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秀印 王爱玲
【摘要】 目的 分析评价间歇经口管飼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效果。方法 10例脑卒中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例。对照组采用胃肠营养支持治疗, 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5/5),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0.00%(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关键词】 间歇经口管饲法;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2.074
目前, 临床脑卒中发病率越来越高,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 患者病情发病迅速, 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 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 [1]。由于脑卒中疾病主要由脑血管循环出现障碍多导致, 因此疾病发作较突然, 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呛咳等现象, 导致患者营养补充出现不安全因素, 由于进食困难, 影响患者康复效果。为此, 持续性管饲胃肠营养法在临床中运用比较广泛, 患者的营养补充效果显著, 但由于患者身体置管时间较长, 容易发生肠胃感染、脱管等症状, 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2]。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间歇经口管饲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及吞咽功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例脑卒中患者, 患者均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 临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现象。排除非脑卒中症状出现的吞咽障碍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例。对照组患者男3例, 女2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4.4±3.9)岁;其中脑梗死1例, 脑出血2例, 单侧大脑病灶1例, 双侧大脑病灶1例。观察组患者男4例, 女1例;年龄42~79岁, 平均年龄(62.8±5.4)岁;其中脑梗死1例, 单侧大脑病灶1例, 双侧大脑病灶2例, 脑干病灶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液,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60%左右)、碳水化合物(10%~15%)、脂肪(25%左右), 给予患者营养液2000 ml/次, 分5次摄入, 温度保持在38~40℃。对照组采用胃肠营养支持治疗, 患者入院后, 经常规治疗处理后, 自患者鼻腔插入14号胃管, 然后将营养液注入胃管中为患者补充营养, 直到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方可停止。观察组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治疗, 指导患者张口, 然后自口腔将营养管插入食管, 然后采用针头将营养液注入营养管中。每天营养支持治疗结束后可及时拔管, 做好营养管的消毒处理工作, 防止患者发生营养管感染。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3]进行判定, 包括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7个维度, 每项均以10分制评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 主要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 指导患者端坐, 饮用30 ml温开水, 观察患者出现呛咳情况, 1级:患者能1次顺利咽下水;2级:患者分2次饮水, 不发生呛咳;3级:患者1次饮水但发生呛咳;4级:患者分2次饮水, 同时发生呛咳;5级:患者呛咳严重, 无法吞咽。显效:患者吞咽症状完全消失, 无呛咳现象, 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患者吞咽障碍显著改善, 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患者吞咽障碍无改善, 饮水试验评定≥3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72.65±4.79)、(66.97±5.26)、(69.89±6.75)、(68.94±3.27)、(66.39±2.57)、(69.03±2.48)、(69.13±5.59)、(62.45±3.18)分, 对照组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分别为(50.79±2.68)、(60.47±2.52)、(60.34±5.13)、(57.43±2.39)、(61.28±3.56)、(62.39±4.84)、(58.22±2.88)、(53.31±2.21)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5/5),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0.00%(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6, P=0.038<0.05)。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属于精神内科疾病, 该疾病发病速度较快, 主要由患者脑部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因阻塞影响血液循环等因素损伤脑部, 情况严重者将导致患者死亡, 对患者生命产生较大的威胁[4]。
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吞咽障碍现象, 进食、饮水等容易发生呛咳, 影响患者身体营养的吸收, 不利于患者身体康复[5]。为了全面提高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 目前, 医院对患者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营养支持治疗, 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改善, 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目前, 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主要采用常规留置管胃管法治疗, 虽然胃管插管能够确保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及时帮助患者补充营养, 但由于置管插管留置时间较长, 容易引发院内感染现象, 同时导致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等不良症状,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间歇经口管饲法改善了插管置管治疗的不足, 该方法主要经患者口腔至食管中下段部位, 营养液的补充通过针头置入, 对患者每次给予的营养液量较少, 少量多次的营养补充, 患者容易吞咽, 减少患者吞咽障碍现象, 促进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6]。此外, 患者每次实施营养液支持治疗后, 并及时拔除营养管, 减少营养管在患者食管中的停留时间, 可及时对营养管进行消毒处理, 避免患者发生口腔感染[7]。间歇经口管饲法从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和营养液的配比等方面均以患者为主, 在营养液注入期间根据患者的吞咽情况调整速度, 避免患者在吞咽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 营养液以患者个体营养状况进行配比, 能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营养补充方案, 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状态、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5/5),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0.00%(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在脑卒中患者临床中运用间歇经口管饲法,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吸收效果, 缓解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综上所述, 脑卒中患者采用间歇经口管饲法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 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优先选择。
参考文献
[1] 马莉. 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间歇性经口管饲法进行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22):280-281.
[2] 朱莉. 间歇管饲法并球囊扩张技术用于脑卒中咽期吞咽障碍治疗的效果观察.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2):193-195.
[3] 张艳丽, 崔颖. 间歇经口管饲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 中国康复, 2017, 32(5):397-400.
[4] 张秀淋, 郑璇燕, 邓艳红, 等. 经口间歇管饲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2):1415-1418.
[5] 包娜娜, 刘超.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后遗症期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 2018, 31(22):104-106.
[6] 陈晓枫, 程熙, 陈星, 等. 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真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23):1-3.
[7] 阔鸽, 王方. 预见性干预联合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 50(10):1280-1281.
[收稿日期: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