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
古寺新塑一尊佛像。庙宇依山而建,一侧有一巨石,住持想在石头上塑佛像。庙虽大,但每月的花费不少,经费有限,付不起高工钱。找来过几个工匠,但因为造像难度较大,报酬低,都拒绝了住持的要求。
这天,一个工匠带着徒弟过来,准备接下这活。古寺住持提出的条件,他一一答应,对于报酬不那么计较。徒弟在心里暗暗盘算,會花多少时间,做下来会亏多少。但师父正在谈
日落神疲,欹枕假寐。时风静月白,夜凉如水,素影半床。清梦一肱,华胥初回。”他将自己完全沉浸在书里,无时无刻不在思索,哪怕睡梦中,依然在考虑医学问题,可说是书与人已是一体。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有一天,黄元御灵光一现,豁然开朗,领悟了《伤寒论》的灵魂。隔着时间与空间,他仿佛看见了仲景先生赞许的笑容。
用尽全部精力读完《伤寒论》的黄元御已是“心枯神瘁,几于白凤朝飞”。但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顿悟后的他觉得很多对《伤寒论》的解释并不准确,于是,在帮人诊治的同时,黄元御又开始整理多年苦读心得,自己注解。他将书命名为《伤寒悬解》,最初只是打了草稿,由于生活动荡,无法彻底完成,直到十年以后,才最终完稿,成为研究《伤寒论》的重要著作。此时的他已是名满天下的医者,就连京城的乾隆皇帝也闻其名,请他来做御医。他医术高超,救人无数,但不喜与人交往,治病救人之外,一心写书。在有生之年,一笔一笔完成了《金匮悬解》《四圣心源》等近200万字著作。
青年时代遭遇挫折的黄元御,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在最困难的岁月里,孤军奋战,苦读医书,通过不断努力,终成一代名医,名垂青史。
(编辑 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