那么对教育质量的评价就应更多地聚焦学生的增量成就,而不只是关注学科成绩的高低。如果我们认同支持儿童一生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其自身的能力与素养,那就要思考学校的课程与评价体系,是否真正促进了儿童的能力和素养发展。

1. 爱的评价,要了解儿童的能力结构

南师附小借助脑科学的部分研究成果,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进行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建立了学生能力发展评价档案;借助大数据技术,把学生的能力模型和学习档案建立联系,引导教师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地、活泼健康地成长。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例,学校的评估分析主要聚焦注意力、短时记忆、抑制控制、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计划与决策以及言语流畅性等方面。通过对这些影响个体未来学业和生涯发展的关键预测指标的分析,教师得以更准确地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改善、提升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学校还通过跟踪研究群体和个体在不同年段的发展,分析教师教学方法、家庭教育、养育环境等各种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为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发展性提供实证基础。

2. 爱的评价,要把脉儿童的学科素养

南师附小基于各学科的独特性,着力设计了能够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评价方式。以语文学科的朗读素养为例,学校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将之具化为“读准音”“读流畅”“不添字不漏字”“停顿恰当”等可把握的标准。学生在理解标准的基础上,逐篇朗读不同类型的课文并开展互评。评价的过程,也是每个学生理解、提升朗读水平的过程。学生学科素养评价的结果,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表现性评价记录,共同形成学生个人的素养能力“成长树”。教师根据每个学生“成长树”的“叶茂”情况确定其发展目标,使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

3. 爱的评价,要助力儿童综合素养持续发展

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引导他们综合运用各学科素养,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与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南师附小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和独特性为基础,通过聚焦终身学习的必备品格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开发设计了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乐评嘉年华”。“乐评嘉年华”打破学科壁垒,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各学科课程的各年段目标为标准,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表演、朗诵、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完成“玩中考、乐中评”;综合考量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表达、数理逻辑与分析、身体运动与协调、创意想象与表达、合作交流与协同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编辑?杨晓梦)

猜你喜欢
素养儿童评价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