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
四川省是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区域,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叠加伴生、遍布全省。全省共有10市(州)3县被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8市1区被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形势任务与新的机遇挑战下,这些城市如何按照国家、全省的统一部署,精准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又如何审时度势、发挥优势,以更高的起点和标准,在发展大局中找准新时代新坐标。8月8日,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四川省第十届政协副主席解洪。
转型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我省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的关键路径
记者:众所周知,我省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众多,如何在新时代大背景下理解这些城市的发展转型?
解洪:哲学告诉我们,唯有变化才是不变的真理。转型升级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发展趋势必然。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开启了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之路,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这个体系的完善以及融入全球化所带来的我国自身发展,也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进程。这其中,为我们国家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面临的转型任务又最为紧迫。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数次考察了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并就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作出系列指示,指出要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这一层面而言,转型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也只有这些城市实现有效的转型,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经济转型的战略部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找到这些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转型的突破所在。
我们四川也有这么一批城市,过去为全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城市拿出了适应当时需求的工业制成品,提供了有效供给,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且,这些城市探索了一种新的城镇化路径,形成了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新的城市文化,培养了一批以工业文明为代表的人才群体。但是,这些资源型的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它们经历了技术的变革、管理梯次的深化和目标市场的拓展,在经历过多次调整后,有的相对成功,实现了转型,有的就非常艰难。新时代,新征程,转型发展既是全国的大局,也是四川的大局。基于发展基础和现实,四川要力争在这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探索出一条符合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之路,完成好国家、历史赋予的使命,为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变观念,在发展大局中找准新时代新坐标
记者:正如您所说,这些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并不平坦,那么您认为这些老工业城市新的出路在哪?
解洪:在整个经济发展转型中,这些资源开发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有其特殊的优势,在当时也造就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绩。到今天,这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并不是都没有用,首要在于要转变观念。观念最重要,发展观念不转变,城市的转型则举步维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因此,大家对新的时代、新的阶段、新的目標、新的使命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要深入思考如何对标对表新时代新理念,去建构这些城市新的发展观念,以指导资源开发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转型发展。
记者:确实如此,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具体而言,观念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洪:这是需要我们用心用情用力去思考、探索并认真回答的问题,各级政府和众多学者也作了很多很好的探索。结合我的工作经历和一些思考,我认为关键要成体系、顾全局、谋长远地考虑这些城市的转型,可以概括为“五重”,即重构城市经济地理、重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塑全域功能形态、重启内生发展动能以及重振城市形象和市民自信。按照“五重”的转型思路,通过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有效地调整变革,让这些资源型的开发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型的城市渡过难关,找到新的路径,重新焕发新的产业文明、城市文明以及新的风采。
着眼更大的空间范围,重构城市经济地理
记者:您提到“五重”的转型思路,我想这是您多年在工作中思考的凝练结晶,能否逐一为我们读者进行解读,首先是如何重构城市经济地理?
解洪:今天我们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趋势,因此要将这些资源型开发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发展置于区域大视野下,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聚集先进要素、配置市场资源,以此来重构城市经济地理。一是我们要发挥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带的区位优势,将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有效结合,务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快融入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发展。二是要鼓励这些城市担当起在成渝城市群中承东启西、在陆海新通道中连接南北的重任,顺应全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新格局,将枢纽聚散的功能反映在城市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布局上。三是要主动适应全省区域发展新形势,特别是发挥在各自经济区中的能动作用,既要全方位服务和对接成都“主干”,提升城市自身发展能级;又要围绕经济区一体化,大力构建区域发展共同体,在服务经济区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着眼广义的资源要素,重建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发展思路得以扭转,城市经济地理格局得以拓展。那么重建现代产业体系如何实现?
解洪:资源开发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发展往往依赖于当地的特殊资源禀赋,比如自贡的盐卤、攀枝花的铁矿等等。这些资源禀赋一旦面临枯竭,或者要素地位下降,城市的发展很快就陷入困局。因此,这些城市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就需要重点从传统狭义的资源观转到现代广义的资源观上来,围绕技术、人才、金融等现代资源要素,以新思路、新举措重建现代产业体系。
首先,要聚焦前沿产业趋势,加快布局新兴产业。着眼在大数据、5G、智能产业等新兴领域和产业链前端,加大关键技术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实现提前布局、抢占先机。其次,要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跨界融合。比如应鼓励攀枝花的钢铁、德阳的重装、自贡的盐化工等有条件的企业主动和大数据、智能制造等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制造业向高端的服务型制造、平台化经营方向转型。再者,要聚焦发展空间释放,优化传统产业结构。科学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选择性淘汰或转移城市的低端产业、僵尸企业,为新产业发展释放空间;同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最后,要聚焦特色资源禀赋,激发新的产业价值。比如自贡市可以依托“盐龙灯”等文化资源,引进现代金融资本,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通过培植符合新时代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赋予自贡传统文化新的价值。
着眼城市发展新理念,重塑全域功能形态
记者:深有同感,这些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既要抓住传统资源,盘活、做精、做强传统产业,又要面向新兴资源要素,培植新的支柱产业。接下来,又如何理解重塑全域功能形态?
解洪:重塑全域功能形态,关键需要着眼城市发展新理念。即要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在量质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发展品质,建设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谐宜居的现代化精品城市。
首先,要顺应城市演进规律,发挥这些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在更大范围的城市群中的能动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将这些城市本身的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地位和功能角色。其次,要符合城市发展实际,统筹市域内部功能板块之间的协调发展。过去这些城市因为工业开发形成了若干个组团,现在要强化这些城市组团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城市新区、旧城老区、产业园区、文化景区、生态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交通、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基础上,充分考虑5G、智慧设施等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充分体现以市民为中心的营城原则。重点坚持民生导向,高品质推动公共服务供给、高能级建设城市功能设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第四,促进区域共兴共荣,以乡村振兴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加强城乡融合协同能力建设,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乡村振兴政策力度,实现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交相辉映。
着眼多维度的动力源,重启内生发展动能
记者: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这类城市反映发展动力不足,转型升级十分困难,所以这些城市如何启动内生发展动能?
解洪:这更需要拓宽视野、拓展思路,着眼多维度的动力源,重启内生发展动能。总体上,要用开放倒逼改革深化和发展转型,全面激活更多维度的发展动力源泉,重启引领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内生发展动能,进一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改革全面深化动能。创造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制度安排,激发出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干事创业的热情、责任担当的激情、破解难题的勇气。二是抢抓新经济机遇,培育新兴产业引领动能。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着眼在新兴领域和产业链前端,突破性推进新经济发展。三是立足院所优势,培育科技创新动能。重点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军民融合发展等领域实现突破,激活一批沉淀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四是把握人才需求,培育人才聚集动能。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大力改善人才教育、医疗、休闲等各类服务,全面提高人力资源聚集规模和选、育、用水平。
着眼面向未来的城市,重振城市形象和市民自信
记者:您为这些城市转型构建了包括改革动能、产业动能、创新动能、人才动能在内的内生动能,我理解有了这些动能,城市转型发展就有了新活力。最后,您认为如何重振城市形象和市民自信?
解洪:推动这些城市的转型,要在重视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着眼面向未来的城市,重振城市形象和市民自信。传承历史、立足现实,是为了不忘初心,实现自我超越。也只有勇于超越自我,重振城市形象和市民自信,才能面向未来实现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首先,传承历史底蕴,充分展现城市文化形象。围绕老工业城市特殊的建城历史,有效保护城市空间形态和山水城市风貌,活化历史渊源。其次,彰显现代特色,充分展现现代新城风采。要找到这些城市独有的文化资源和特色,通过现代化的开发与挖掘,树立城市形态之美、色彩之美、人文之美。第三,面向未来之城,充分体现理想城市的憧憬。努力建设有人文气质、创新活力、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第四,增强城市自信,树立新的城市文化和市民精神。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市民热爱城市、服务城市和振兴城市的热情。同时坚守文化作为城市的“根”和“魂”,为城市发展注入精气神,奋发进取共同创造老工业城市更美好的明天。
总之,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转型之路,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开放来倒逼改革,用改革来促使转型。政府要转變观念,转变职能,营造新的发展创新的氛围,要打造好的发展环境;要用开放的视野和创新的观念,瞄准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巨大冲击,在创新当中去植入新的产业,在创新当中去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用创新的观点去培植新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热爱比责任更重要,我们要让广大干部职工和市民都动起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激情,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治蜀兴川与振兴老工业城市这个章节结合起来,你、我、他每一个人都奋发有为,一笔一划写好转型发展的篇章。(录音整理/徐雪梅) (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