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霍桑作品的黑暗视角

2019-09-16 03:31马淑杰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4期
关键词:原罪霍桑胎记

马淑杰

摘  要:纳塞尼尔·霍桑 (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有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他被认为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与美国其他浪漫主义作家不同,受其祖辈的影响,霍桑一生都在追问人性的善与恶,一生却被罪恶所环绕,他擅于挖掘人性的黑暗面,主要表现为其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原罪及恶。虽然目前对霍桑的研究较多,但通过整理,笔者发现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上,而剖析其作品中霍桑的黑暗视角的文章很有限。本文试图探索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视角,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对霍桑的简介;第二部分为霍桑作品中的黑暗视角分析;第三部分为结论。

关键词:霍桑;黑暗視角;罪;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4--01

纳塞尼尔·霍桑 (1804.7.4—1864.5.19),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霍桑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勒姆镇。他的祖辈为著名的1692年塞勒姆驱巫案的三名法官之一。父亲是个船长,在霍桑四岁的时候死于海上,霍桑在母亲抚养下长大。1821年霍桑在亲戚资助下进入缅因州的博多因学院,在学校中他与朗费罗与富兰克林·皮尔斯成为好友。1824年大学毕业,霍桑回到故乡,开始写作。1837年他出版了两卷本短篇小说集《重讲一遍的故事》,开始正式署上自己的名字。其中《教长的黑纱》一篇最为人称道。1848年写出了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红字》(1850)。《红字》发表后获得巨大成功,霍桑继而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1864年5月19日霍桑与皮尔斯结伴旅游途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去世。

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在《红字》中,海斯特(Hester Prynne)和丁迈斯代尔(Arthur Dimmesdale)牧师犯了通奸罪,美丽的海斯特和德高望重的牧师都是有罪的,为了报复,齐林沃斯(Roger Chillingworth)折磨着内心有着深深罪恶意识的牧师,直至他最后心力交瘁至死,他才是那个犯了“不可饶恕的罪”的人,珠儿在《红字》中更是“罪恶”的象征。

每个人在内心都隐藏着一些罪恶。在《好人布朗》中,布朗(Brown)和他的妻子菲丝(Faith)原本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可是刚新婚后不久,布朗不知怎么鬼使神差,一天晚上,他非要去森林寻找自己的灵魂,于是,他告别了菲丝去森林,在去的路上他陆续遇到各型各色的人,最让他不可思议的是当他走到树林的深处时,他看到了他的妻子菲丝也走过来了。接着他看到有一个黑衣人在给大家说“人心乃万恶之源,你们就相互看看吧”(张博杨,2011)。此之后,布朗回到家中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一直郁郁寡欢直到死。从这个短篇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霍桑的原罪观,即生而孤独,人性之恶。

每个人都在试图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罪恶。在他的短篇小说《牧师的黑色面纱》中,约瑟夫·胡波(Hooper)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因他年轻时失手杀死了他的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起他就一直戴着面纱直到死亡,即使晚上睡觉他也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的面孔,于是没人敢与他面对面交流,他也就孤独而死。在这篇小说里,面纱就是罪恶的象征,牧师戴着面纱就是想要隐藏内心深处的罪恶,而他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还是“你们看啊,每个人脸上都有一层面纱(霍桑,2009),”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观,即罪恶深深隐藏于每个人的心中。

罪恶更像是人的胎记。在短篇小说《胎记》中,埃尔默(Aylmer)是一名有名的科学家,因觉得妻子乔治安娜(Georgiana)脸上的红色小手样胎记不好看而要决心用他的试验除去它,结果最后胎记是除去了,乔治安娜的生命也随之结束了。从这篇小说中可以看出霍桑的原罪观,他认为罪恶就像胎记一样是与生命与生俱来的,所以罪恶是一直伴随着人至死。

恶生恶而且还会遗传给下一代。由于霍桑的祖先在驱巫案中所犯的错,使霍桑一生都萦绕在探索罪恶的氛围中,为了把他和祖先们区分开来,他在自己的名字里加了个W以此来区别他的祖父们所犯的罪恶与他并没有关系。在《红字》里,我们也不难看出,最后海斯特的墓碑上写了这么一句话“漆黑的土地,鲜红的A”(2000, 394)。我们已经知道海斯特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是她的罪恶将会伴随着她,并传给下一代。

霍桑善于剖析人性的黑暗面以及人性之恶,其原因是他的祖父们在参与了著名的驱巫事件,这件事对年幼的霍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当爱默生在高谈人的神性的时候,纳撒尼尔霍桑却用晦涩、神秘的文字讲述着他阴郁的故事,探究着人心中的“罪”与“恶”。霍桑成长在一个清教徒宗教运动疯狂的年月里,是这个充满矛盾的年代造就了他,也使他的作品人物形成了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抨击清教徒宗教狂热和不容异端的行为,另一方面他又以清教徒的基本信条作为认知世界的准则。霍桑一生被罪与恶所萦绕,从而其作品的主题大都表现为罪与恶,他认为罪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并且每个人都在试图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罪恶,罪恶更像是人的胎记,恶生恶而且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参考文献:

[1]霍桑. 《霍桑哥特小说集》[M].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9.2.

[2]杨金才. 《论美国文学中的“荒野”意象》[M]. 外国文学研究. 2000. P2.

[3]田俊武(1999):霍桑《红字》中的人名寓意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 P3.

[4]史志康. 美国文学背景概括[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4.

猜你喜欢
原罪霍桑胎记
脸上的胎记,让我很自卑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宝宝胎记,不可忽视
宝宝胎记,不可忽视
宝宝长胎记,家长莫大意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阿奎那关于原罪的实在论解析
《年轻的布朗先生》:对信仰的批判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