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雯婷
摘要: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是英语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技能课程中存在的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等三方面问题,探讨利用MOOCs平台构建翻转式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模式的可行性。以超星学习通作为MOOCs平台,对传统教学课堂中以语言基础学习在内(课内),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培养、思辨能力培养在外(课外)的教学模式进行翻转,把语言基础知识、语篇理解、人文知识通过MOOCs平台变成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学生语言技能、人文素养、思辨能力的场所。与此同时,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变化,转而成为学生情感的支持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记忆的强化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和指导者、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者。
关键词:MOOCs;翻转课堂;英语语言技能
英语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根据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占英語专业总课程的60%,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如此重要的课程普遍存在三大问题:
(一)以单向的语言基础知识输入为主导,缺乏足够的语言输出
笔者曾在大二英语专业的学生中,抽取商务英语两个班级47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语言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0%以上的学生在雅思听力及阅读测试中可达7分水平,而在写作和口语达此水平的比例却不到20%。在问卷调查中,85%调查对象反映,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教师的授课时间比学生练习时间多;52%的同学认为其课程与高中强调的读写听说译的语言技能训练并无太大区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总体仍处于教师为中心,语言输入大于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年来,中国英语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于教,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热情去学习,语言定级与学历虽能达到很高的层次,但语言操作技能却十分低下,教与学、输入与输出的比例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早在1985年,语言研究学者Swain就提出“能理解的语言输出假说”(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指出仅有语言输入并不能保证学习者在外语语法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达到近似母语者的水平,学习者只有通过运用所学语言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并提出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
(二)以单纯语言训练为内容,缺乏人文知识的结合
“外语专业归属人文学科,因而人文教育才是外语教育的本质……而外语技能则是该专业的基本功,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外语,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培养应用性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热潮突出了外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使外语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日益边缘化”。[2]以商务英语为例,教材内容往往注重其交际性和互动性,却忽视与人文知识的结合,这一问题也体现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随机抽取30名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英美文学作品的认识寥寥无几,对罗马神话、圣经内容的了解近乎空白。语言如果只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则过于功利,而且学习者也无法领悟语言的真正内涵。技能课程中人文教育如英美文学、罗马神话、圣经故事等内容的融入,能激发学生的人文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缺乏思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国内不少知名学者,如黄源深[3][4],孙有中[5],文秋芳[6][7][8]等均指出我国外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思辨缺席症”问题。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语言技能课程设置中占比严重不足,甚少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大学的最终培养目标应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培养,正如文秋芳指出,“如果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力作为教育目标,这种具有综合性、迁移性、系统性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终生收益。如何加强语言技能课程的思辨能力培养已成为当今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9]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性网络课程,亦称“慕课”,以开放、免费和课程资源数量之庞大为主要特色,课程设置短小精悍,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碎片化时间,结合多种形式如社交网络、专项平台等展开学习交流,注重学习的便利、自主和互动。MOOCs课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强调“把人(学生)的重要性置于教学内容之上,这是MOOCs的主要精神” [10]。
翻转课堂在国外受关注主要在2010年以后,并和MOOCs兴起的时间契合。翻转课堂,或称颠倒课堂(Flipped Class/Inverted Classroom),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翻转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吸收与掌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理论的应用,能有效的控制MOOCs学习质量与效果,加深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与MOOCs课堂互相形成优势互补。目前,国内的翻转课堂模式基本是在美国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教授的教学模型上进行构建。Robert Talbert教授结合线性代数课程实践总结出翻转课堂实施模型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模型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课前,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进行针对性地练习;课中,学生快速完成少量测评,然后通过解决问题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最后,进行总结和反馈。[11]如图1所示:
三、基于MOOCs的翻转式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构建模式
基于MOOCs的翻转式课堂构建,以Robert Talbert教授翻转模型为依据,超星学习通作为MOOCs平台,对传统的的教学模式实行翻转,建立“英语基础知识、人文知识在外(课外),技能实践、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培养在内(课内)”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以解决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存在的三大问题,并以商务基础英语课程为教改对象,展示如何利用翻转课堂的理念,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该模式以超星学习通为MOOCs平台,以线上构建为基础,以语篇与人文通识内容为依托,利用翻转课堂理论构建以培养英语技能、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为中心的课堂,对MOOCs中的知识进行内化、巩固及升华,达到MOOCs课堂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如图2所示。
图2基于MOOCs的翻转式大学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结构示意图(以商务基础英语为例)
(一)对课内语言基础知识的输入与课外语言技能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解决课堂输入大于输出的问题
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学习均离不开语言的输入,然而输入的目的在于有效的输出。早在90年代,语言学家已在理论上承认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着衔接与转化。[12]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13]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均衡输入与输出?而不是传统课堂中以语言输入为中心,让学生课后自己练习语言的输出?笔者认为,对传统语言技能课堂进行翻转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该问题。通过MOOCs平台,把語言的输入部分放在课外的MOOCs学习,把语言的输出训练置于课堂中;同时以语言技能为载体,通过活动、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MOOCs学习中的理解和吸收,并帮助学生一一解决MOOCs自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此,学生利用MOOCs平台,就能完成从词汇、语法到语篇的输入性学习。教师设计互动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以英语语言为载体,进行沟通、传达、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如将词语设计到人文及语篇故事背景中,让学生用单元所学的词汇叙述故事,并互相诠释自己对语篇的理解和鉴赏。
(二)对课内人文知识的输入与课外人文素养的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解决课堂缺乏人文素质培养问题
传统语言技能课程强调英语的工具性,把人文素养的培养置于课外学习兴趣的位置。即使涉及到人文知识,也是以课内灌输为主,理解、鉴赏内容则置于课外自学。语言除了工具性还兼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如何有效的融合人文与技能,并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笔者认为利用MOOCs平台,在翻转课堂的理论指导下,对传统的人文知识的输入课堂翻转,能解决这一沉疴。该课堂模式以语篇主题为依托,在线上补充语言、风俗、哲学、文学等文学通识内容,课堂则以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中国与英美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和剖析,从而逐渐形成《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所要求具备的人文素养。
(三)对课内语言技能学习,课外思辨能力自我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解决语言技能课堂缺乏思辨能力培养的问题
文秋芳认为语言课程应成为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思维能力有着天然联系……人们在学习语言时,无论是对输入还是输出的加工都离不开思维能力” [14]。“学习一门外语不仅是在学习一种新语言,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新思维方式,掌握一种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构建一种向外部世界表述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话语体系”[15]。
在大学语言课程中,思辨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以语言技能板块、人文板块为载体,贯穿整个语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根据Anderson和Krathwohl等的分类,思辨能力的认知根据其复杂程序,由低层次思辨能力到高层次分辨能力,可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过程。其中记忆是低层次的思辨能力,传统语言技能课程中的理解和应用属中层次的认知[16]。高校的语言技能课程在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主要比例,如果语言技能课程的思辨能力培养仍处于中低层次,则很难培养出高层次思辨能力的语言人才。因此,语言技能课程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应更多地倾向于分析、评价、创造,培养模式应趋向于问题式或研究式。
笔者认为在MOOCs平台解决了学生语言与文化输入问题的前提下,可借助翻转课堂的概念,以语篇和通识内容为依托,对传统课堂中,思辨能力在外(课外),语言学习在内(课内)的教学模式实行翻转,语言与人文的学习置于课外作业完成,课内变成以评价、分析、推理为主的讨论课堂。以商务基础英语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为例,该篇内容关于the Threshold of Sustainability for Protected Areas,主题涉及到旅游与环境保护。学生在课前通过超星学习通,针对新的词汇、语法、语篇、文化背景、英美旅游观、环保观的微课与材料进行理解性吸收,教师在课前发布引导学生鉴赏文章的问题。课堂上,学生们针对问题,围绕新单元的语篇进行鉴赏性的讨论与展示,这是本改革项目下课堂活动的最主要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语篇中的词语、句子、写作方式,来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特点,梳理支持自己论断的依据,并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检查、质疑、评判性的评价,最后结合文章的背景知识及英美国家的旅游观、环保观对文章进行反思,讨论文中倡导的保护区可持续门槛在现实中是否可行,在目前中国是否可行,是否存在更适合的环保措施?这个过程其实就包括了Anderson和Krathwohl分类中,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创造能力。
简言之,该模式将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巩固和升华,在提高英语技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辨能力。
基于MOOCs的翻转式英语技能课程教学模式,在过去两年的商务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效果显著。纳入研究的学生来自大一两个平行班级,分成实验班45人(采用该模式教学),对照班46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两个班级分班前高考平均成绩分别为:1181±72和1185±50,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发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两年的学习后,通过比较两个班级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相较于对照班,总成绩(729±76和623±73)有显著提高(P<005)。实验班学生们对新教学模式的反馈也非常积极和满意,连续两年四个学期的课程评分保持90分以上。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思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也有显著提高。虽然此对照研究纳入学生数量有限,但仍对目前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该课堂模式是对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构建的一次新尝试,并创造性地利用MOOCs和翻转式课堂模式,对语言技能课堂中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该模式中下的英语语言技能课程构建,能够覆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英语语言技能、人文素养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利用MOOCs互动平台,将语法、单词、专业知识、人文知识置于课外,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课堂则着重建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用能力、思辨能力、文章鉴赏能力;无论是MOOCs课程中的语言板块、人文知识板块、专业知识板块还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过程均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在课堂中成为学生情感的支持者、教学活动的组织策划者、学生记忆的强化者、学生活动的合作与指导者、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者。
[1]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 & C.Madden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85:235-256.
[2]張西平.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主义教育[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5):86-91.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6]文秋芳,周燕.评述外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J].外语学刊,2006(5):76-80.
[7]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8][9][14[15]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 (3):6-12.
[10]邹景平.MOOCs的精神重于形式[J].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3(8).
[1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12]朱桃香.大学英语学习输入与输出的衔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107-109.
[13]尤其达.输入与输出并举,提高英语应用能力[J].外语界,2001( 6 ):40-43.
[16]Anderson,L.W.,D.R.Krathwohl,P.W.Airasian,K.A.Cruikshank,R.E.Mayer,P.R.Pintrich,J.Raths & M.C.Wittrock.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Complete edition)[M].New York:Longman,2001:67-68.
(责任编辑 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