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捷捷
人工气道指将气管插管插入气道或者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而建立气道通道,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两种,用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及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1]。对于脱机又不能拔除人工气道的患者,给予人工气道处接鼻导管加湿给氧。插管处均采用持续微泵滴注法给予湿化。通常通过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及头皮针,将头皮针刺入鼻导管,使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滴速,经鼻导管持续向气道内输氧,同时滴注湿化液。传统固定法是使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人工气道接口处。吸痰时,将胶布撕开,退出鼻导管,操作完毕将鼻导管用胶布重新固定。然而,因胶布易打湿,粘贴效果差,鼻导管容易脱出,导致患者氧饱和度下降。由于护士操作时常戴着薄膜手套,不方便操作,且增加了护士工作量。结合临床实际,作者采用了茂菲氏滴管改良人工气道处鼻导管固定方法,将其应用于临床。改良后的茂菲氏滴管固定法明显优于传统胶布固定法,且护士使用满意度反馈良好,并能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本科20例人工气道连接鼻导管加湿给氧患者。患者均≥18岁,病情允许脱机且保留人工气道,需辅助吸痰。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改良后茂菲氏滴管固定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胶布固定法。
1.2 制作与应用 (1)材料:茂菲氏滴管,一次性鼻导管,头皮针,胶布。(2)制作:①使用无菌剪刀将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双侧输液皮管剪去,留小口;②将一端茂菲氏滴管剪去0.5cm;③茂菲氏滴管的管身剪去3/4,将一次性鼻导管插入茂菲氏管末端小口,小口内侧鼻导管缠胶布,防止鼻导管滑出小孔。小口外侧鼻导管刺入湿化头皮针,用于湿化,及固定鼻导管防止滑入。见图1。
图1 改良后的茂菲氏滴管固定鼻导管
1.3 使用方法 将组合上的一次性鼻导管与茂菲氏滴管套在患者的人工气道接口处,无需胶布固定,大小合适,将两者结合起来即可给氧。当需要吸痰时,只需将鼻导管从人工气道中退出即可。因为小口固定,鼻导管不会脱落,操作完毕重新插回即可。即使患者剧烈咳嗽,鼻导管也不会脱出。见图2。
图2 改良后的茂菲氏滴管与插管接口处连接
1.4 评定标准 (1)痰液粘稠度[2]:Ⅰ度(稀痰):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粘痰):痰液外观较Ⅰ度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管内壁上滞留,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粘痰):痰液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在玻璃管内壁上滞留,且不易被水冲洗干净。(2)湿化效果[3]: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没有结痂或粘块咳出;湿化过度,痰液过分稀薄,且咳嗽频繁,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需要经常吸痰,应酌量减少湿化量;湿化不足,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有痰痂。
1.5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固定鼻导管后鼻导管脱出情况,并询问护士使用感受。同时观察痰液粘稠度和气道湿化程度。
2.1 两种固定法对比鼻导管脱出例数 观察一个班内(7h),传统胶布固定法10例鼻导管因胶布打湿导致滑出高达8例,护士及时更换胶布重新固定,8例中1例患者饱和度下降,重新固定后饱和度上升,安全隐患大。班内吸痰后,每次均需重新使用新胶布固定,更换胶布频繁,护士工作量增加。改良后茂菲氏滴管固定法,无一例脱出,且只需更换茂菲氏滴管1次/d,且工作量减少。见表1。
表1 两种固定法对比鼻导管脱出例数
2.2 两组的痰液粘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 改良后人工气道鼻导管固定法,通过对痰液粘稠度以及气道湿化程度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粘稠度Ⅰ度分别为8例和7例,而Ⅱ度分别为2例和3例。两组的气道湿化效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气道湿化不足分别为1例和3例,满意分别为9例和7例。见表2。
表2 两组的痰液粘稠度和气道湿化效果(n)
2.3 使用改良后人工气道鼻导管固定法的感受 通过询问10名护士对使用改良后人工气道鼻导管固定法的感受调查,均表示非常满意。
两组调查结果观察及护士使用感受采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使用改良后人工气道鼻导管固定法之前,通常使用胶布粘贴固定法。在实际应用因湿化水及痰液,胶布易打湿,粘贴效果变差,鼻导管容易脱出。部分患者咳嗽能力强,剧烈咳嗽导致鼻导管因无有效固定易被喷出。以及护士操作中戴薄膜手套,胶布易粘在手套上操作不易,致使护士只能脱去手套,直接用手接触胶布固定,增加自身安全风险。或者更换橡胶手套,增加成本。这都会增加护士工作量。所以在临床上使用并不方便。
本研究通过改良后的吸氧装置在痰液粘稠度及气道湿化效果观察中发现优于传统固定法,改良后的茂菲氏固定法的优点:(1)固定牢靠:改良茂菲氏滴管本身与人工气道接口处的大小合适,可以有效地使防止鼻导管滑动及脱落,避免意外脱落导致患者氧饱和度下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减少护士工作量:茂菲氏滴管固定法只需更换茂菲氏滴管1次/d,减少了护士工作量。(3)减少感染发生: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鼻导管均为无菌材料,比胶布安全卫生,能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4)操作便利,只更换茂菲氏滴管1次/d,减少器材,降低成本、方法使用,易于临床推广,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但由于改良鼻导管固定法运用于临床时间较短,病例数不多,监护室脱机且保留气道患者相对较少,积累的临床数据不多,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