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摘 要:E. M. 福斯特是一位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通往印度之路》是福斯特创作生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作品。《通往印度之路》讲述了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英国同其殖民地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主要研究小说中的殖民主义思想。福斯特虽然忠实描述出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们的冷漠和歧视,但因其无法摆脱的阶级地位和民族身份使小说深深的烙上了殖民主义烙印,体现了福斯特在殖民和反殖民中自我分裂的双重心态。
关键词:《通往印度之路》;福斯特;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3
1、引言
E. M. 福斯特 (1879—1970) 是一位英国小说家、短篇小说作家和散文家,是一位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小说家。在英国文学中,福斯特可能是一个特例。他的小说从来都不畅销,但他作为小说家的名声却从未停止过。他的小说以对20世纪早期英国社会中阶级差异的描述和对资产阶级虚伪的讽刺而著称。其作品主要反映了西方社会在“发达”到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时候所呈现的现实。《通往印度之路》发表于1924年,距今已近百年。发表至今引起了无数评论家的关注,关于小说的评论层出不穷。本文以小说为基础,重新解读小说中的殖民主义。
2、《通往印度之路》
福斯特曾两次访问印度,小说《印度之行》则是他两次访问印度的结果。第一次访问是在1912年,当时他开始写这本小说,但直到1921年他第二次旅行,他才完成了这项工作。事实上,福斯特写这本小说是很困难的。他写道:“但当他们面对他们声称要描述的国家时,他们似乎枯萎了,死了,我什么也不能做。印度记忆和印度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小说《印度之行》讲述的是英国人对印度的政治占领。故事开始于阿黛拉和摩尔太太一起拜访钱德拉帕雷,以决定是否要和后者的儿子结婚。摩尔太太遇到了一位印度医生阿齐兹,他是一位英国外科医生的助手。摩尔太太和阿黛拉接受了阿齐兹的邀请,去参观神秘的马拉巴尔洞穴。在这次旅行中,摩尔太太几乎晕倒在山洞里,有一瞬间几乎失去理智。而阿黛拉觉得自己受到了阿齐兹的性侵犯,随后阿齐兹被逮捕。由此英国统治者与印度民众产生了空前尖锐的矛盾。当地公立学校的校长菲尔丁公开为阿齐兹辩护,在庭审中逐渐认清真相的阿黛拉也承认她错了,洗清了阿齐兹的不白之冤。
福斯特曾说过这部小说并不是关于政治的,它更关心的是东西方的不相容,但结果是大多数的批评性分析都集中在政治和社会主题上。道格拉斯休伊特直截了当地宣称:“《通往印度之路》是一部成熟的政治小说,它涉及的是帝国主义的主题,是在英国小说中反复出现的权力和责任的问题。” [1] 福斯特通过英国女人阿黛拉同印度医生阿齐兹的故事,以及在马拉巴尔洞穴中发生了什么或没有发生什么事的问题,将个人关系与殖民主义政治联系起来。
3、冷漠与隔阂
福斯特到印度的旅行给他展示了新视野,而使他印象最深的是英印两国人的冷漠与隔阂。在福斯特写他的小说的时候,18世纪的浪漫的印度在西方人的意象中已经消亡了。在西方人眼中,印度是一个混乱的、堕落的次大陆,生活着无理性,无信仰和无法自决的人。在印度生活的英国人则认为他们承担了“白人的负担”。
在小说的开头,福斯特描述了一个位于恒河河畔的不知名的印度城市钱德拉帕尔:
“So abased, so monotonous is everything that meets the eye, that when the Ganges comes down it might be expected to wash the excrescence back into the soil. Houses do fall, people are droned and left rotting, but the general outline of the town persists, swelling here, shrinking there, like some low but indestuctible form of life.” [2]
在英国殖民者眼中,这座城市是无形的、“混乱的”。与贫穷的印度居住区相对比的是合理有序,“明智地规划”的英国殖民地, “It is sensibly planned, with a red-brick club on its brow, and farther bac a grocers and a cemetery, and the bungalows are disposed along roads that intersect at right angles.” [2]对印度居民区和英国殖民地的描述显示了地理上的分离,这是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的视觉鸿沟。
隐藏在视觉鸿沟之下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英国诗人吉卜林曾写道:“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永远不会相遇。”[3]在小说中英国人的形象固执和偏见对所居住的外国住所没有任何热爱,极力维持自己的正派形象,从未想要融入当地的生活。
在小说中,西方国家的代表是英裔印度人:英国的管理人员和他们在印度的家庭。他们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小但关系紧密的社区。英国人不希望与印度人或文化有任何关系。虽然在印度生活多年,但他们保持着英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他们每天都有英国进口食品。他们的菜单上写着:“Julienne soup full of bullety bottled peas, pseudo-cottage bread, fish full of branching bones, pretending to be placice, more bottle peas with the cutlets, trifle, sardines on toast: the menu of Anglo-India.”[2] 他們的社交生活主要集中在钱德拉帕尔的俱乐部;他们的文化生活只是都市文化中肤浅的一面;“表亲凯特”游戏是这些英裔印度人妄图再现英国中产阶级生活的一个例子。在这里,每天的活动都变成了单调乏味的例行公事。
俱乐部的生活让新来的两个来访者感到失望,图尔顿先生和他的妻子听说来访的英国女士阿黛拉和摩尔太太想要见一些印度人;他们为他们组织了一个“桥梁聚会”,这次聚会英印两个国家的人都将被邀请参加。这是印度人第一次被邀请加入这个俱乐部。但“桥梁聚会”肯定不是成功的:印度人虽然早到,但站在网球草坪的另一边,什么也不做;而英国人则保持冷漠和优越感。图尔顿夫妇举办“桥梁聚会”是想弥合英国和印度之间的鸿沟,但这一事件只强调了两国人之间的尴尬。
实际上,造成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隔阂的最终原因是无知。阿黛拉曾经愚蠢地问阿齐兹 “Have you one wife or more than one?”[2] 阿齐兹,一个从未想过要有几个妻子的现代男人,震惊了:“…to ask an educated Indian Moslen how many wives he has—appalling, hideous!”[2] 阿齐兹很困惑,他认为“Damn the English even at their best.”[2] 阿德拉的错误显示了英国人对印度人的无知造,它造成了英印两国人不可避免的隔阂。
4、种族歧视与优越性
Memmi将殖民主义描述为一种以经济特权为基础的法西斯主义,它的关键工具是种族主义,而种族主义在每一个殖民机构中都根深蒂固。当英国人殖民统治印度时,他们在山上建立了自己的住所,建在印度人之上,以显示他们的优越性,并尽可能地远离当地人。特尔顿夫人是钱德拉帕尔市收藏家的妻子,她更喜欢在英裔印度人社区与英国人交往,除了在正式场合之外,她不与印度人交往。她是种族主义的代表。正如她告诉阿德拉和摩尔夫人的那样:“You are superior to them, anyway. Dont forget that. Youre superior to everyone in India except one or two of the Ranis, and theyre on an equality.”[2]
在“桥梁聚会”上,特尔顿先生强迫特尔顿夫人陪他去招呼印度人。但是他们的问候是冷的,特尔顿夫人尴尬地站起来,说她“从没想过印度人会来”并且“拒绝和任何一个男人握手”。“桥梁聚会”是对两国关系的真实描述。英国人对印度人的优越性暴露无遗。英国殖民者的文化渗透到印度的殖民地,它是同化殖民地人民的武器。阿齐兹对英国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情:“Whats that last sentence, please? Will you teach me some new words and so improve my English?”[2]对他和小说中的所有印度人来说,英国是所有文明和所有文化的典范,但在英国殖民者眼中,阿齐兹是“被宠坏的西方化”。
英国人殖民了印度人,并把他们的文化推向了印度人。他们用英国标准来衡量印度人,但不能容忍他们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在聚会上,只会说几句乌尔都语的特尔顿夫人很惊讶一些印度妇女会说英语,并在欧洲旅行,她担心她们会把西方的标准运用到自己的行为中,并影响她的优势。
5、马拉巴尔洞穴事件
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参观马拉巴尔洞穴。年轻的印度医生阿齐兹试图与几个英国人建立友谊,但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阿齐兹被指控企图强奸阿德拉。阿德拉对阿齐兹的指控似乎证实了人们对帝国主义的恐惧和种族主义假设——“本土”世界是混乱的、无法控制的、邪恶的,因此需要英国的统治。在阿齐兹被捕后,许多充满仇恨和毫无根据的恐惧被公开地展现出来:地区警察局长麦克布莱德说,他对阿齐兹的犯罪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相信“所有不幸的当地人都是罪犯,原因很简单,他们住在纬度30的南边。”在俱乐部,人们开始表达对“妇女和儿童”安全的担忧,一名年轻女子甚至拒绝“回到她的平房,以防黑鬼袭击”。
在阿齐兹的审判中,麦克布莱德的言论最能体现出主流的态度——他相信阿齐兹的罪行已经被接受为事实,而阿齐兹可能是无辜的这一可能性从未被考虑过。因为,正如麦克布莱德告诉法庭的那样:“肤色深的种族被更容易被白皮肤的种族所吸引,但反过来不成立”,这是一个“普遍真理”。
事实上《通往印度之路》为后人留下的是一篇关于英国殖民主义的真实记录。马拉巴尔洞穴周围的骚乱事件和审判时刻提醒着人们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阿姆利则惨案:1919年4月9日和10日,一场暴动发生在阿姆利则,抗议的人群掠夺英国银行,几名英国平民被杀,一名女教师也遭到了袭击。4月11日,英国将军戴尔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命令他的士兵向印度民众开火。共发射了1600多发子弹。政府消息来源称,死亡人数为300人,受伤人数超过1000人。在枪击事件发生后,有一项命令,任何一个路过英国女教师被攻击的地方的人都必须爬过去。
图尔顿夫人也表达了同样的种族仇恨:“只要看到有英国女人,他们就应该从这里爬到洞穴里去,不应该同他们说话,他们应该被唾弃,他们应该被磨成粉末。”“桥梁聚会”折射了英国人和印度人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而“马拉巴洞穴事件”将英国和印度的冲突推向了顶峰。印度人和英国人之间的仇恨在这里是公开的。
6、妥协与修正
文学间接地记录了一个国家集体无意识的现象而文学作品是作者对其内在话语的体验的产物。在整个20世纪,福斯特一直积极批判英国在印度和埃及的帝国主义罪行,他的作品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露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问题。但是福斯特不能摆脱他的所属阶级,也无法摆脱他的民族身份。《通往印度之路》忠实地记录了福斯特在殖民和反殖民中自我分裂的双重心态。
在小说中,福斯特批评了英裔印度人的偏见、势利和狭隘,揭露了英国殖民者对印度人民的殘酷统治,并表达了他的不满。小说中罗尼是典型的英国殖民官员代表,他是钱德拉帕尔的城市治安官。他认为印度人没有能力管理自己,英国统治印度是为印度的利益考虑。福斯特讽刺他:每一天,罗尼都在法庭上努力工作,试图决定两个荒谬的事件哪个更虚假,保护弱者不受更弱者的伤害。我们可以看出福斯特一定持有反殖民主义的态度。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正面的英国人形象:菲尔丁“Fielding is a hard-bitten, good-tempered, intelligent fellow on the verge of middle age, with a belief in Education.”[2] 他对当地的印度人不抱种族偏见,不受世俗影响,而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在和阿齐兹的相处中他就赢得了对方的心:“No Englishman understands us except Mr. Fielding” [2] 在和阿齐兹的关系中,他占据主导地位。阿齐兹生病,他去探忘;阿齐兹遭遇危机时他挺身而出:在马拉巴尔洞穴事件中,菲尔丁坚定地站在阿齐兹一边,坚信他是无辜的,为他辩解,最终获得了审判的胜利。
然而,尽管福斯特对英国统治印度的方式提出了批评,但他并没有质疑英国统治印度的权利。他认为变得更友善、更同情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印度人,英国人能够更好地管理印度。菲尔丁和阿齐兹代表了这个积极的模式。因此福斯特认为,如果英国人和印度人能够像菲尔丁和阿齐兹那样对待对方,那么英国在印度的統治就会是成功的,是会获得尊重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看出菲尔丁是福斯特心目中的完美殖民者形象。福斯特批判自己同胞对印度人民的残酷统治,但他并不想动摇英国对印度的统治。相反,他思索的是如何使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长治久安。希望通殖民地人民建立良好的友谊是对印度人们未来反抗的一种妥协,同情、友善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英国的统治,剥去人文主义慈善的外衣,福斯特也是一个地道的殖民者。正如他在1921年给母亲的一封信中所写的那样;“在印度我们做了很多好事,做了正确的事,我们的突然撤军将会是一场灾难。”[4]
7、结语
福斯特既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位英国命运的思考者。他作品能够对英国当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进行客观描述,并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二十世纪的英国已现颓势,小说中所描述的冷漠、隔阂与歧视是殖民统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英国统治者敲响的警钟。
坦白地说,我们必须认识到,福斯特是一位严肃的作家,对他的国家和同胞有一种责任感。在20世纪初,英国达到了其鼎盛时期的顶峰,它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大英帝国主导了贸易,控制了世界上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马丁·格林曾经发表过一个著名的评论:人们可以阅读所有伟大传统的作品,却不知道英格兰有一个帝国。妇女婚姻、人际关系和政治,维持这些个人和社会关系金融财富的来源是不言而喻的。福斯特对英国的未来感到担忧,提出了以友谊为基础,靠联结解决英国殖民问题的建议。他作为一个作家是成功的,但作为一个社会改革家却失败了。因为福斯特关注的重点是在人际关系的领域,而不是社会和政治领域,对待殖民与被殖民问题他想到的只是修正而不是真正的推翻殖民统治
重读经典使我们发现当今的世界和百年前是如此的相似,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从未消亡,殖民者从未停止从殖民地人民身上获取财富,小说中的冷漠、隔阂和种族歧视也从未消除。重读《通往印度之路》重新审视当前的国际关系,让我们认清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本性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建波, 福斯特小说的互文性研究[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p174.
[2]Forster, E. M. A Passage to India[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3]http://www.bartleby.com/59/3/eastiseastan.html.
[4]Herz, Judith Scherer. A Passage to India: Nation and Narration[M].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