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文章在将行程问题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从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行程问题教学过程、运用模拟实践教学思路开展解决问题教学、营造良好的问题解决教学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增强小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杨燕琴,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义乌小学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浙江 金华 322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105-02
新课改对小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重视小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前提下,通过数学判断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其以数学视角看待世界。教师应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培养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认真思考,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小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奠定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能获得发展。小学数学中的行程问题即围绕时间、速度、路程三者的关系,研究主体运动的应用题。本文对行程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参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比较抽象的行程问题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呈现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数学问题解决视角,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探究能力。
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典型分类,题目多为两个物体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出发,求解其运动过程中的相遇时间、速度及路程。常见的相遇问题有三种类型:①已知A、B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A与B的距离;②已知A、B的速度和相隔距离,求相遇时间;③已知A與B的距离、A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B的速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相遇问题的特点及具体问题类型呈现出来,利用图像和动画,分析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在分析不用类型相遇问题的特点时,教师可引入例题:一辆客车与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46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3.5小时后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个城市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通过分析可知,该例题属于相遇问题中的第一种类型,相对比较容易解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并验证计算结果。
模拟实践教学是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形式,通常运用VR技术呈现虚拟教学空间,并通过传感器与学生形成互动实践。模拟实践教学灵活性较强,突出了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在模拟实践教学中体验行程问题的发展过程,形成初步认知,教师在此基础上开展问题解决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模拟实践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小组内探究行程问题的分类,自主演练教学情况。在模拟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趣的案例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可操作性强的模拟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例1:父子二人去郊游,爸爸先让儿子走十步再出发。已知爸爸走3步的时间儿子可以走5步,而爸爸走9步的距离儿子要走17步,求爸爸需要走多少步才能追上儿子?
在解答该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在小组内由不同学生扮演爸爸和儿子、教师的角色,绘制父子运动路径线路图,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交流,对追击问题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及时纠正小学生在解答追击问题中的偏误,增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
依循模拟实践教学思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堂掌控能力,熟练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追击问题解决教学,自主探究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明确问题解决思路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技能和经验,构建轻松愉快的数学课堂,发挥纽带作用,搭建学生与数学学习的桥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勇于接受学习挑战,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多次相遇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难点,如果学生对抽象的多次相遇问题理解不够透彻,会削弱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坚毅的学习品格,攻克这一学习难点。
例2:一对老年夫妇沿着周长为200米的圆形花坛散步,他们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老太太每分钟走45米,老先生每分钟走55米,请问多长时间后他们会第三次相遇?
在解答该题时,教师可以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帮助小学生分析相遇有关的信息,引导小学生明确多次相遇问题的发展情况,并最终解决问题。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小学生对多次相遇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师生需要进行频繁的交流互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小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是在已有的数学学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投入更多精力拓宽教学途径,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1] 俞军.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有效建模的行与思——以“解决问题之乘加对比”教学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2018,(6).
[2] 朱燕青.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三年级“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辑录[J].现代教学,2015,(Z3).
[3] 罗柱森.采用参与式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中应用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
[4] 蔡晓红.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关注点的思考与实践——以《认识人民币——问题解决》教学为例[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7).
责任编辑 庄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