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政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境内长江干流43公里,库容50亿立方米。奉节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战略导向,用好生态优势、人文优势两个“宝贝”,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把“绿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让奉节大地“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努力将奉节打造成“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绿满夔州·花漾奉节”的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一、科学定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既实施系统保护修复,又聚焦推动解决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打造自然秀美、人文优美、发展壮美、社会和美的美丽奉节。
生态系统得到全面保护。依托山水脉络,掩映蓝天碧水绿树,城市融入大自然、村庄保留自然风貌,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实现“绿满夔州·花漾奉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长江岸线、水体生态功能凸显,山体、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石漠化、水土流失、消落区综合治理取得实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5%,湿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水清天蓝地绿、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环境,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沿江城镇污水和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城镇重点敏感区域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纳入国家考核的白帝城、罗汉大桥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Ⅲ类)达100%,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全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土壤环境保持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让老百姓吃得放心;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全县生态环境安全得到保障。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发展动力转换,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传统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5%,单位GDP建设用地耗地量降低34%。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共进。
多方联动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拓展自身资源、区域、政策、环境等优势,强化区域、流域互联互通和协作,形成整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协同联动格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厚植生态文化底蕴。
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
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路径,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首位。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建立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让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美景永存。
(一)坚持生态优先,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立足三峡水库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屏障区定位,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使生态空间融入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中,做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立统一的规划实施评估与城市运行监测系统。发挥好规划管控引领作用,以城乡规划、国土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为基础推进“多规合一”,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三位一体的“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农业生产空间、城镇建设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协调统一的空间规划管控体系。
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工程。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严格强化用途管制。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湿地、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以及石漠化敏感区、水土流失敏感区、库区消落带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區域实施强制性严格保护。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和监管平台试点建设,探索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绩效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作为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布局、争取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对领导干部进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全面实施产业准入控制工程。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各行业、区域、流域产业准入的硬要求、硬条件以及制度性的安排,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建设实施,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组织协调好现有企业关停并转、改造升级、进入园区。完成“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工作,严格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强化源头控制,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优布局、控规模、调结构和促转型中的作用,落实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的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的“三挂钩”,从严控制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坚决禁止“一江五河”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加强产业园区管理,严格遵循产业规划,合理布局相关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支持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
全面实施环境质量提升工程。坚持“建、治、改、管”并举,以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为重点,促进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开展全县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严格工业污染防治,对于历史形成的环境风险隐患企业,加快实施环保搬迁,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以持续改善“一江五河”水质为中心,扎实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坚持零容忍、出重拳,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加快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100%,城市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和98%,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纳入国家考核的白帝城、罗汉大桥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Ⅲ类)达100%,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县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细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内。
全面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自然湿地和重点湖库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积极配合开展三峡国家公园筹建前期工作,围绕瞿塘峡三峡之巅、九天龙凤、关门山、城市后花园四大旅游板块,打造森林生态环境。完善自然保护区基础管护设施、管理机构,提高自然保护区监管能力,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区捕捞渔民退捕转产工作,自然保护区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全部退出。实施自然湿地保护,开展黄井水库、草坪河水库、青莲溪水库、天赐湖饮用水源湿地保护,探索生态治理三峡水库区175以下消落区。加强陆生野生动植物、水生生物及两栖动物多样性保护,配合市级主管部门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和信息网络平台,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工作,配合市级主管部门建立外来生物入侵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到2020年,全县陆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2万公顷,水域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200公顷,建设1个市级森林公园(三岔河市级森林公园),湿地面积不低于1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20%以上。
全面实施长江两岸绿化提升工程。坚持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积极配合全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绿满夔州·花漾奉节”项目实施,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万亩,开展2万亩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完成人工造林2万亩,加强342万亩天然林资源保护。鼓励在背水侧护堤地外通过土地流转租用等方式造林。对非法码头、采石塘口、船厂以及废弃厂矿和堆积地等侵占的岸线,要采取客土整地等措施,进行乔、灌、草多层次栽植复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放活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投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积极利用国内政策性、开发性金融贷款,鼓励和支持利用国外金融组织和政府贷款,以及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造林绿化。配合开展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设,探索在生态区位重要、脆弱敏感地区开展非国有林赎买机制试点。争取生态类地票试点,将地票功能拓展到生态保护领域,利用市场化机制激励复垦复绿,筹集资金助力深度贫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5%,全面消除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绿化断档和天窗。
全面实施城市立体绿化工程。推进城市绿化提升,实现城市里的山头、坡面、空地全部绿化、美化,依托山城特色,构建“一步一景、人移景换”的城市立体绿化系统和立体画卷,把城市绿化“立起来”。均衡布局公园绿地,城区裸露土地全部覆绿,推进工地绿化,城市建设规划预留绿化空间,加强城市屋顶绿化,持续打造城市公园。对长江大桥桥头绿化进行提升,增加开花植物,营造迎面绿化景观效果。对城市重要干道绿化进行提升,升级道路中分带、两侧绿化和道路节点景观绿化。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3%。
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积极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健全耕地森林河流修养生息制度,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山体修复,推进受损山体恢复自然形态,加强城市山体自然风貌的保护。加大矿山生态治理力度,形成覆盖全县重点矿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江河、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土地整治,修复利用矿山废弃地和污染土地。加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重要水源保护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通过合理应用林草植被保护恢复、草食畜牧业发展、水土资源综合保护等措施,构建稳定的岩溶生态系统。以实施三峡后续规划为契机,策划申报一批优质项目。到2020年,完成消落区治理12.55公里,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7.02平方公里,新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150平方公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65公顷,新增退耕还林还草17万亩。
(二)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努力践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加快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加快构建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规模化”,充分发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战略机遇,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工程。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破除无效供给、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切实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和用能、用地、融资、物流等成本,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推进绿色生态工业崛起行动,重点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眼镜两大主导产业,加快生物制药和纳米材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智慧教育、健康养老、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突出发展康养、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全县经济年均增长保持10%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
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工程。以沿江干流、主要支流为重点,对建材等重点行业开展污染治理,关闭淘汰烧结砖瓦企业,禁止城市建成区新建2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完善工业堆场扬尘污染治理、水泥企业和粉磨站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及扬尘控制,完成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治理技术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核,推进实施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从增产向提质转变。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农用地土壤分类管控,强化农业清洁生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开展水肥一体化和绿肥种植。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推进绿色防控、科学用药。到2020年,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达到100%,建成2个绿色矿山,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300个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化肥使用总量不超过2.8万吨、农药使用总量不超过150吨,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
全面实施低碳循环再生工程。推动华电奉节电厂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大力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碳市场,确保“十三五”节能降碳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开展低碳城市建设,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纽带、集散市场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要求,强力推进城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乡镇(街道、管委会)公共机构因地制宜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全县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社区及乡村实现回收功能覆盖,65%以上再生资源实现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8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20%。
全面实施生态经济工程。利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全力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开演“归来三峡”,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做响“生态康养、行摄自驾、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运动”六张名片,完善生态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创A增星”行动。打造“中华诗城”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推进油橄榄、中药材、蚕桑、油茶等产业高效益发展。到2020年,油橄榄面积达到15万亩、中药材10万亩、10万亩蚕桑种植基地。
(三)建设广泛参与、共同治理的绿色行动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生活行动,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提升公众满意度,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绿色行动体系。
全面实施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环保为民的理念,增强生态环保道德意识、法治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开展监督,开展绿色生态公益活动。完善生态环保信访投诉办理制度,推进有奖举报制度。严格执行“限塑令”,力争创建一批绿色商场(超市)。在车站、广场、商圈等人群集中地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绿色生活、公共场所禁烟、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行动,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接受生态文明教育比例达到100%,党政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比例达到100%,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到90%,环境信息公开率达90%。
全面实施公共节能工程。大力推进新增公共建筑绿色改造,逐步提高城镇绿色建筑比重。加快新能源公交汽车的推广应用,不断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倡导绿色出行。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大力推动政府机关等公共机构节能,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办公、绿色采购,执行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新增新能源汽车1500辆,新增或调整公交线路9条,城区机动化出行中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达到15%,公共交通通车里程达到300公里。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11%。
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乡村建设规划,严禁毁田园建公园,保护好美丽山水田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不卫生厕所。建立健全保洁、收运、处理的治理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施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和整治。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村镇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二、三级管网建设,开展农村集聚点和分散农户的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开展村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的“五化”行动,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业态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到2020年,评比4700个美丽庭院,创建72个绿色示范村庄,建成17个美丽宜居村庄,农村大型居民点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建设旅游厕所100座,改造厕所4.6万户,建设农村公厕369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全县92%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全面实施生态文化培育工程。深入挖掘绿色文化资源,鼓励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各类文化产品,传承历史文脉,厚植生态文化底蕴。积极开展以宣传生态文化为主题的诗歌、摄影、戏剧、音乐、雕塑等艺术创作,形成独具特色的夔州生态文化品牌。加强生态文化村、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等生态文化展示、体验、教育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化作品创作和产业发展,打造一批体现奉节自然与人文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鼓励投资生态文化产业,提高生态文化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奉节县委党校高級讲师
责任编辑: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