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胜, 孔 岩, 张国灿, 吴彩霞, 何新华*
(1.广西大学 农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2.华中师范大学 中国农村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农业科技园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农业科技园的整体发展情况可侧面反映该地区重视农业、发展科技及人才情况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通过农业科技园的发展与带动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其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仍存在明显差距。褚兴彪[1]指出,通过“引技、引智、引项”,解决当地农业科技问题,增强农业科技园区开发与创新,助力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雷玲等[2]指出,对园区进行分地域管理,结合相应区域的气候条件和特有的自然资源对其特色产业进行详细分析和规划,避免各地农业科技园区产品重合导致市场产品结构单一、供需不匹配。李坤琪[3]指出,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加强与院校的沟通和合作,将农产品进行组织化、统一化。各地必须以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环境条件为背景,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式,对其他地区已有的方法不可直接复制。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整体发展趋势虽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此,结合实地调研及各园区上报资料对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措施,以期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截至2018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验收自治区区级农业科技园区51个,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其中,桂中地区(南宁、来宾和贵港)园区的数量最高,有15个,其次是桂北地区(桂林、柳州和河池)13个,之后依次是桂东地区(玉林、梧州和贺州)10个、桂西地区(百色和崇左)8个及桂南地区(钦州、北海和防城港)5个。各市以南宁市的数量最多,有7个。
51个园区共承担科技项目202项,其中广西良圻农业科技园区(农垦)承担科技项目最多,有23项,该园区主要推进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立肉猪质量可溯源信息体系、甘蔗新品种的培育及其甘蔗渣制备木糖的酸水解新技术研究、蔗渣滤泥培养料栽培双胞菇技术示范等,并大力引进相关项目。
51个园区研发投入共约4.52亿元。科研研发投入方面,桂中地区最高,约为26 601.4万元,占58.8%;其次是桂北地区,约为9 321.5万元,占20.6%;之后是桂东,约为5 051.8万元,占11.2%;桂西最少,仅占2.2%。各园区平均科研投入方面仍以桂中地区最高,为1 773.43万元,是桂东的3.5倍、桂西的14.3倍、桂北的近2.5倍、桂南的近2.7倍。说明,桂中地区研发投入情况远高于桂东、桂西、桂北及桂南地区。
51个园区总产值约312亿元。园区总产值柳州市最低,约1.2亿元,玉林市最高,约61亿元;玉林园区中,兴业农业科技园区产值较高,产值主要来源于3个部分:养殖三黄鸡与生猪、观光旅游业和培训业。按区域划分,桂中地区在总产值、所占比例及园区平均产值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从表1看出,广西各市州农业科技园区的主导产业有2~4个,以南宁、桂林及河池等6个城市的最多,有4个。主导产业主要以菌菜产业、果品产业、畜禽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基础产业为主。同时,同质化竞争状态严重,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培育或照搬其他地区发展好的项目,未能充分显现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和布局。仅果品产业就有12个市的农业科技园将其作为主导产业,主导水果种类主要有柑橘类、火龙果和葡萄等,其中将柑橘类水果作为农业科技园主导产业的城市有10个,其次是火龙果与葡萄。总体上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以果品为主导产业偏多,果品产业中又以柑橘类为主的居多,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不明显。
表1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广西各市农业创新能力主要以新品种、承担科技项目及专利等3个数量指标为参考进行整理,从表2看出,各市园区创新能力差异较大,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偏低。其中,南宁市新品种、承担科技项目和专利3个指标的数量均领先于其他市。
从表3看出,到2018年末,广西农业科技园区总投资约为139.5亿元,其中研发投入约为4.52亿元,占总投资的3.2%。研发投入比重各市均低于10%,除柳州、桂林、贵港和贺州外,其他市的研发投入比重均低于5%。全区农业科技园区科研机构数量较少,仅有104家,远低于山东省省级以上科研机构(319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机构总量少,国家级重点机构缺乏,现有科研机构的功能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表2 广西不同城市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
2.4.1 园区人才缺乏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缺乏农业科技相关人才是制约园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表4看出,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共有中级职称以上人才1 347人,其中院士有4人,占农业科技人才总量的比例较小。各市人才差距大,人才分配不均衡,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最多的是南宁市,为280人;柳州市最少,仅26人。可见,各园区城市间现有高层次人才资源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新兴学科和跨学科高素质人才的分布更加稀缺,阻碍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和发展。
表3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科研机构及研发投入情况
表4 广西不同城市农业科技园区技术研发人员情况
2.4.2 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水平低,各市发展不平衡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信息化水平从平台采集发布信息量、园区门户网站数、远程培训系统及远程培训教室量、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系统量、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量、物联网监测监控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量等6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表5看出,平台采集发布信息指标中,南宁最多,占总数的61.62%;崇左最少,仅占总数的0.16%。园区门户网站共19个,其中柳州、桂林和崇左的农业科技园区没有门户网站。远程培训系统及远程培训教室的数量总体偏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系统与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数量适中,各市数量分布较均衡。物联网监测监控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总数少;各市数量分布差距大,南宁市最多,有8个,13个地市中有7个没有物联网监测监控或其他智能监控系统。园区信息服务水平崇左与南宁有一定差距。
表5 广西各市农业科技园区信息服务水平
合理有效的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可促进园区整体协调发展,根据区域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园区特色,促进区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结合区域的资源、环境和交通等基础因素,将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定位规划在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分区基础上对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表6),按照因地制宜、优化结构和突出园区特色原则,确定各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4]。
3.1.1 优化发展区 桂北地区是广西粮食主产区
表6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产业布局
之一,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园区合理调整优化粮食、经济作物种植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以优质稻、特色水果、秋冬蔬菜产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农业品种、品质和品牌,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更好地发展。
3.1.2 重点发展区 桂东的贺州市和桂东南的梧州、玉林和贵港市是广西粮源基地主产区,处于西江和贺江流域河谷地带,水资源较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发展基础较好。桂东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应重点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建设,稳定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围绕优质粮、蔬菜及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园区内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桂东南区应重点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推进农业园区适度规模经营,园区试点建立水稻、生猪、家禽循环生产模式,调整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严格控制畜禽养殖总规模,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助力园区的发展[5]。
3.1.3 适度发展区 适度发展区的桂中-桂南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应因地制宜发展蔗糖业和桑蚕产业,实施甘蔗“高糖高产”建设,积极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沿海及海洋渔业区的园区应结合北部湾沿海地区现代海洋水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重点培育和发展海洋渔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科普观光旅游业等3大主导产业。园区应不断引进孵化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电子信息及海洋工程等为代表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广西北部湾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产业竞争力。
3.1.4 保护发展区 桂西北区与桂西区。该区域是广西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开采,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土壤污染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较大。该区也是广西贫困人口集中区,扶贫攻坚重点区,因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地位。农业科技园区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环境、人口等因素,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观光旅游业,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2.1 加快农业科技园区产学研协作发展,促进广西科技园区的发展 加快建设以农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为主体,其他组织参与的协同创新中心。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行动,组建并完善10大特色农业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链,不断拓展3个新兴产业附加值。
3.2.2 努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强与国际公认科学研究实力强的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促进广西与国际学术界一流研究机构在前沿、新兴、交叉学科及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产业技术领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3.1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打造“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把科研院所的新品种、新技术通过农业科技园区实现转化[6]。紧密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业态的培育、创制与推广转化示范,重点建设农业良种培育中心、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特色作物试验站、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等[7]。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成果转化示范平台,以调结构、提品质和增效益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全面提高农业创新有效供给能力。
3.3.2 构建科技交流平台 通过举办农博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途径,不断创新办会模式,提升展会水平,搭建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与农牧民见面对接,科技人员与农牧民见面对接的平台,搭建好农业科技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及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间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协同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为自治区乃至西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3 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和成果转化平台,加速成果快速转化 引进先进省区市区的成功经验,针对现存的种种信息制约矛盾,提供在线即时的各项专业化服务、市场需求、产学研合作及融资渠道等相关信息,将实践技术与技术理念相结合,使科研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实时的市场需求,将两者及时衔接,解决最新科技成果信息与实际市场需求不协调的问题,让科研机构从理论建立、立项开始,便与市场需求及时联系,在研发出更高质量,且具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成果的同时,也能在实践经验的改善下将理论延展。同时引进国内第三方最新评估机构,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估。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排优,按照优先转化的序列建立成果入库制度,只有进入成果转化库里的项目才可以转化。开展成果展示发布会、理论宣讲会,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
3.4.1 科研成果的核心研发关键在于先进技术人才 加强科研院所及各高校对科研园区科技支撑人才的专项培养,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实施;科研人员在接受理论灌输的同时,积极投入实践过程。倡导企业与相应的科研院所、高校进行对接,在科技园区建设研发试验基地。实践性人才的发展要常态化开展,以利于培养全面化人才。加强园区管理层面的管理,选拔经营核心技术骨干及基层农业推广科技型人才,加强其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人员的学习交流,共同促进项目的实施。
3.4.2 建立对口联系园区完整制度,引进专业帮扶产业的专家 对知识产权入股和分红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完善。组建专业的园区主导产业专家顾问团队,以农业科技产业需求为主,围绕防病防疫、产品营销、土壤肥料、信息咨询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组织多学科专家对阻碍园区发展的问题进行专项诊断,提供科技方面的支持。
3.5.1 扩大资金来源和多渠道筹备资金 一是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广泛吸引各类型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投融资新路子。二是积极申请工信、发改、科技和项目资金,争取财政资金给予项目支持。三是强化土地等资产经营,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资产功能和资源效益,做到以地生财,滚动发展;采取吸纳政府投资、个人入股,实现个人参股、技术入股等形式,实现园区投资多元化,弥补园区发展资金的不足。
3.5.2 加大对农业科技园区的资金保障 构建农业科技园区的投融资体系,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里社会风险投资的加入,设立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和农业科技研发基金,最大化降低开发风险。需建设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平台,风险投资管理平台,金融投资平台及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引导平台等各类融资保障平台[8]。平台间能否有效衔接,是园区建设运营是否受到资金限制的关键。
3.6.1 园区扶持政策体系创新 政府提供优惠贷款和金融折扣,并与广西当地银行进行沟通协商,为支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制定贷款优惠政策。如对园区的创业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贷款,对中大型入住企业贷款利率下调10%~15%,对小型企业贷款利率下调5%~10%,同时财政给予50%的贴息政策。
广西各级政府在政府采购对象选择上,优先购买园区生产的产品。如城市绿化、基建等公共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农业科技园区提供的产品,提高园区产品的销售额和在本地市场上的占有率[9]。
3.6.2 园区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创新 对园区企业考评,对企业投资大、运营良好的企业进行考评,认定为优秀的企业进行税收奖励。实行税务减免优惠,经批准后,将支付当年“两免三减”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园区企业如获得有关部门认定为优秀企业可延长3 a优惠[10]。
3.6.3 园区土地供给政策体系创新 创新土地流转手段,拓宽园区土地来源渠道,采用先征收后拍卖的市场手段,保障园区建设用地。对于园区规划中的土地,政府首先对其进行征用,然后启动拍卖程序,交由企业经营管理,并将拍卖土地款补偿失地农民。推进土地合作社建设,将土地先集中到合作社管理,园区规划中的土地由土地合作社入股共同参与建设,土地使用权所有人从企业获得分红[11]。
农业科技园区在基于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园区管理平台,实现园区信息运营的管理和控制及园区内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科学管理园区的农业生产、农资采购、农产品信息、分工、合作信息、销售和财务状况,提高园区管理的透明度,更加科学地管理园区[12]。现阶段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化要求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环节的介入全面准确,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农业产业链中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贯穿于农业采购、农业生产、农业信用、农产品质量检验溯源及农产品加工等环节[13]。
广西农业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的本质要求。因此,政府和园区主管单位需加强园区产业规划布局、完善园区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园区资金的保障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助推园区的可持续、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