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又结合新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从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来源入手,论述了毛泽东意识形态本质理论、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等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带给我们的三点启示: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建设一支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队伍,掌握主流舆论斗争主动权。
关键词: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9-0035-03
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观念体系,指的是为特定阶级的目的和利益服务的一种思想体系。准确地讲,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是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开端,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又结合新中国特定历史背景,形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演愈烈,意识形态安全关乎着国家安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维护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因此,今天我们研究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领悟其中的思想精髓,对指导我们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具有重要意义。
一、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派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属性,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促进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马克思并没有详细阐述意识形态的完整内涵,而是体现在不同时期的著作里。通过深入理解,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体现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除作为虚假观念的意识形态外,还包括作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作为文化载体的意识形态,等等。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就是说,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体系,他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为现实的社会存在服务。现实社会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要求意识形态能够对现实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又结合本国的具体实际,重新定义了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和功能,并认为意识形态是中性意义而非虚假性概念。他指出,“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1],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一个包含政治、宗教、文化和艺术等多种意识形态的综合性思想体系。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所包含的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而社会主义社会中则不会将党性作为意识形态阶级属性的区分。列宁关于意識形态内涵、特征及功能的界定,既不断继承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批判吸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思想,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意识形态思想。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他酷爱读书,青年时期就读过许多国学经典、儒家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之后他的文学功底、思维方式、人格特征都有着浓厚的中华文化印记,包括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都在方方面面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比较典型的,例如毛泽东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则主要受到孟子的“民本思想”影响,民本思想主张民为贵,认为人民决定一切。毛泽东正是将此传统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结合转变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另外,儒家文化中的“实用理性”的思想也被毛泽东拿来,他主张这种务实的学风和作风,主张实事求是的精神追求,用真理来证明事实。
二、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通过研读分析毛泽东的著作,其意识形态思想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意识形态本质理论、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一)意识形态本质理论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本质定义,就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反映。毛泽东在吸收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论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具体国情,以独特的角度从文化、经济、政治这三个方面阐释了意识形态。早期毛泽东较少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术语,大部分以“文化”来代替,但此处的“文化”范围非常广泛,有作为观念的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作为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等多种内涵,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同构性。毛泽东在其经典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2]毛泽东认为,经济决定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但同时政治、文化反过来又对经济具有推动性。在他看来,这种新文化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三个特点,“新文化”的概念由此发展。学界现在一致认为,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论》。
(二)意识形态斗争理论
意识形态通常作为服务特定阶级目的和利益的一种思想,同时也是对一个社会经济状况的直观反映,因此,当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目的和利益产生分歧时,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不可避免,通常伴随着意识形态领域出现激烈的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种社会阶层的利益相互碰撞,毛泽东迅速认识到这一不可避免的问题,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它使用“宣传思想工作”一词来阐释意识形态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服务于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的,在整个革命形势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他的经典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就意识形态斗争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两个任务,即创建新文化和打倒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以及发表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论述,并鼓励全党要坚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究会胜利,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必然会灭亡。
(三)意识形态建设理论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都在思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毛泽东强调建立一整套制度规则对于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毛泽东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初期制定规则阶段,他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指导方针,并对国内外文化艺术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坚持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二,毛泽东坚持必须培养一批有理想、有担当的意识形态建设人员,主体本身的纯洁性直接决定意识形态建设的质量,因此他主张“革命的文化工作者,是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一切进步的文化工作者,在抗日战争中,应有自己的文化军队,这个军队就是人民大众”[2];第三,毛泽东坚持必须创建一只属于党和国家自己的宣传队伍,坚持党媒姓党,为党的思想传播作出应有的贡献。因此他鼓励创办各种新闻广播、书刊出版社等,积极促进各种宣传思想阵地的发展,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中广泛传播。
三、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当代启示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毛泽东在这一形势下高屋建瓴地提出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新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想提供理论指南。
(一)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体系。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用中国方式来解决中国问题,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确保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进行新定位,有力驳斥当今“泛意识形态化”论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展现其科学性。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发展得愈加完备。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的重要精神保障,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是时代所需。第二,强调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一元主导地位是在社会思潮多样发展基础上的一元主导,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发展应该是在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下的多样化发展。第三,强调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上升到伟大斗争的最前沿。在新时代,整个社会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经上升到新的历史时期伟大斗争的最前沿,正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站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发展。”[3]这一论断表明面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情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能够及时把握时代脉搏,采取更加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解决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新问题。
(二)不断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都极为重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愈演愈烈,再加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在这种情况下,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能力建设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第一,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首先要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拥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让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牢牢在心中扎根。广大党员干部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了解政治前沿知识,结合当代实际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第二,增强意识形态斗争本领,必须努力提升党的理论创新能力。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在于常用常新,党的理论也应该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新时代是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创新意识形态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第三,要注重党的作风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十分注重提高中国共产党人担当责任的能力,他亲自指导的延安整风运动,开启了党的作风大扫除的先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严三实”,保持共产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抓党员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建设,这些都是在新时代对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创新运用和发展。
(三)建设一支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掌握主流舆论斗争主动权
毛泽东曾经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作为保障。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建设一支意识形态宣传队伍,对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思想宣传工作总体上呈现出与社会开放程度不相适应的情况,改进和创新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迫在眉睫。第一,密切关注舆论动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发展,舆论斗争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个巨大影响因素,只有牢牢把握主流舆论斗争的领导权,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稳步向前,否则一旦被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抢占,后果不堪设想。不仅关注传统媒体上的舆论交流,更要加强对微信、微博、QQ等互联网平台的监管,防止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从互联网进行渗透。第二,强化主流媒体,坚持党管媒体。树立阵地意识,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强大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掌握传统与新兴媒体意识形态的管理权,始终让社会舆论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中心。第三,加强宣传工作制度建设和宣传方式创新。增强主流媒体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的吸引力,将主流媒体建设的更具有亲和力,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對群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时,能够抓住人们关心、感兴趣的地方,这是我们进行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
四、结语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政党的前途命运、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一刻不停止,意识形态建设就一刻不能放松。我们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正确方向,更好地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更好地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凝聚全体人民力量,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赵雪晴(1994—),女,河南义马人,单位为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当代价值。
(责任编辑:冯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