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模式的实施效果及优化路径探析

2019-09-17 09:50潘振宇
山西农经 2019年13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武汉市互联网+

潘振宇

摘 要:武汉市在2018年初开始引入垃圾智能分类系统,先在各个小区试点,进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改善武汉市垃圾分类处理现状,提高武汉市卫生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武汉市典型社区,如融侨锦江小区、百步亭社区为例,调查当前武汉市垃圾智能分类的实施效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垃圾分类;武汉市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8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705        文献标志码:A

1  武汉市垃圾智能分类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形成由城市管理委员会牵头,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局面。在小区,垃圾分类的运行模式有3种。第1种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的生活垃圾分类企业,实现市场化运营。目前,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硚口区融侨锦江小区运用的是这一模式。第2种是由具备相应条件的物业公司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第3种是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投放,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老旧社区和开放式、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1]。

根据《武汉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要求,在试点范围内将城区生活垃圾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4类强制分类。在各单位,这4类垃圾应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箱中。在小区,居民先在家中对垃圾进行分类,然后分类投放。对于可回收垃圾,鼓励居民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在智能的可回收垃圾站(屋),这些智能設备能够智能称重并奖励给居民相应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相应的商品。对于有害垃圾,鼓励居民将有害垃圾单独放入专门设置的有害垃圾回收点或容器。可回收垃圾箱和有害垃圾箱的设置标准是,每250户设置1处。对于干垃圾(不可回收的其他垃圾)和湿垃圾(餐厨垃圾),要求居民实行“干湿两分”,将两类垃圾分开后定时、定点地投入相应的垃圾收集容器。干湿垃圾桶的设置标准是每50户或每70 m的服务半径设置1组垃圾桶,在现实中,一般在每个单元门口设置1组干湿垃圾桶。同时,鼓励居民细分其他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出更多的可回收物,这些可回收物既可以直接出售给物回企业,也可以投入可回收物收集容器,还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途径预约企业收购[2]。

在农村,村民应分开易腐垃圾和不易腐垃圾,将其分别投放至村湾设置的垃圾收集容器,有害垃圾单独投放。鼓励村民和保洁员细分不易腐垃圾,促进可回收物的利用。每30户设一个分类垃圾回收点,每150户设一个有害垃圾收集点和可回收垃圾收集点。

2  “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存在的问题

2.1  智能垃圾分类社会关注度不高

目前,武汉市垃圾智能分类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仅在武汉部分社区设立了垃圾智能分类试点,要全面开展该项工作,仍需一定的时间。虽然垃圾智能分类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各级城市管理委员会也在积极落实,但新闻媒体只是将垃圾智能分类作为社区管理创新新闻报道,并没有作为一项政策进行宣传。由于垃圾智能分类实施范围不够广、宣传力度不够大,市民对垃圾智能分类的了解仍存在偏差。据调查,市民对垃圾智能分类取代混合收集仍持怀疑态度,因此对垃圾智能分类支持度不高。要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认可度,仍需政府部门不懈努力。

2.2  垃圾智能分类缺乏规章制度

据了解,目前我国涉及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法规十分有限,但垃圾回收涉及的部门多,程序杂,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易导致企业和相关部门钻空避责。垃圾回收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法可循会引起垃圾回收混乱和垃圾处理不完善等问题,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环境保护等。因此,在大面积推广垃圾智能分类前,地方政府应先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确保垃圾智能分类及回收有法可循[3]。

2.3  居民对垃圾智能分类的了解度不高

为鼓励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垃圾智能分类中,社区居委会大多采用了积分兑换奖品的形式,热衷于积分兑换的群体主要是中老年人。据调查,由于部分居民对垃圾智能分类意义的了解不够全面,将获得积分兑换奖品作为参与垃圾智能分类的主要目的,因此出现了居民在可回收垃圾中掺加杂物以增加可回收垃圾重量,以此获取更多积分的现象。同时,也有部分受访居民表示不能理解这种利用积分鼓励垃圾分类的举措,他们认为垃圾分类本来就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没有必要浪费人力物力进行统计。

3  “互联网+”垃圾智能分类的优化路径及建议

3.1  政府角度

3.1.1  完善垃圾分类立法

虽然部分城市开始出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规范性文件,但对于人口多、居民素质差距大、人口流动性强的大城市,相关工作很难取得明显成效。所以,从立法的层面出发,规范垃圾分类工作的各个流程,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法律保障,让相关工作有法可循,增强其威慑性。法律层面的规范能够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减少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加深城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和理解程度,对垃圾分类的全面推广和稳步推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将居民参与垃圾智能分类的情况与个人征信体系相结合,也能够有效规范居民的行为。

3.1.2  强化对合作企业的监管

结合武汉市垃圾智能分类工作的情况可以看出,武汉市部分区域的试点都选择与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垃圾智能分类工作。但是,由于各区的合作企业都是由各区自主选择,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错误选择和被误导的风险,实施方案和实际情况不匹配,导致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工作的指导,加强对合作企业的选拔和考核,制定详细的企业选择标准和考核标准,为各区提供参考。各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是高档小区还是居民社区,结合设施建设或者产品服务、全面承包或者部分外包等情况,科学选择合作企业。同时,对合作企业的工作进行监管,定期进社区进行考核和走访,了解实际情况。

3.2  企业角度

3.2.1  创新运营模式

目前,很多城市都已经开始尝试实行垃圾智能回收积分制,每家每户都会得到一个积分卡,记录各家垃圾分类投放的情况,只要按照正确的指示投放了垃圾,就能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垃圾袋或者其他活动礼品。积分兑礼品的方式能够最为直接地让参与垃圾智能分类的居民享受到完成分类工作来带的福利,在短期内提高居民对分类工作的接受度和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企业的运营模式,增强居民的获得感,通过多样化、差异化的激励模式来提供精神激励,而非局限于物質奖励,发挥居民的带动作用。

3.2.2  提高服务水平

传统垃圾桶的摆放数量和摆放位置缺乏科学性,垃圾桶的分类也较为粗放,例如城市的垃圾桶仅仅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降低了垃圾分类的准确程度。提高服务水平,要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按照各个区域人口分布的范围和密度选择最为合适的数量和位置摆放垃圾桶,为居民垃圾的投放提供便利。

3.3  社区角度

3.3.1  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基层工作

社区作为离居民最近的基层单位,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目前,武汉市在探索设立垃圾智能分类示范片区过程中,不局限于某类型小区的试点,而是通过片区的整体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这就需要社区结合本区域各个居民点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要积极对接企业,完成基础建设,明确社区范围内各垃圾桶的摆放情况,通过定点到户的方式推广垃圾分类工作。

3.3.2  丰富宣传方式,做好宣传工作

社区要发挥联系群众的优势,协助政府和企业完成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在目前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度和认可度都有待提升的情况下,需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和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针对老人小孩等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尝试将垃圾分类教育宣传纳入社区文化宣传当中,重视垃圾分类的推广工作,切实推进智能分类系统的建设。

3.4  居民角度

3.4.1  积极配合工作,提高自身素养

居民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起点,只有居民自觉主动地按照分类标准准确投放垃圾,才能降低后续工作的难度,使整个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有序运行。所以,居民应当从自身出发,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按照正确的流程分类投放各类垃圾,提高自身素养,提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可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形式,协助社区和政府的工作,做好推广宣传,完善相应服务。

3.4.2  参与志愿服务,共筑美好家园

社区可以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一种形式,在社区内进行推广,规范社区居民的行为。居民作为社区的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区内组织的志愿服务,带动身边的人提高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共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媛媛.“互联网+”下社会治理新模式效果评估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24):   68-71.

[2]徐美才,邵颖,司益.“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介绍及发展前景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7,25(5):6-8.

[3]徐林,凌卯亮,卢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7,14(1):142-153,160.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武汉市互联网+
穿盔甲,慢慢爬
细雨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太阳“跟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