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丁·马歇尔博士自2012年起,担任英国艺术人文研究理事會的同行审议组成员,是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成员。就科技对文创产业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与马歇尔博士展开了一场对谈。
金元浦:中国政府近年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引发了全国的创意热潮,国内各省市都建立了“创意空间”。您和同事们介入了中国这一轮的创客训练和教学,很受欢迎,也产生不小影响。能不能请您谈一谈,你们运用这些数字技术在经济、文化、运营层面的探索活动及其目标?
贾斯丁:我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文化创意的社会应用和影响方面,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工艺来进行创意、创造。但是工艺只是一种手段,最后要解决的是艺术和文化内容的融合问题。在数字工艺跨学科的探索过程中,我们使用各种工艺和技术手段,运用开源软件、CNC等技术,包括3D打印的开源软件,以及以硬件为载体的多种软件。一开始我们通过较初级的技术来帮助中国的青年合作者解决问题,并使他们逐步得到提升,最后的目的是创作出比较满意的创意产品。我们这个合作项目的目的就是通过创作过程,来培养青年们对科技和文化的兴趣,最终实现对社区的影响。
金元浦:您刚刚讲的内容有几个关键词,您讲了你们完成这个项目的技术路线、软件开发,但其内容究竟是什么?你们想讲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才是最重要的,请您详细介绍一下。
贾斯丁:我们从事的项目大多是跨学科的。比如这是一个投票机器,主要特征是它有一个电子屏幕和两个巨大的按钮,分别是YES和NO。这个机器放在当地的商店里面,人们对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有关当地的问题进行投票,有点类似于地方化的大数据调查。最终答案汇总到数据终端上,年轻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一创意提高社会认知与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调查,对社会有所认知并产生一些影响。还有一个项目是完全公益的,是用来帮助脑瘫患者进行图片和文字的识别。您对我们的项目有什么建议?
金元浦:我认为,作为一个青年人才培养项目,从理论上看,其内涵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设计路径。我们首先要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学生们确定目标,然后根据问题和目标给出一个总的设计方案;第二层是根据设计方案提出一条技术路线,运用技术制作工具并实现功能;第三层次应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为王。第四层次是艺术、美学和文化哲学的探讨,它引导我们不仅看到技术和表层的含义,还要进行深层次的文化艺术韵味探寻。您认为这四个层次在您的项目中是如何体现的?
贾斯丁:您的分层理论很好。但我认为这些层次在产业发展中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无法对这四方面内容做分割。这些技术、故事是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它们在不同的社区会有不同的体现,所以我们不能忽略地域特色。在深圳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电子零配件有很浓厚的兴趣,我们就很欢迎他们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做一些电子元件与文化遗产相结合的产品。
技术不一定最先进,但启迪智慧、弘扬文化更重要
金元浦:您可以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吗?
贾斯丁:我们制作了一个讲述故事的装置,这个装置是一个书本形状的录音设备。它可以根据桌面上摆放的不同物品播放不同的录音,讲述不同的故事。这个装置的原型是书箱,它是19世纪英国人随身携带书本和书写工具的,但是我们通过电子技术让它具有了识别的功能,从而启动不同的录音。这是一个利用传统文物进行改造的艺术实践,让传统文物变得有声化。
金元浦:这种有声读物的尝试在中国已经很普遍了,比如各种自动的音乐开启机器人。你们所做的项目有哪些不同的特色呢?
贾斯丁:刚刚提到的这个项目运用的是RFID的标签识别技术,虽然技术不是最先进的,但这是我们几年前对于文化遗产改造再利用的一个起步项目。这个英国书箱较老,不太适合现代人使用,我们不考虑把传统的书写存储功能进行复原,但是我们决定扩大其怀旧的这一功能内涵。我们考虑把“有记忆的物品”作为我们的改造主题。技术很简单:当您把一个物品放在书箱上,按下录音开关,声音会自动生成,按下停止,录音保存,这时会自动生成一个RFID标签。当您下次把带有标签的物品放上来以后,这个书箱机器会自动播放那时的录音。做完以后,我们将这个机器投入到社区和学校中。如果孩子愿意将它作为礼物送给同学的话,他可以做一个录音,同学收到后,机器就可以播放他们之间的私房话。
金元浦:能不能跟我们谈一谈用户的感觉?另外,最让您感动的录音内容是关于什么的?
贾斯丁:这样的设备对于小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奇妙形式。对于一些口吃的孩子而言,他们非常非常喜欢。他们可以录制自己的声音,然后回去听很多遍。我也十分感动,他们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感染者和行动者。
另一种是从传统工艺的角度来谈。印度人有一些传统工艺的手工雕刻,比如19世纪的雕版,许多印度人有这些雕版的老部件,但是磨损得很厉害,许多漂亮的雕版已经无法再次雕刻出来。我们决定用数字技术对这些雕版模具做改造。我们在一张很大的纸张上面布满雕版的花纹,在纸张对应的地方设置电子元器件的线,一旦按到特定花纹就会发出特定的声音。这样的创意改造让图案、声音与文化遗产有机结合,成为了一个整体。
我们的目标很实际:就是改进和完善社会
金元浦:您所做的研究文化、探索技术的意义和美学追求是什么?
贾斯丁:我想做的就是改善社会环境,是通过测试来探索,做一些对社会和未来有用的事情。我们召集了工程师、程序员和创意人员等各方面的专家,从而去解决一些具有价值的社会问题。当然我并不认为这些路径就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解决某个问题只是一种传统的方式,最终的反响和目标是要产生有用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喜欢参与众创空间的原因,众创空间有着潜在的社会影响。工艺创新可以带来另一种生产方法,可以有很多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工艺有一种人文精神。科技作用大多数时候是静止的,而人是活的。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聚起来探讨,探讨怎么做。这是对技术的不同运用方式。
金元浦:我为什么对您做的东西感兴趣,因为中国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们今天从您的项目中看到:虽然不是高端技术,但一些普通技术也可以来保护我们的非遗。中国的“美猴王”故事,在原样保护上做得很成功,继而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了一些复原,让传统文化找到了在当代的生存意义。我们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面对那些即将成为博物馆艺术和藏品的项目,进行原汁原味地保护;另一种是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非遗项目,通过现代文化的创新改造和创意重铸,成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我们经典的礼品,如京剧面具和中国结都还停留在物品的简单复制阶段,还没有结合数字技术进行创意开发,附加值太低。你们的工作启示我们,中国迫切需要具有高科技的文化创意产品。
贾斯丁:我觉得京剧面具和中国结完全可以做数字技术的调整。比如当一个人戴上面具后,就会自动播放这个面具所代表的人物唱曲,这种产品肯定也会受到大众的欢迎。但是我们对于文化产品的再发明创造,不是某一个人的个体实践,而是一个跨技术、跨学科、跨领域层面的合作。我更感兴趣的并不是大的战略层面的东西,而是中间层面的实际操作部分,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和实践能更加聚焦这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