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摘 要】本文从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探讨体育教师如何来调控好学生的课堂行为,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从而启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心理诱导;主动学习;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64-02
目前,中学普遍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率,故在学生中出现了高比例的心理健康问题,它在体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过度焦虑、挫折感、冷漠、胆怯、对抗等,这有必要对它进行探讨。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的提高,对提高人才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1.过度焦虑。
适度的焦虑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但过度的焦虑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体育学习行为。如:在认知上,学生的注意力会变得狭窄,思维混乱而消极、缺乏自信、感知觉迟钝、运动表象模糊、记忆力和想象力下降。在生理上,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内分泌增加、出冷汗、脸色变白或变红、能量消耗加大。在学生的身体行为方面,会表现为肌肉僵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下降等等。
2.挫折感。
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动机引发下,在实现体育学习目标的行为活动过程中,受到阻碍或干扰,从而在内心中产生的不快或苦闷。
3.胆怯、恐惧。
主要是指学生由于缺乏运动能力而产生对某个动作或某个练习的害怕情绪。当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能水平或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与技术要求相差较远,或项目危险性较大,担心自己会出伤害事故,胆怯和恐惧就会产生。
二、运用情绪心理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形式。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心境,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苦闷、萎靡不振等不良心境,则会降低青少年学生的活动水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情绪心理诱导,充分发挥情绪的积极功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降低课堂焦虑水平。
有效的课堂管理应帮助学生在焦虑过度而尚未形成问题行为前降低其焦虑水平,调控学生焦虑的策略有:诱导学生把造成焦虑的烦恼宣泄出来。如:可通过师生之间的促膝谈心等方法。
2.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忍受力。
挫折忍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境,以提高学生的挫折忍受力。
3.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兴趣。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动机与兴趣首要问题是要转变学生的随机认知,其次是培养志趣。
4.消除胆怯、恐惧心理。
体育教学中,可能会发生某些突发事件,如:某同学从器械上掉下来,这样就会对其他同学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将场地器材布置缝安全可靠,其次是加强难度动作的保护与帮助,使学生在练习中有安全感[1]。
四、运用动机心理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人的生理与社会需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并具有自觉性时,才能产生强烈的學习需要,同时也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时,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1.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教育是使学生对自己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反映。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把学习目的与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奋斗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懂得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个人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党和人民赋于的重任,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学习。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一种内心渴望。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成为进一步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在教每个动作之前,恰如其分地提出学习该动作的目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结合教材讲明该动作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学生产生向往与追求的意向;通过用鼓动性的语言去影响、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激起学生的探求感。
3.教学语言应简练、准确。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中,教师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教学,能把整堂课各项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能不断刺激学生,使之保持良好的心态从事各项练习。在体操教学中,我们不但尽力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通过运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清晰正确和逻辑性强的语言来描述动作过程、身体部位的运动方式与器械的关系,并抓住技术动作的关键讲解动作要领,从而使学生增强信心,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练习质量[4]。
4.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只有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并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以结合教材特点、新颖有趣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通过以富有变化的组织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
5.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
知道结果一方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给学习起强化作用,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
五、结束语
学校体育应面向21世纪,立足于培养2l世纪的优秀人才,应突出学生的参与,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师生情感交融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发现。
参考文献
[1]郭华军.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28-129.
[2]罗志祥.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施途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8(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