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闻娇
摘 要: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国家对商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从事商业活动的四有新人。而以人才输送为重要任务的各高等院校,应以密切结合时代背景,把“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儒商型人才定为当下商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从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内涵入手,结合多种因素分析高校培养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必要性,进而提出高校培养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探索性方法,以期助力于我国部分高校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儒商;人才培养
1 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内涵
儒商,即为“儒者”与“商人”的结合体,是具指有良好德行的商人。儒商既追求儒者的品德和言行,又追求商人的财富和智慧。儒商与实施商业行为并以此为事业的一般商人相比,拥有超越功利的人生追求,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受人尊敬的道德修养。传统儒商是以儒家思想为其文化底蕴的核心,且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相统一的工商业者。而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儒商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际行动方向,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传承精神引导的商人——可称之为新时代儒商。
新时代儒商型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当下社会呼唤的“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2 高校培养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必要性
2.1 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经济近年来获得快速的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敲诈、欺骗、假货等现象仍然在市场各领域出现。培养新时代儒商型应用人才,从市场经济的主体即人的方面出发,通过提高人的意识来改善现状,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起推动作用。
2.2 文化建设的需要
十九大指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人们要秉承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现状,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人关心的文化问题,提出中国的文化方案。培养新时代儒商型应用型人才,是从文化建设的主角即人的方面来解决问题,为文化的创新增加传统的色彩,实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3 学生成长的需要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裕。由于受到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影响,加之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重金钱而轻理想,重物质而轻奉献。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既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期望,也是当下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3 高校培养新时代儒商型人才的探索性方法
3.1 以德育为主线——积极引导
在培养儒商型应用人才的过程中,高校要把握其培养的本质要求:即始终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引导大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培养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胸怀理想、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且在培養过程中,把儒商文化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融合,把儒商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融合,使儒商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使大学生能博古通今,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使之内化于心。
3.2 以机制为保障——营造氛围
首先,高校要制定和完善能促进学生生践行儒商精神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交往、人际交流的具体行为做出一定要求,并及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如在要求学生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时,配合一定的奖惩手段,对学生进行约束和引导。其次,高校要加大儒商型应用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投入,且在使用经费时做到实时监控,保证经费使用落到实处。最后,要增强对于高校老师的培训,让老师自觉学习儒商文化,并以自身力量带动学生。通过多管齐下,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使之外化于行。
3.3 以课程为主体——扩充知识
3.3.1 公共基础课程
在两课等公共基础课程中,可开设与儒商培养相关的课程专题。以学生关注的方向为出发点,结合真实动人的儒商案例,对学生进行诚信行为、心理健康、挫折应对、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体会儒商精神,实践儒商行为。如以邵逸夫、霍英东如何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回报社会为案例,激励学生受其鼓舞,向其学习。也可以增添一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精神熏陶以及实践启示,使儒商型人才即能实现中国本土化,又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3.3.2 专业基础课程
由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践行没有高度的重视,导致培养商业人才通常更注重的是技能,而往往对于商业人才的文化底蕴而无过多的要求。而文化底蕴恰恰是商业人才得以长足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时,应该辅以儒商内容为引导,对大学生进行义利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并运用启发式、体验式、翻转课堂式等教学形式,将专业知识和儒商文化有机结合,改善以往商业人才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让大学生能对儒商文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3.3 通识课程
现今高校设置的通识课程往往是语文和英语等通用知识类课程,作用在于使学生健全人格和扩宽视野。可增设经典国学解读、儒学文化解析、中华传统礼仪等课程,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架构,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3.4 以活动为依托——增强体验
3.4.1 社团活动—彰显儒商魅力
大学社团是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学校成立儒商文化类的学生社团组织,并组织举办儒商文化展、儒商征文比赛、儒商文化知识有奖竞赛等活动。以社团成员的群体力量,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儒商文化进行有力的宣传,使儒商文化在高校彰显出其历久弥新的魅力。
3.4.2 开设讲座—浸润学生心灵
高校的任务是培养优秀的大学生,而大学讲座是大学生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可在学校举办“新时代儒商”系列讲座,从介绍儒商历史、发展、代表人物、当下意义等方面入手,以丰富的儒商文化知识和动人的儒商现实事迹为核心内容,一方面使学生有渊博的知识,培养经营、管理、营销、交际、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仁爱之心。使儒商文化在无形之中浸润学生的心灵。
3.4.3 社会服务—提高道德认知
要将儒商“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美德更好地融进商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社会服务活动之中。可通过关心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失业人员等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励学生以儒商品格要求自己,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不忘关心社会。
3.4.4 学术论坛—增强文化底蕴
学术论坛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各高校可定期邀请国内知名儒商学者,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完善自己,以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增强儒商人才应有的文化底蕴。商业人才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商业知识的能力,更决定其能否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儒商型应用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意识上高度认同、在生活上高度践行,只有全方位的开展这项工作,才能最终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光明.弘扬儒商精神 繁荣市场经济——在第六届 国际儒商大会上的发言[J]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7).
[2]刘景辉. 论新儒商的经营理念[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3).
[3]刘高祈,佟珣,喻智成,向爽.试论财经类高校大学生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以重庆工商大学为例[J].东方企业文化,2013,(2).
[4]李海兆.儒家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价值和应用[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5]劉林.创建特色名校培养新儒商精神[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10).
[6]刘全顺.财经院校创建特色名校的路径:新儒商精神的凸显——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