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节日热潮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19-09-17 02:25宫伟
世界家苑 2019年8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辅导员

宫伟

摘要:随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逐渐深入,与世界上其它国家联系愈加密切。同时我国在学校中普及英语,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节日在中国掀起热潮,西方节日在我国很受欢迎,不知不觉中国的传统节日开始走向边缘。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气息的传统节日,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下去,是每一个国人需要面对的问题。高等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社会和国家,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有必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首先必须是根植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凝结,在高校中传承传统节日,是每一个辅导员的使命,也是培养完整的接班人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关键词:西方节日;传统节日;辅导员

1西方节日热现象普遍存在

在幼儿园中,万圣节很收欢迎,小朋友們被打扮成各种奇异的造型,活动非常热闹,就像一个化妆舞会。近年来,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是万圣节被妈妈化妆成的无面人,去幼儿园还吓哭小朋友的小女孩。巧克力、玫瑰就是西方情人节的象征,现在无论是七月初七还是2月14日,玫瑰和巧克力备受追捧,西方的节日礼物,慢慢的取代了我国传统的穿针乞巧、晒书晒衣等习俗。

圣诞节这一概念随着铺天盖地的炒作迅速为主流社会接受,并逐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圣诞节已经完全在中国流行开来并不断扩张,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到狂欢的队伍中,庆祝圣诞节的行为由小众变成大众。在学校,随处可见的平安果、棒棒糖、圣诞树,圣诞节的浓厚节日氛围得到学生们的偏爱,学生们互赠圣诞礼物,部分学生们甚至感觉圣诞节的氛围比我国的传统新年还要热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认为春节没有小的时候有年味。类似的西方的节日越来越流行,我国的传统节日日渐式微。

2西方节日热潮原因分析

西方节日热不是一蹴而就的,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原因归纳为三点:

一是西方利用节日进行文化输出。西方通过节日,进行文化输出,国家的节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凝聚,节日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西方通过节日向世界传递价值观念。西方的圣诞节,传递的是一种宗教观念。圣诞节是国外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在美国这是最大最受欢迎的日子,到处洋溢着快乐。人们用两周的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庆祝:交换礼物;床边上挂袜子;装扮圣诞树,唱圣诞歌赞美诗,互赠圣诞卡片。2月14日情人节,在西方的文化中,是为了纪念一个名为Valentine的基督徒,他由于触犯罗马法律而被判处死刑。万圣节也叫“鬼节”,源于公元1世纪,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拍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身边的妖魔。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的意义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西方节日的流行,伴随着是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国社会的流行,物质消费理念逐渐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崇尚物质利益的趋势加剧。个人的享乐主义愈演愈烈,人们追求的是自我快乐,凡事皆以自我为中心,中国人打谦逊、博爱的品质逐渐变淡。同时也在逐渐改变中国人含蓄、不善表达的性格。

二是商家的追求利益的驱动。美国学者柯林·坎贝尔认为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求新欲望是推动现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动力的因素,求新欲望能够说明当代社会渴求商品和服务原因。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习惯,使传统节日慢慢的归于平淡。商家充分利用人们的求新欲望,大肆宣传西方节日,进而推动西方节日商品的繁荣,赚取更多的利益。

西方节日的火热,带来的是商品市场的繁荣。每逢西方节日来临之际,西方节日有关的商品,在市场中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无形之中为商家带来了很可观的利益。从火爆的节日商品市场可以看出,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这些西方节日的商品才可以恣意的横行于我国的市场之中;二是利益的驱动,这些西方节日商品符合现代年轻人的追求潮流。

三是高校学生的追捧。

高校的学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西方节日浪漫因素正好切合学生们对生活爱情的追求,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也最容易受到影响。青年追求时尚,青年由于年龄和社会权利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追求时尚过程中,可以掌握主动,自己的思想得以表达,可以补偿被支配的心理地位。大学生在庆祝西方节日的时候,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方式庆祝,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生们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自己的主人,主体地位的心理被满足。

3西方节日热潮下高校辅导员如何应对

面对西方节日热的现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着,辅导员老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合理引导西方节日。

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对于西方的节日,不能一概的吸收,而要从批判的角度出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确引导学生们过西方节日,充分利用西方节日的教育意义,例如将西方的感恩节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朋友的陪伴,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情,感恩祖国的强大,以感恩节的形式,鼓励孩子们感恩社会,做一个有良心的中国高校学生。

就像引导感恩节一样,引导学生以西方节日为契机,表达出学生的感情。我国在儒家文化的的影响下,一般都是含蓄内敛的,我们可以利用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们感恩父母,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情。西方节日热并不可怕,作为面向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在发展中必须要直面世界各种文化的交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一直在延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我们文化的包容性。所以说,我们不怕西方节日热,关键在于合理的引导,为我国的文化所用。

二是充分揭示传统节日内涵,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教育意义。

传统节日在写进法律后,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大家可以放假了。可是仅仅以这种放假的形式来宣传传统节日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利用节日假期,放松自己,享受快乐时光,然而却很少有人来理解节假日的真正含义。政府在劳动节、国庆节、元旦、春节放假的基础上,2008年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写进法定假日,为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节日,了解自己的文化,放假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事想提醒大家注重传统节日的内涵,使每一个中国人不忘根、不忘本。

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多倡导学生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与时代结合起来,赋予节日更多的内涵。现在各大院校也开始流行汉服热,这就是大学生维护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我们许多的节日都被韩国申请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更过分的是韩国还说孔子也是他们的;中国的传统节日深深的影响着周围的国家,日本的和服就是从汉服演变而来,日本的木屐也是汉朝的鞋子,就连日本的文字,也是在唐朝文字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说,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我们为传统文化感到自豪,同时,自身的责任也是任重道远,因为我们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辅导员老师都不引导学生们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那么祖国灿烂的文化将会被外来文化冲淡。

三是加强校园意识形态建设。

在西方节日热的背景下,映射出西方意识形态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竞争力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求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校园的意识形态,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抓好校园意识形态这一阵地,可以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对高等学校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因此,必须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通过传统节日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辅导员加强自身修养。

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辅导员重视传统节日的传承,那么学生也会受到传统节日的熏陶。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应该加强有关传统节日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

首先,辅导员加强传统节日知识学习。首先要掌握传统节日的时间。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以阴历的时间为准,而现在我们现在手机、电脑上的日历都是按照阳历计算日期,所以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用心掌握传统节日时间,及时的在阳历与阴历之间切换。比如最具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先人们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的节气,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以阴历的形式出现,清明节气,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等等。

其次,熟知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多,想要激活传统节日,一定要充分了解节日的庆祝形式,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之更为广大学生所接受。现在的端午节庆祝形式多样,赛龙舟、吃粽子、目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粽子馅也有很多种。Z在节日的庆祝方式上,可以吸取少数民族的庆祝方式,例如中秋节借鉴苗族“跳月”活动,朝鲜族“探月”,台湾高山族同胞的“托球舞”等等。丰富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让更多的人们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庆祝之中,使大家更喜欢传统节日。

第三,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一线的工作者,辅导员首先要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辅导员重视传统节日,才会影响更多的学生珍视传统节日,才能引导学生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最密切的老师,辅导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影响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价值判断。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想要学生发扬传统,辅导员老师要尊重传统,引领传统。

最后引导学生过传统节日。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发挥学生在庆祝传统节日中的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自觉的参与到庆祝传统节日的活动中。继承传统节日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思想上,更应该付诸到高校的实践中。在社团开展活动中,以各种传统节日作为活动的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广泛参与,发挥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

五是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大学生要学会将自己的个人前途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提高人文素养,获得真正的文化归属感,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领悟,维护大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民族自豪感,从而对大学生的精神力量进行整合,让这种民族文化归属感成为大学生发展的资本,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主体,对外来节日的流行要有所思考,学生既是传统节日传承的客体,在受传统节日教育中处于接受的地位,同时也是传统节日传承的主体,学生能够将传统节日传承下去,并将传统节日改造,使其符合中国国情,更好的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所以说,作为传承节日主客体想统一的学生,更有责任和義务,提高自我的防范意识,对西方节日热现象要秉持理性的态度,站在客观的立场,有批判的扬弃西方节日,让西方节日为我所用的同时,保持我国传统节日的延续,更好的服务于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的方面,在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开展带有我国的民族特色、丰富的节日内涵、形式多样的节日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结语

我国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节日内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守护中国的传统节日,便是守护祖国的历史文化,我国许多的传统节日,都被韩国、日本申请为世界遗产,面对西方的节日热和我国传统节日的流失,我们要学习其它国家保护传统节日的意识。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肩负起传承中国文化的责任,对历史怀抱温情与敬意,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聚集而成,便是中华文明多元格局的文化版图,守护历史,守护世界记忆。

参考文献:

[1]盛婕.圣诞节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接受与影响[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2.

[2]王晓敏.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J].改革与开放,2009(06).

[3]孟利华.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的流行及其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理学院)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辅导员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与对策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