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以青海省大通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了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发展状况,重点阐述了发展路径,以期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合作社;发展;路径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7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1 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景阳镇甘树湾村,成立于2008年3月,是以蚕豆、油菜、小麦、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推广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245户,资产1 020万元。2018年合作社共种植113 hm2,油菜高产创建百亩示范田13 hm2,油菜高产创建缓释肥示范田6.6 hm2;并且,種植青贮玉米13 hm2、小麦10 hm2、藜麦3 hm2、马铃薯40 hm2。
2 发展措施
2.1 顺应市场发展,创建专业合作社
种植马铃薯是大通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快速途径。但是,由于受市场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零星分散的马铃薯种植和销售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难以规避市场风险。同时,种植和销售也存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个体种植,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不力、马铃薯品质无法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不稳,损害了农民利益,挫伤了农户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50户甘树湾村民于2008年3月成立了大通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
2.2 农户带地入社,收了地租又分红
合作社通过艰苦实践与尝试,发现原先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要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光靠埋头苦干还远远不够,必须依靠科技,提高马铃薯的品质与产量。合作社通过引进新品种,购买先进农机具,学习科学的种植技术,在大通县景阳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使马铃薯产量达到4 000 kg/667 m2,小麦产量达到450 kg/667 m2,油菜产量达到300 kg/667 m2,产量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合作社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肯定,农户开始积极入社。合作社采取了“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签订产销合同,统种、统收,在合作社的严格把关下,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增效、增收[1]。
2.3 建立联合社,提高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合作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合作社在发展中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和瓶颈,合作社成员意识到地区单个种植型合作社的规模和实力无法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为克服合作社难以适应大市场的矛盾,2016年大通县景阳镇12家合作社成立了大通景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的成立有效地避免了本地区合作社的恶性竞争,解决了单个合作社因势单力薄难以解决的问题,满足了社员对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在扩大农产品销售,兴办农产品加工厂,扩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开展信用合作,实现资金互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本地区合作社达到了相互探讨、共同交流、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目的,不仅能有效对接市场,还能增加农产品的种类和附加值,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2.4 成立党组织,凝聚人心促发展
合作社要存活、要发展、要壮大,必须依靠党组织,加强合作社党组织建设是实现合作社发展治理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建立、完善党组织,合作社各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并不断发展。2016年4月合作社向大通农牧和扶贫开发局申请成立了中共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丰谷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支部委员会,由合作社理事长担任党支部书记,目前共有党员10名,预备党员1名,实现了党对农村经营主体的领导,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
3 结束语
合作社依靠党建引领,通过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和农田治理,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了合作社成员和周边农户的收入,而且改善了耕地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澜泉,黄淑萍.合作社规范发展谈[J].农村经营管理,201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