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配置人口增长与城市资源

2019-09-16 04:27李光全
商周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人口

李光全

从当下来看,户籍改革的深化和流动人口居住、教育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单纯的城市户口在吸引流动人口长期定居、实现市民化上不再具有唯一的决定性意义,而附在户籍上的城市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才是流动人口更为关心的福祉重点。

实现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在于搞清楚快速增长人口的总量、结构、分布、迁移等特征。全国城市正在掀起火热的“人才争夺战”,更多的一线、二线城市将迎来人口加速集聚和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实现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资源、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精准匹配,意义十分重要。

当户籍不再具有唯一的决定性意义

从当下来看,户籍改革的深化和流动人口居住、教育和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使得单纯的城市户口在吸引流动人口长期定居、实现市民化上不再具有唯一的决定性意义,而附在户籍上的城市资源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才是流动人口更为关心的福祉重点。流动人口及其随迁家属的居留决定,很大程度上开始受制于和当地城镇居民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可能性。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于城市新增人口而言,更多体现在由能上学到上好学、能看病到看好病、能就业到就好业、能养老到养好老、有地住到住地好发生转变。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供给质量、供给结构等会影响到城市人口的增长,好的供给和配置有助于拉动、吸引和加速人口的集聚,而不佳的供给和配置则可能会推进城市发展的紧缩和人口增长的趋缓甚至萎缩。

另一方面,人口的变动会对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的精准性和合理性产生影响。首先,出生人口的增多,客观上需要更多的妇幼保健和学前教育服务资源。其次,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亟待更多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资源的供给和满足。再次,城镇化进程需要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均衡。最后,人口区域间流动需要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衡。重要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群因为城市的高能级属性,集聚了全国最为优质的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造成了城市之间公共服务存在差距,使部分城市的人口集聚热度持续不减。

国内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经验

建立“账单式”规范化配置的责任清单策略。比如,上海建立项目清单制度,将所有基本公共服务及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保障标准等信息汇总形成清单,既提供了市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加深了解的窗口,又明确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责任,也为区域间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的统筹平衡提供了政策工具。上海同时将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估结果纳入各级政府和干部考核范围。此外,这种策略的执行也强调标准的管控,重点将充分细化、量化的服务保障对象、保障内容、保障标准形成制度化规范文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对保障对象的应保尽保和保障水平能力的均等化。而且上海对于公共服务、城市资源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人际差距实施了补短板、抬底部的措施,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人口增长变化等要素科学配置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实现市域范围覆盖的全面性、优质性和均衡性,也让服务的可达性、便利性和趋优性得以实现,最终实现全市城市资源、公共服务区间差距、区内差距、人群差距等实现明显减小。

建立“套餐式”合理化配置的资源服务组合策略。例如贵州、江西等省探索将人才、硬件、软件、信息和资源等组合配置,构造形成了以“人才+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为组合的基本公共服务“套餐式”组合配置。实现了资源的整合、服务的整合,让不同来源、内容相似的基本公共服务通过整合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再如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将套餐式的组合配置策略进一步实行“一门式”的再升级,在各业务系统不动的前提下,有效地整合了办事业务系统,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的提升有明显的推进作用,让优质的城市资源、公共服务最终实现了就近高质量享有、均衡化全城通享。

建立“微服务”精准化配置的互联网+平台策略。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画像、云技术计算存储和APP系统整合等功能,即将庞大的基本公共服务细致入微、通畅有效地到达个体“微端”,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虚拟化、网络化以及随时随地共享。上海、杭州、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都形成了很好的经验,有的办事资源按照部门、机构职能复合,有的依据用户分类组织服务内容、按用户生命周期确定用户需求并建立快速通道,有的主动界定用户需求并按场景整合服务内容、整合部门服务资源,有的通过GIS系统实现不同委办局、街道、居委会及其他部门公共资源信息的整合并通过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系统实施精准配置。

科学谋划探索公共服务的精准化配置

科学谋划、系统构建与人口增长相匹配的公共服务策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面对人口快速增长下的公共服务配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供给有效扩大、发展趋向均衡、服务方便可及、群众比较满意的四大目标。首先充分认识到,面对人口的增加,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放大是必然的,因为扩大有效供给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前提。其次要认识到影响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资源公共服务配置绩效的最直接因素是公共服务需方与供方的匹配以及具有普遍可接受或可容忍的服务结果和机会均等,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均等地享有住房、教育、医疗、劳动的权利与机会,因为发展较为均衡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再次,要认识到服务方便可及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方向,要构建起健全的服务网络、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最后,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满意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应该具有的基础性、普惠性特征,让政策的阳光雨露能覆盖到全社会每个家庭的公共服务供给,让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真正成为“人民是阅卷人”的生动诠释。

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城市资源公共服务面向人口变化的有效供给。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实现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变,否则就会出现供非所需和供不应求的情况。基本公共服务实现需求导向必须晓民意、解民情,坚持问题导向才是提升人民群众对城市资源公共服务配置满意度的科学方式。对于问题的发掘,既要关注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要关注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传媒娱乐等不同服务所占比重及其变化;既要关注各市(县)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规模及占GDP比例,还要关注各县(市)基本公共服務人均投入;既要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衡度,还要关注城市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内均衡度、区间均衡度和群体均衡度。进而确立形成增加投入、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实现供给结构与市民需求及人口增长分布匹配的主要解决路径,以实现人口快速增长下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城乡均衡、区间均衡、区内均衡和群体均衡。

探索构建人口变动趋势下我国公共服务精准化配置的动态策略。首先要对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动、分布的空间变化、组成的结构调整等进行精准化预测和监测,形成对未来人口规模、结构和分布的科学预测和对城镇化、老龄化、少子化的有效监测,为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精准配置提供科学支持。其次要根据人口规模、结构、分布的变动量身定做服务内容的精准化和动态化账单,如针对0-3岁的婴幼儿、15-49岁育龄妇女、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等三类重点人群制定分类型、分阶段、分性别、分内容的个性化服务账单。再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互联等手段,探索基于网络的交互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和配送APP,提升服务的广度、深度、精度、准度和丰富度。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人口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漫画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