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结玲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词作中的不朽名篇,末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更被世人称为传神之笔。词人连用两个“知否?”“知否?”和一个“应是”,来纠正卷帘人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漫不经心。如今,随着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网友们模仿“知否知否,(应是)××”的句式创作出大量句子,“知否体”便应运而生,成为网络流行语。本文对“知否体”的仿拟特征、语用效果及其流行原因展开探讨与分析。
一、“知否体”的仿拟特征
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指出:“仿拟是根据交际的需要,模仿现有的格式,临时创新一种说法。”与比喻辞格中的本体和喻体相似,仿拟也存在本体和仿体,本体是指原句式,仿体是指仿拟本体而创作出的新句式。“知否体”是网友按原句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模仿、创作出来的新语体,一经网友的创作便在网络上快速传播,连《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成为“知否体”的创作者。
(1)《知否》,知否?语文老师按住了颤抖的手。(《人民日报》2019年1月5日)
(2)知否知否?这些问题的答案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中国政府网,2019年3月5日)
例(1)中的《知否》与“知否”连用,前一个指热播剧剧名,与后一个“知否”共同构成仿体的前一小句,后一小句则由“语文老师按住了颤抖的手”充当本体“应是绿肥红瘦”的替换成分;例(2)中的“这些问题的答案政府工作报告都有”也是仿拟后的替换成分。在“知否体”的仿体中,可灵活省去“应是”,如上述两例。本体“应是”是女词人凭借天气及已有经验作出的比较肯定的判断:海棠花经过暮春一夜的“雨疏风骤”,其结果应是绿叶仍盛,花渐凋零。“知否体”也有仿用“应是”的情况,这时表达的是说话者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经验得出的一种比较肯定的判断或猜测。
(3)知否知否,应是公证与你相守。(新蓝网,2019年1月17日)
(4)知否知否,应是升温在等候。(中国天气,2019年1月1日)
例(3)仿体“应是”后面的小句是说话者以一种肯定的语气表达一种劝导性的告知行为,希望受话者可以按照“法律面前应人人平等”的法理要求做出某一正确的行为;例(4)是说话者以一种预测的口吻表达一种陈述性的告知行为,提醒受话者注意升温带来的影响。
二、“知否体”的语用效果
“知否体”的语用效果体现在交际双方的言语行为上。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在这三个环节中,言语行为研究最关注的是言外行为,即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例如:
(5)知否知否,应是一弯乡愁。知否知否,应是两岸携手。知否知否,应是两岸同舟。知否知否,母亲等你很久。(“青年说”微博,2019年1月1日)
例(5)是“青年说”2019年1月1日在微博上發出的一条信息,配图是1979年1月1日在《人民日报》上刊发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微博的当天刚好是该文发表40周年纪念日。此句一经发布,立刻引起广大网友的共鸣,他们纷纷以“知否体”留言评论,表达了网友对两岸和平统一的热切期盼。此外,还有一部分“知否体”表达了网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或传播正能量,催人奋进。如:
(6)知否知否,2019应有尽有。(湖南卫视吧,2019年1月24日)
(7)校长“知否体”祝福亮了——知否知否,人生需要奋斗!(齐鲁网,2019年6月14日)
在运用“知否体”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对每一个表达形式的模仿,应以达到理想的语用效果为主。良好的语用效果是我们创作“知否体”的前提和目的。
三、“知否体”的流行解析
综观“知否体”的发展过程,先是有宋词名篇里脍炙人口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到同名电视剧的热播及片尾曲的传唱,进而勾起人们的复古情怀,点燃了人们对“知否知否,应是××”的仿拟热情。“知否体”在多种媒体快速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流行语。这是在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影视语言对网络语言的渗透与影响。首先,从传播方式看,其流行离不开媒体的助推以及大众的追捧。尽管该剧有些台词曾引发观众质疑,但剧中古朴唯美的画面、悠扬动听的配乐以及古韵雅致的语言,给观众构建起了视、听、读三维立体式的综合感官体验,加之女主人公低开高走的人生轨迹给观众带来了正能量,这些都有助于该剧达到其传播效果的最大化,使得“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剧名更易为大众所熟知。影视媒体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使之较其他媒介更易成为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来源。因此,“知否体”的流行与该剧的深入人心有着紧密联系。
其次,从语音层面看,“知否体”的韵律特征明显,其中最重要的体现是前后两个小句的句末押韵,上文所举七个语例,其仿体的句末均押ou(iou)韵,音韵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象征和表达语体风格的载意功能。句末押韵的词在不同的小句中交替出现,且多用短句,节奏铿锵鲜明,便于创作者更好地表情达意,实现其载意功能。
最后,从句式及语义层面看,“知否体”言简意丰。简洁的句式却可以表达多种丰富的语义,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便于传播,这也是其流行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