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亲自改名的八路军儒将(上)

2019-09-19 02:55何广华
党史纵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藏民红四方面军张国焘

何广华

“神州沈陆,烽烟弥漫山河。日寇纵,铁蹄凌,七七事变生灵荼,群盗腥风重。肝胆洞,毛发耸,孤光照,推翘勇,生死同。铁衣征程,战马血沾蹄,耿耿精忠,夷蛮犯中原,侠骨丹心愤,抗大诣弘,建奇功!”

这首六州歌头,是沈阳军区后勤部原副部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叶荫庭少将为悼念老战友安征夫填的词。

安征夫17岁加入少共,后参加了红四方面军,为躲避张国焘迫害改名安问卜,三过雪山草地到延安,毛泽东亲自为其改名安征夫。他先后任红军大学文化主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文化主任、抗大一分校宣传科长、八路军滨海军区宣传部部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抗大一分校二次东征、大青山突围、三次甲子山反顽等战斗,为开辟和巩固沂蒙山和渤海湾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1945年10月25日,安征夫在攻打诸城的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31岁,为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牺牲的144位副旅级以上将领之一。

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四川苍溪县八庙乡安家湾,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地方,它背靠巍巍马鞍山,脚下是奔流不息的嘉陵江,一座古朴典雅的四合院掩映在苍松古柏下。1914年,安征夫就出生在这里。

安征夫的爷爷安永芳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老秀才,其父安如磐曾取得清朝拔贡学位,先后担任过河西团总,苍溪县学田局劝学,他为人正直,因常主持公道,颇受乡邻尊重。安如磐有6个子女,安征夫排行最小,年少时名叫安文弗,当地人都叫他幺少爷。

安征夫的母亲初通文字,经常给孩子们讲班超、祖逖、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故事。安征夫到了读书的年纪,父亲将其送进私塾,不但读《四书》《五经》,也了解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事迹,开始追求博爱和大同,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飞跃。

4年后,安征夫进入苍溪高等小学读书,当时的校长是他的堂兄安文庄。安文庄曾留学英国,思想激进,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国是,抨击积弊,并给安征夫讲述西方的先进科学,教他学习英语,日积月累,安征夫的思想出现了第二次飞跃。

安征夫受其大哥安文萃的影响也较大,安文萃早年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是在川北推行新学的革命教育家。1924年夏,安征夫放假回到家乡,安文萃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带回了《新青年》《每周评论》《女神》《狂人日记》等进步书籍,并创办了苍溪中学,出任第一任校长。安征夫在《新青年》上,看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看到了《共产党宣言》,看到了李大钊、鲁迅、陈独秀的战斗檄文,思想实现了笫三次飞跃。

1929年,15岁的安征夫考入苍溪中学,开始了他的中学生活。当时的苍溪,在四川军阀田颂尧的统治下,广大百姓不仅要负担沉重的田赋,还必须交纳70多种苛捐杂税,有一首民谣道,“民国不到二十载,征税已到八十年。”在这期间,苍溪中学的进步教师们冒着极大风险,购进了一批进步期刊和文化读物,这些书籍犹如一支支黑夜中的火把,在学生们心中燃烧起来。安征夫、罗青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茂修(中共苍溪县委负责人)、李开湘(开国少将)等同学正是受了进步书籍的影响,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春,由苍溪中学师生发起的“苍溪县破除迷信大联盟”成立,在进步教师的带领下,安征夫、罗茂修、赵成佐等同盟会员把城隍庙里的老爷、判官、大鬼、小鬼塑像统统捣毁了。

很快,这一事件传遍了远山近乡,那些善男信女们个个大惊失色,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苍中校门前大闹。早有准备的师生们趁机向他们进行宣传:“如果世间真有神仙鬼怪,那他们就该惩罚我们,何必要你们来出头呢?其实天堂地狱都是骗人的鬼话。”一些群众将信将疑,慢慢散去了,剩下的人闹了一天,也无济于事,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不久,安征夫等人又联合其他几所学校,到处宣传破除迷信,号召乡亲们不求菩萨、不烧纸钱、不请端公、不看风水、不合八字、不喝神水、有病请医生、有事问自己,在苍山溪水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明之风。同年8月,苍溪县学生联合会宣告成立,安征夫被推为主席。

1931年夏,安征夫参加了苍溪中学轰轰烈烈的“择师运动”,将担任《公民》课的教员(国民党苍溪县党部执行委员)余光玠逐出学校。一时之间,苍溪中学成为苍溪县民主运动的中心。

攻占剑门的先遣队

1934年,安征夫在成都读书时由少共转为中共党员,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和负责編印地下党报纸。

1934年7月,安征夫加入红四方面军。

安征夫入伍后,任红四方面军川陕省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当时他一心想上前线,对组织安排很不服气。

一天,安征夫遇到了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便过去问:“首长,你看我身体结实么?为什么不派我去先遣队?”王树声笑哈哈地说:“小鬼,革命路上到处都是战场,前方后方都一样,只要是金子,哪里都可以发光,宣传工作非常重要,可以鼓舞士气,震慑敌人,是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你说重要不重要?你可要安心工作啊!”一席话说得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后,兵分3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沿江敌人。4月2日拂晓,红四方面军第九十三师、第八十八师及第九十一师1个团,分别进抵剑门关下,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剑门关。

剑门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四川军阀邓锡侯对这一战略要地极为重视,把它作为江防部署的重要支撑点,派第二十八军宪兵司令刁文俊率3个团据守,在此地密布地堡、堑壕,并派人用十几匹骡子驮来4万大洋作为犒赏,妄图凭借险要地势,将红军堵截在雄关之下。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把攻克天险剑门关的任务交给了王树声。王树声一面派人去侦察敌情,一面派安征夫深入剑阁进行革命宣传。

安征夫化装成商贩混进剑阁县城,但见城内到处都是如临大敌的宪兵,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安征夫机警地闪进僻静处,把一张张写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活捉田颂尧”等内容的传单贴在大街小巷。

4月2日,剑门关战斗打响了,顿时硝烟滚滚,杀声震天。安征夫带着宣传队和老百姓组成的担架队、慰劳队、鼓动队在火线上来回穿梭,又带了几名骨干用话筒对准敌阵地喊话:“士兵们,我们都是穷人兄弟,快放下武器吧,不要为反动军阀卖命!”敌人阵脚大乱,有的投降,有的逃命,有的被打死,敌军营长绝望中跳崖自杀。红军胜利攻占了剑门关。之后红四方面军又连战连捷,控制了9座县城。

但是,敌人并不甘心失败,又纠集各路反动力量,准备将红四方面军围歼在川陕边界。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保存實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暂时放弃川陕根据地,向西挺进。

然而,很多红军战士对此想不通,认为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根据地却拱手让给敌人,心里无法接受。红四方面军启程前几天,安征夫抽空到了附近几个村庄,一是向乡亲们告别,二是告诉人们,红军是暂时离开。但热情的百姓舍不得红军离去,他们有的拉着安征夫的手不放,有的含泪送来鸡蛋,目睹一幕幕动人场面,安征夫只得一次次向乡亲们表示:“请你们相信,红军一定会打回来!”

部队半夜时分出发,尽管大家竭力不惊扰百姓,但还是惊醒了附近的大批群众,他们高举火把,挡住红军去路。有的大喊:“红军同志们,请你们留下!”有的放声大哭。看到这一幕,很多红军战士抱着枪就地坐下说:“我们不走了!我们要留下!”

安征夫清楚地意识到,如不尽快疏导情绪,后果难以预料。他立即拿起话筒喊道:“同志们,乡亲们,你们的心情我理解,但大家要知道,红军这次走,只是一次战略转移,并不是要放弃这个地方,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红军最终是要回来的,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哪有儿子丢下父母不管的?今天暂时离开这里,是为了尽快打回来!乡亲们,请你们让开道吧!”

一番肺腑之言温暖了乡亲们的心,解开了战士们心中的疑团,人们慢慢让开一条路,部队重新出发了。

长征途中的救命绳

红四方面军长征进入川西丹巴后,进入了藏民聚居的区域,为了避免冲突,安征夫建议红四方面军总部派代表去寻找藏民首领谈判,并自告奋勇地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

安征夫带着几名战士,请了一名土著向导在山里到处寻找。一天黄昏,他们掉进藏民的陷阱,被捆绑起来,蒙上眼睛带到一个地方。解开蒙眼布后,只见一大群藏民围着一堆篝火,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叽里呱啦在讲着什么。向导告诉他,这是藏民们在控诉汉人的罪行。

安征夫让向导用藏语告诉对方说:“我们是红军,专为天下穷苦人打天下的,今天就是来打倒欺压你们的人。”

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年长的藏民,他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他们一番,然后指着安征夫破旧的军服,一阵叽里呱啦之后哈哈大笑起来,周围的藏民也跟着笑了。向导翻译说:“你们穿得这样破烂,看样子也受人欺,还谈为我们打天下?”

安征夫觉得,对方的敌对情绪消减了许多,于是抓住机会,让向导讲述了红军的宗旨和政策。那位年长的藏民听后,慢慢走过来,亲自为他们松了绑,并让人端来几大碗酒。

以后几天,安征夫通过向导与藏民首领扎西交谈,了解到以前汉族军阀常来洗劫骚扰,他们不仅抓藏民做苦力,还掠夺牛羊和名贵药材,每年还强迫藏民上交大量的贡品。因此,藏民对汉人恨之入骨。

针对这种情况,安征夫将红军与反动军阀的本质区别,红军路过丹巴的目的以及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等,向藏民首领作了详细解释,使广大藏民消除了顾虑,带着老少家人回到了家园。藏区气候恶劣,十分寒冷,红军战士们却穿着单衣,藏民们看到这支军队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纷纷竖起拇指。

不久,红军要出发了,临行前,藏民们夹道相送,他们捧着酥油糌粑、羊奶牛肉、牛羊毛皮送给红军,有的甚至加入红军。扎西抱着安征夫热泪盈眶,难舍难分。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夹金山下的达维胜利会师,安征夫立即组织总政宣传队,编排《红军舞》《迎亲人》《战友情》等节目,特别是讽刺蒋介石数十万大军追堵红军,到头来只拾得烂草鞋的活报剧《烂草鞋》,赢得了红军指战员经久不息的掌声。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进军甘肃南部的夏(河)洮(河)战役计划,并决定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同时并进。右路军由中央红军的第一军、第三军、中央直属队及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组成。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中共中央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随右路军行动。

左路军包括中央红军的第五军、第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的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第三十三军,于卓克基集中,在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的率领下,经草地到阿坝,然后向东出墨洼,到班佑与右路军会师。

然而,张国焘阴谋分裂中央,让左路军过了三次草地,吃尽了苦头。

在过草地时,安征夫一边扶着一个弱小的战士前进,一边提醒前面的战士注意,自己却一不小心陷入了泥潭。他用力推开扶着的战士,一边挣扎一边呼救,眼看越陷越深。许多战友围了上来,急得直掉眼泪。

千钧一发之际,突然从后面走来了一位彪形大汉,高声叫道:“同志,不要慌,沉住气,我们马上想办法救你。”他迅速将外衣脱下,并叫大家也脱下衣服,连成了一条绳,他又转身将自己厚厚的棉被铺在泥潭里的草墩上,并把“衣服绳”甩了过去,说:“同志,快抓住这根绳子!”

安征夫见状,赶紧伸过双手死死抓住“衣服绳”,彪形大汉喊着号子,战友们一起用力,慢慢地将安征夫从泥潭里“拔”了出来。安征夫含着感激的泪水,望着那位援手相救的彪形大汉,可由于心情过于激荡,未能记下救命恩人的名字就分别了。

在草地里也不知走了多少日子,一天,安征夫在找野菜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块小石头,他想起有人说过,有了石头,就快走出草地了。他欣喜若狂,大声欢呼:“我发现石头啦!我们快要走出草地啦!”战友们一齐拥向他,欢呼庆祝这个“伟大”的发现。

果然,草地上渐渐出现了一些矮树,石头也越来越多,大家在草地里到處找树叶,找野果,对于挣扎在饥饿状态的红军战士来说,这些都是山珍美味。安征夫总是把好吃点的野果让给生病的战友,自己却吃苦涩难咽的野菜。一次,他吃了一种不知名的水生植物,结果不幸中了毒,呕吐不止,差点把黄胆都吐出来了。战友们有的给他捶背,有的给他灌凉水,好不容易才让他缓过气来。

毛泽东为其改名安征夫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并入延安红军大学,1937年1月,安征夫任红军大学第二分校即庆阳步兵学校文化主任。

平型关战役后,安征夫先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军校主任教员、学生队队长、直属队政治处主任、宣传股长,跟随八路军总部奋战在晋北晋中前线。

1938年8月,总部随营军校由山西前线开回延安。一次会后,安征夫和政治教员欧阳平正在讨论毛泽东的讲话,随营军校政治处主任张正光邀约他俩去见毛泽东,安征夫和欧阳平担心毛泽东工作忙,没有时间接见他们。张正光说:“听人讲,毛主席很喜欢青年人到他那里谈话,差不多每天都有三三两两的人去。国统区和沦陷区来的学生去的较多,部队来的学员也有去的。到那里只要通报一声,主席就会让你进去。”

于是,他们相约来到凤凰山下毛泽东的窑洞前,向警卫员说明了来意。一会儿,警卫员出来通知说:“主席请你们进去。”三人往里面走时,迎面走出来几个面带笑容的青年,估计他们也是才谈过话的。

“主席好!”三人向毛泽东立正敬礼。毛泽东亲切地让他们坐下,并一一问过了姓名和职务。此时,警卫员为他们端上了茶水,他们一边喝茶,一边谈了起来。毛泽东问过了张正光后,便问安征夫,当听到他的名字时,惊奇地说:“问卜,就是占卜的意思?”

安征夫回答说:“正是,主席。”

“你这名字很有意思,谁起的?”主席笑着问道。

“我自己。”

张正光接过话茬说:“要不是他这古里古怪的名字,早就成了张国焘的刀下鬼啦!”

毛泽东更加迷惑:“哎呀,这怪名字,还有这么大的威力,这是为何?”

于是,安征夫便向毛泽东讲述了张国焘迫害红四方面军中知识分子的事,以及自己的家庭情况和改名的经过。毛泽东聚精会神地听完后,站了起来,一手夹着烟,一手端着茶缸,说:“那当然啰,你高中毕业,也算是比较大的知识分子啦。”沉思了一会儿,他又说:“张国焘不能容忍知识分子,很危险!”

沉默了片刻,毛泽东对安征夫说:“你是亲身经历了张国焘迫害知识分子的,你们都是干政治工作的,再不能犯张国焘的错误了。现在,随营军校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了抗日救亡,冒着危险来到边区,来到抗大,你们一定要关心他们学习,帮助他们成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战中来!”毛泽东还对安征夫打趣地说:“张国焘迫害青年知识分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这个名字现可改过来了。”

于是,安征夫便请毛泽东帮他改个名字。毛泽东抽了一口烟,转了一个圈,很沉重地说:“你三过草地,内,张国焘要迫害,外,国民党反动派要围追堵截,你真是一个从长征中好不容易才走过来的大丈夫啊,就取名‘征夫吧!”

安征夫从延安回到八路军随营军校驻地洛川后,便将“安问卜”改为“安征夫”。从此,毛泽东为他改的名字陪伴了他一生。(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胡北)

猜你喜欢
藏民红四方面军张国焘
古道散茶香
走出“逃跑主义”:鄂豫皖省委对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认知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犬獒效应
浅述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
请菩萨找零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看红军践行群众路线的意义
历史瞬间之九:激战嘉陵江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