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男
摘 要:在视觉文化的背景下,图像对人们视觉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但内容却良莠不齐。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教科书中插图的质量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我国教科书的插图设置较为滞后,存在课文内容和插图的关联不够紧密,插图设置不够科学严谨,插图信息缺乏有效性及排版设计不美观等问题。本文以中国人美版和日本文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为例,从插图内容选择和应用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试图为教科书的编写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科书;插图设置;中日比较
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的传递学习内容,尤其是在低学段,插图更方便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插图的内涵、品质和风格等方面,都会对学生审美产生影响。我国《美术课标(2011年版)》中提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人文精神。”而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小学图画工作科(2008年版)》中则提出:“通过表达及鉴赏活动,在发挥感性的同时,体会创造的喜悦,同时培养造型性创造活动的基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操。”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对于教科书整体的设计理念基本一致,都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但是在具体的侧重点上却不尽相同。本文以中国人美版和日本文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为例,从插图应用效果和内容选择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1 中日美术教科书插图应用效果的比较
1.1 流畅性和易读性
良好的教科书设计应该具有流畅性和易读性的特点。内容清晰并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能够吸引人的视线并按照教科书内在的逻辑获取信息。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日本的教科书设计清晰流畅,以日本文教版《图画手工科》1.2上册第19课为例(图1),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生玩耍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玩具的诱导下,学生试图了解图片中呈现到底是什么玩具,以及是如何制作的,第二版出现的新玩具将学生的视线自然的吸引过去,整个视觉动线清晰,内容设置以学生为主体。而我国教科书的流畅性还没有得到重视,以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为例(图2),本课的重点是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戏曲人物,但是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视觉动线不够流畅,范画和主题图呈包围状,视线导向性较弱,繁杂的背景与插图内容容易混淆,需要仔细辨认,并且图片的尺寸较为平均,没有突显戏曲人物和笔墨变化的特别之处。
1.2 秩序性和灵活性
美术教科书中视觉元素较多,插图的排版设计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图片内容的清晰,又需要考虑整个页面的视觉效果,否则容易出现视觉上的混乱或者死板。以我国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2课为例(图3),整个排版太过饱满,图片之间空隙不够,同一板块图片的大小没有合理安排,容易引起视觉冲突。人美版主要为分栏式排版,虽然保证了秩序性,但是从整套教科书来看,不免使人感到死板。而日本则是使用开放式版面设计,既注重各插图的秩序感,又关注整体的节奏感。以文教版5.6下册中第15课为例,插图的大小,疏密都进行灵活安排,没有出现明显的分栏,但是每个板块内容清晰直观。日本吸收西方的设计理念,又融入本国的设计意蕴,从而形成细致严谨的风格。
1.3 图文关联性
美术教科书中的主体是图片,而文字作为图片内容的补充部分也是版面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起到解释图片信息,链接各板块的作用。日本美术教科书精选插图,图片品质高,《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中提到:“运用最新的印刷技术和优质的再生纸,致力于作品质感的完美呈现;用最先进的方法装订牢固,在封面涂耐磨耐水性涂层;印刷过程中全部使用植物性墨水,减少化学墨水对过敏性体质的学生的伤害等等。”而且综合考虑图片的色相、亮度、大小等方面,避免造成视觉混乱,通过调整文字的字体、字号,各栏目以小图标的方式呈现,减少文字的出现,最大程度发挥图片的张力。(如图5)而我国人美版美术教科书中题目、小标题以及课文都有固定的字体、字号、颜色,图片和文字的穿插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图文相关性较弱,并且往往以牺牲整个版面的设计感来追求图片和知识的全面,但是往往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提取图片信息。版面中出现的文字较多也是人美版教科书的一大缺点,这与中国侧重知识传授有关,(如图6)。
5 中日美术教科书插图内容选择的比较
为了便于两国教科书插图的比较,本文将插图分为六大类,包括:课程主题插图、艺术家作品、学生作品、活动场景图、步骤图、其他图,然后将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归纳,进而探明两国教科书中插图编写的特点。根据上述六种插图分类,笔者对中日两国的教科书中的插图数量做了详细的统计与分析,图7为中日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插图分类数量统计图。
由此可以看出:
第一,从教科书各类插图的数量对比上看,中国人美版教科书的插图比日本文教版多,这跟人美版教科书的课程容量有直接关系。
第二,从各类插图的比例可以看出,人美版偏重对知识技巧的讲解,课文系统中的学生作品图的数量最多,其次是主题图,步骤图多是国画、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且学习活动场景图较少,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而日本文教版教科书课文系统中学生作品图和学习活动场景图较多,艺术家作品图和主题图次之,步骤图侧重技法的具体步骤与特别内容的详细讲解,后置结构中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所涉及的技法、内容丰富多样。注重教科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联系。
第三,中国教科书中本国艺术作品较多,其中传统艺术作品所占比重最大,现代美术作品和外国艺术家作品数量较少。而文教版教科书中的国内外作品数量的比例较为合理。日本文教版教科书中登载的传统艺术作品和其他艺术作品的比例基本相同,体现了日本教科书的编写注重与时代接轨,关注当下。
6 结语
通过中日小学美术教科书的比较,不难看出两国在插图应用和内容选择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基于本文以上的比较及分析,笔者建议:(1)教材编写单位应当重视美术教科书的版式设计,精选专业设计人員进行版式设计,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2)教材编写单位应当精选图片内容,避免为了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而忽视美术的学科特性以及学生的审美诉求。(3)严格的审查过程是教科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应当完善我国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制度,审核过程更加严谨,形成良性的行业竞争,提高教科书的含金量。(4)在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背景下,应当合理安排传统与当代、本国与外国作品的比例,不能固步自封,要形成动态的文化传承观。(5)“比较研究是通向普遍的教育法则的必经之路”,所以要汲取外国优秀的教科书编写经验,博采众长,提高本国的教科书编写水平。总之,我国的教科书编写还应朝着更加科学、严谨的方向继续前进,结合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的优秀美术教育理念,探索出一条中国美术教科书设计编写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2]日本儿童美术研究会.『たのしいな おもしろいな ずがこうさく1·2上』、『たのしいな おもしろいな ずがこうさく1·2下』、『見つけたよ ためしたよ 図画工作3·4上』、『見つけたよ ためしたよ 図画工作3·4下』 、『見つめて 広げて 図画工作5·6上』、『見つめて 広げて 図画工作5·6下』[M]日本文教出版社.2015.
[3]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