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en Ann Young
2018年1月,中国正式全面禁止塑料垃圾的进口。作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进口国,中国这一举措有效地制止了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口塑料垃圾。此后,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利用东南亚国家环境管理较松散这一缺口,把塑料垃圾运往东南亚国家,发达国家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垃圾战”就此打响。
非政府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及其旗下新闻网站Unearthed、菲律宾新闻网站“拉普勒”的数据显示:中国禁止进口废塑料之后,马来西亚的塑料垃圾进口量增至11万吨/月;菲律宾2018年塑料垃圾进口量增至1.19万吨,相较于2016年翻了三倍;泰国的塑料垃圾进口量增幅将近2000%;越南的塑料垃圾进口量也有明显的增长。
不过东盟国家正竭力反抗:2019年1月,菲律宾把装有混合垃圾的51个集装箱送回了韩国;菲律宾为垃圾对加拿大“宣战”,敦促加拿大按时运回滞留在菲境内的69个装满垃圾的集装箱;马来西亚把5个集装箱退回给了西班牙,其能源科技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杨美盈表示,马来西亚会继续把垃圾送回其出口国。
马来西亚和越南暂停了废料进口许可证的发放,目的是为了限制塑料垃圾进口。泰国也下令暂时禁止塑料垃圾的进口。印度尼西亚最近也拒绝了加拿大的进口垃圾。
在这场“垃圾战”里,对于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箱”一事,东盟国家持有的反对立场和态度比较坚定。但是,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一步采取一些反对别国塑料垃圾出口的威慑手段,比如诉求批准《巴塞尔公约修正案》,制定类似《巴马科公约》的公约,成立特别小组来处理相关问题。
《巴塞尔公约修正案》禁止发达国家以任何理由(包括回收再利用)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有害垃圾,这些发达国家主要来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包括但不限于英国、加拿大和美国。如果修正案获批,东盟国家在“垃圾战”中会更有底气,也会让发达国家在向东盟国家输送垃圾之前思考再三,从而减少东盟国家的垃圾进口。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制止垃圾向东盟地区的出口,《巴塞尔公约修正案》的确是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但是比起等待该修正案的生效,东盟也可以制定一个属于东盟自己的公约,来禁止任何成员国进口垃圾。关于这一点,东盟可以从《巴马科公约》获取一些经验。
《巴马科公约》由非洲国家制定,旨在禁止非洲国家進口任何有害垃圾。它的诞生,是由于非洲国家感到《巴塞尔公约》并不能有效禁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有害垃圾交易。所以同样的,东盟可以制定一个类似的公约,来禁止塑料垃圾在东盟地区的进口。
但是,由于资金匮乏、后续跟踪不到位以及缺少权威管理者的制约,《巴马科公约》的实施与执行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另一方面,公约的繁文缛节和各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也阻碍着公约的实施。因此,在这场“垃圾战”里,东盟应该齐心协力对抗外部的压力和财政诱惑。同时,公约的执行必须提前做好计划,才能保证其效力。
如果能够制定出属于东盟自己的公约,那么东盟将靠的是自身而不是外界。
另一方面,东盟各国的环境部长可以组建一个特别小组,为禁止垃圾进口出谋献策。
举个例子,特别小组可以加大海运货柜的检查力度,保证没有垃圾蒙混过关进入东盟。特别小组还可以对无视环境管理条例的个体采取相应措施,增加监管力度。完成这些使命并不容易,因此需要赋予特别小组足够大的权力。通过这样的特别小组,成员国之间可以交换情报,以此来避免某些寡廉鲜耻的个体因贪利而在东盟地区走私垃圾。
除此之外,东盟还可以指定运输航线,专门用来把洋垃圾退还给出口国;东盟成员国之间也可以就垃圾处理问题交换经验,把各自拥有的资源整合起来,使东盟地区能有效地处理塑料垃圾问题。
这场“垃圾战”必定充满艰辛、布满荆棘,东盟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击洋垃圾走私,预防类似问题发生。
·来源:星报在线
·编译: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