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积玉
摘 要: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地理教学要求越来越高,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需求。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是让地理课面对学生生活世界、加强地理课堂乐趣、培育学生研习地理乐趣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地理课堂充满活力,有助于学生改变研习方式,解决教学困难,从而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必要性;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7B-0055-02
随着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日益迫切。新课程的基本概念之一就是要求研习有益于生活,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有利于学生多样化研习的情境,使地理课堂教学以生活为导向,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地理课堂彰显生活色彩的必要性
地理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研习与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认识祖国和世界,提升学生的认知本领和生存本领。它对青少年的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深刻意义。在中学,地理学科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特别是近年来中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地理学科就显得更加重要。学生、家长甚至整个社会都有了重视地理这门课的态度,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虽然学生有一定程度的入学筛选,但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或城市边缘地区。
其中,大多数学生是寄宿生,研习意识差,缺乏乐趣和自信心,但他们简单、活泼、热情,对地理这门课不爱学或不重视。面对这样的现实,处于农村中学的地理教师如何突破呢?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呢?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下,最好的方式就是着眼课堂,增强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兴趣,培育学生研习地理的乐趣和信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繁杂的研习领域应当针对研习者以前的经历及乐趣,激发研习者的激情和信心。主动性,即要求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教授新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研习热情,让学生体验研习的乐趣,增强研习乐趣,树立研习信心。所以,让地理课凸显生活的色彩、现实的场景,让地理课融入学生生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地理课堂彰显生活色彩的教学案例分析
让地理课堂展示生活的色彩,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创设教学情境和活动,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地理原型,激发学生研习的乐趣,进一步展现地理的研习价值。
接下来,我们以水资源这一课为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体现生活的色彩。依据地理新课标和学生的生活环境,老师确定以下水资源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可以用图表显示淡水资源的数量和形式,并认识水资源是有价值和有限的。
(2)根据图表,我们可以分析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原因,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提出缓解措施。
(3)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加节水活动以及课堂演示和报告,学生可以掌握生活中节水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收集和组织材料,交流和合作,并使用知识。他们可以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周围的废水和污染问题,并提出对策。
(3)通过小组竞赛答题,增强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节水行动中,我们应该增强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从学习目标来看,我国水资源的问题和缓解措施是本部分的重点。难点在于情感态度的目标,这样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节约用水。水和我们的生存、生活紧密相关,要突出节约用水的方面。它是激发学生积极研习的切入点,让他们觉得研习对生活的有益。因此,在设计水资源教学计划时,我选择了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而突破困境。
三、地理课堂彰显生活色彩的实施方法
(一)强调教学是依据课标教学,而不是教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材不再是唯一依据,课标才是教学的指导性纲领,教师应该有“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认识,备课时,一定先研究课标,依据课标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至于教材,只是教学的素材,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钻研新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只要教学没有偏离课程目标就可以。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材
新课程的改革,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对教师而言,具备完整的地理专业知识储备,在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知识的系统和框架始终存在于头脑中,不需要重新建立。但对学生而言则不然,没有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在他们的认知中,知识是零散的,是一个一个的片段,这不利于理解和掌握。
教材的整合可以在一章内进行节次的整合,也可以是一节内各标题的调整,总之,教材的整合是为了让学生易于构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三)利用生活事例,质疑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引入新课程尤其重要。引进新课程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乐趣,并为教学打好基础。激发学生积极研习,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的最佳方式是用学生的乐趣和熟悉的生活实例讲解新的课程。例如,在设计一门新的水资源课程的导论时,笔者利用学生活动的访谈视频,对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学校用水量很大的结论,然后质疑地球上的水是否取之不尽。为了完成新课程的介绍,在地理课堂中选择学生的真实生活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比在其他地方引入教学资源更加生动和有效。同时,它也体现了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理念。
(四)巧用生活事例,促进新知生成
建构主义提出,研习的根本在于个体的认知图式的建立,在原来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个体和生活环境的接触,把新的知识经验内化、构建起来。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案例融入学生生活,会对学生的新知识生成有很大的帮助。地理知识主要来自生活和周围的世界。地理教师应将生活中的现象集中到课堂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课堂看到世界。
(五)精心设计生活化研习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开展将生活作为基础的研习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全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培育学生应用知识的本领,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研习活动中成长,在解决以生活为基础的问题中发展,实现研习的目的。
(六)让地理课堂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讲过,生活即是教育,教育即是学校。如果没有将生活作为中心,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没有生命的教育。
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让地理课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例如,在谈到水污染时,教师用福州的几幅水污染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七)把握教学节奏,实现教学目标
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节奏。根据心理学统计,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一般在10~30分鐘,教师适当转变教学方式,可以延长学生最佳思考时间,但不可以变化过于频繁。
教师一言堂的沉闷课堂,令人昏昏欲睡,但整堂课沸沸扬扬讨论不断的课堂同样让人烦躁不安。中学的课堂应当是理性的,多一些思考和宁静,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付出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获最多的。
四、结束语
总之,要使中学地理课程走向学生生活世界,就要缩短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缩短学生研习与生活的距离。它是增强地理课堂魅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 它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解决了传统教学与生活分离的问题,使学生逐渐接受地理,爱上地理课,学会研习地理。
参考文献:
[1]刘晓庆.浅析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好高中地理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7,(4).
[2]胡冬珍.新课改下如何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12).
[3]关文信,苏士成.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高帆.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5]杨婷.新课改下,对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