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莲
【摘要】初步了解到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提高,教学方法逐渐完善,但在高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明显偏弱,创新思维对高中生学习数学尤其重要,也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本文对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对高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强他们的数学素质,是一项复杂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及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创新教育内容,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规律和特点,认真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和方法.依照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训练、培养能力,将新的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有利的.
一、借助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先要要求学生把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为了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解答,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还可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解决一些预设的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很多数学既有的知识已经前人研究,从某种角度来讲没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究,但是之于学生来说,发现与独创原理的过程也是一种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因此,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时刻牢记为学生创造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
数学教材上有一例题,求证:斜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直截面的周长与侧棱长的乘积.这道例题并不难,学生已学过了直棱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引导思考一些更深入的问题:能否用求直棱柱侧面积的方法(侧面展开)研究斜棱柱的侧面积?问题一抛出,就有学生想到用“割补法”来解决,图形展开后,展开图形的一边长度恰是原图形还原成棱柱后的直截面的周长,而另一边则等于原来棱柱的侧棱长,而矩形面积则等于斜棱柱的侧面积,即侧棱长与直截面周长的乘积.如此不仅解了题,还把这样的具有探索性质的方法也深烙在学生的脑海.这也是创新的过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预设的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典型性的特点.我们预设的问题,从问题的本身以及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向横向或者纵向延展的特质,并且问题指向所要教学的内容并以所要教学的内容为基础,能引导学生向更宽广更深透的领域延伸,进行深入的创造性思考.
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多数学生能从浅层次思考题目,少有深层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1)如果把问题中的“垂直关系”都改成“平行关系”,那么又能得到哪些正确的命题?此问题由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延伸到思考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得教学的内容以点带面,变得丰富多彩;而此问题包含的可行性答案也有多种情形,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得出多种思路和结果.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得以培养.(2)如果将问题中部分“垂直”关系改成“平行”关系,那将得出什么结果呢?此问题向知识的纵深进发,前两问只是单纯地从垂直或平行研究,而此问则指引着学生向更高更深开进,充分为学生打开思维的视域,任其驰骋、发挥、创造.
问题除了预设的,还可以让学生自发创设.如上述题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命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生反复地进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迁移延伸”的认识过程的训练,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质疑,即提出疑问.质:询问,责问;疑:疑问.
求异思维是在思维中自觉地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的思维成果,在事物各种巨大差异之间建立“中介”,突破经验思维束缚,通过思维创造性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重在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联想,从各方面、各角度、各层次思考问题,并在各种结构的比较中,选择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构思的思维方法.
以多年的教学体验为证,质疑是求异思维的绝佳实现方式,而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
罗杰斯有言: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教师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保证学生心理的安全和自由.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有效地讨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质疑、解疑的推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勇敢地进行批判性质的质疑,并且勇于实践和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创新品质核心的训练过程.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并能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思维过程以及自我评价解题的方法.这也证实,不迷信权威、教材,敢于大胆质疑,勇于发表意见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必备素质.
三、通过一题多解训练,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种,即是在解决某一问题时能够从不同方面和运用不同的方法.积极运用生活实践教学法激活数学思维,从新的角度探索出更多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崇高目标.
在教学“统计”一章知识时,可在课程开始前鼓励学生讨论统计的定义,有的学生认为:统计就是将所有与统计目标相关的事物、数据等素材收集起来.此理解虽有点不够严谨,但与“统计”的内涵相符.学生通过探讨而生成或者据以往生活经验而得出的学习成果,这就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之后,播放一段某牙膏的广告,广告中提到“有78%的人受牙齿敏感困扰”,提问:“广告中由统计得来的数据,其具有可靠性吗?”借此问题要求学生展开“随机抽样”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可能得出多样的思考.
四、结 语
以现在的高中生的情况来看,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往往是对数学的恐惧,不愿意去学,长此以往,就养成了这些不良习惯,导致数学成绩逐渐下降.经过研究分析表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这样不仅能提高高中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能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摆脱学习数学难等心理情况.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有良好的心态和耐心,选对方法,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对创新观念的认识,让思维更加灵活起来,让课堂生动有趣,因此,加强高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课堂学习,在实践中创新,从而提升高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振海.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9):74-75.
[2]苏岱昌.数学猜想:基于数学事实的合情推理[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2(11):39-41.
[3]黄前.数学教学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创新能力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7):58.
[4]谢丽英.高中数学课堂中变式教学的案例分析[D].天津:天津師范大学,2012.
[5]赵振海.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