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素养管见

2019-09-16 02:40林黎华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9年7期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一轮课改已经来临。要应对这场教育改革,必须给教师加料以提升自身素养。教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做一名学习的自觉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创造者、课堂的探究者、职业的幸福者,为国家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学习自觉者;教学研究者;课程创造者;课堂探究者;职业幸福者

作者简介:林黎华,广东省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学政治正高级教师。(广东  广州  510260)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9-0108-02

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要应对这场教育改革,在为教育目的瘦身的同时,必须给教师加料以提升其自身素养。政府要通过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拟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活动方案来激励教师,如:保障教师进修研习时间,为教师培训提供行政支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研修,促使教师由下而上自觉参加培训,鼓励支持建立跨领域、跨校、跨学科的社群。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专业发展的疑难问题,如联系大学组织教授团走进学校,参与指导学科组的研训、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等。当然,校长也要以情感人,向教师示好、鼓励、表示谢意等,营造尊重、民主、和谐的氛围,以团结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学校建设。教师自己更要有加料意识与行动,否则将无法站住自己的讲台。为更好地应对新一轮课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一、做一名学习的自觉者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摆渡者,其工作是示范性、精神性、创造性的劳动,应成为一名自觉的学习者。一是为人师表的需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榜样,是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二是与时俱进的需要。“互联网+”时代,学校越来越去“围墙化”,学生无须在固定课室面对固定教师,教学方式面临巨大变革,教师必须通过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心中有“源头活水”,实现师生之间的“天光云影”。

二、做一名教学的研究者

教无常模,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教师必须以课题为导航,做教学的研究者,才能适应教育新常态。教师应注重教学实践中小课题的研究,而研究来自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有新的知识、理论、他人经验甚至专家指导。课题立项是引领我们去学习古今中外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站在巨人的肩上”来反观自己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课题实施就是将教学策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常规工作的有序化、科学化,并不断创新思路,使教学有新意、有亮点。课题的结题是对教学进行阶段性的梳理、总结与反思,总结成果与经验,反思不足与问题,为下阶段的教学提供“良药”。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坚定教师教学的理念与增强信心,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始,给下阶段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往复,我们就能解决一个又一个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做一名课程的创造者

学校教育服务就是通过提供课程促进学生发展,并使其更加健康幸福的特殊的精神性服务。建设特色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课程资源和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应重视学校课程开发的权利与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围绕办学目标,注重课程的校本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聚焦“核心素养”来进行课程的校本研发,构建一个“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生态体系,为学生搭建合理的课程营养结构,提供丰富多彩的自选课程,让学生有课程的选择权,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是课程的创造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以促使学生适性扬才,提供跨学科领域的整合课程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服务性课程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供国际交流课程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供学法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提供人生发展指导课程以引导学生规划人生、走好人生路……通过教师人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实现教育改革从“需求侧的拉动”到“供给侧的推动”的根本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应付复杂生活的本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有服务社会的意愿,从而为其人生长跑注入持久的后劲。

四、做一名课堂的探究者

课堂是促進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成长进步的主阵地,是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并用心经营的神圣“殿堂”。课堂教学看似重复劳动,其实充满了各种可能与变化,这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劳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工匠精神”,要有“磨你千百万遍也不厌倦”的“匠心”。如何建立开放而充满活力、智慧和灵性的师生互动的课堂,以形成教学平衡,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一直探究的话题。课堂教学应让知识回到学生身上,让学习与学生发生“意义”联系,改变“被学习”的状态。课堂可以从课室延伸至廊道、阅览室、手工作坊、实验室甚至校外,学习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应更关注“怎样把学生作为一个人来对待?怎样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工具?怎样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怎样开展合作式、项目式、学科融合式教学?怎样组织现象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实践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条件的建设者、创造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撬动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观察者、引路人。教师在课堂应关注生成性、生命性、自然性与有效性,使课堂成为师生相互交融、相互激发的教学活动场所。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回答提问”,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智力得以开发、思维得以历练、能力得以培养,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做一名职业的幸福者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需要始终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有效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当然,教师也是社会之人,担负着多重角色,因此要正确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教师要辩证地看待生活与工作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来统筹一切,用智慧的眼光享受生活,以阳光的心态做好工作,即使困难重重,也坚信“成功一定有方法”,同时做到善教乐学,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总之,教师一定要秉持“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做一名学习的自觉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创造者、课堂的探究者、职业的幸福者,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国家培养具备核心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8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芬)帕思﹒萨尔伯格.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M].林晓钦,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4] 王定华.美国基础教育观察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