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歌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
中央城镇化会议指出城镇化发展要转变传统的依靠规模与速度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走集约型的注重城镇化质量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要求,我国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化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提升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1]。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
目前对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大抵集中于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对国家、省域、区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研究。续亚萍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由社会、经济、生活质量、城乡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组成的全国30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蓝庆新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从城镇自身发展、城镇化推进效率和城镇协调程度三个方面构建了我国31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马德功等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人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活质量的角度构建了西部12个省市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向丽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构建了包括人口就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在内的西南民族地区28个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5]。李林、黄云霞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从人口、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曹文明等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例,构建包括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组成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7]。综上所述,虽然指标体系的构建日益完善,但在选取指标方面,大部分从经济、人口等方面,鲜有从农业现代化及科技创新方面选取指标;在研究方法上,已有研究方法相对单一,或从客观赋值法,或采用主观赋值法,这两种方法的单独使用对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而言不够科学;在研究区域方面,大多数集中于国家、省域、区域研究,忽略市域层面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借鉴已有成果,结合湛江市的现状,构建包括人口、经济、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在内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运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与变异系数法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1990-2017年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
本着全面性、典型性、易收集性、可衡量性等原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湛江市实际现状,构建包含人口、经济、农业现代化、城乡统筹、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在内的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1.经济城镇化
经济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动力。城镇化是由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资源、要素向城镇的聚集。资源、要素的积聚不仅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且随之而来的是投资、消费、出口三架马车的并驾齐驱。因此经济城镇化选取的指标包括:工业总产值、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GDP、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
2.人口城镇化
人口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核心。人口城镇化最典型的表现为由城乡收入差距带来的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这不仅带来了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且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变化,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镇失业率的出现。因此人口城镇化选取的指标包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口城镇化率、非农人口比重、城镇登记失业率。
3.公共服务城镇化
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物质保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类型和规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服务城镇化质量。公共服务指标选取主要从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进行评价。公共服务城镇化选取的主要指标有普通中学数、普通中学招生人数、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公路里程数、旅客周转数、货物运输量。
4.城乡统筹城镇化
城乡统筹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终极追求。城乡统筹指标选取主要从城乡居民的收支和消费2个维度进行评价。城乡统筹城镇化选取的主要指标有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比、储蓄余额、收入差距系数。
5.农业现代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根基。农业现代化指标选取主要从农业的投入与产出和农村人居环境二个方面进行评价。因此农业现代化选取的主要指标有农业机械总动力、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农林牧渔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农村用电量。
6.科技创新城镇化
科技创新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加速器。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和资金支持,人才主要集中于高校及科研院所[8]。因此,科技创新选取的主要指标包括: 高等学校专职教师数、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科研单位个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项目课题数。
7.生态环境城镇化
生态环境是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要载体。生态环境指标主要从生态基础和环境保护进行选取。选取的主要指标包括: 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气、废水排放量。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1990-2018年广东省统计年鉴、1990-2018湛江市统计年鉴、1990-2018年湛江市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个别数据由计算得来。
为了计算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值,本文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赋权。首先,利用“唯一参照物比较判断法”[9]对各准则层相对目标层进行赋权;其次,利用变异系数法对各指标层相对准则层进行赋权;然后,将前两步的计算得来的权重相乘,从而求得指标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
1.数据预处理
鉴于本文存在“极大型”和“极小型”两种类型的指标,所以采用极值处理法对经过线性插值所得到的完整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极值处理法的计算公式分为极大型和极小型处理公式,分别为:
表1 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赋权
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对指标恒定的情况不适合。
2.计算综合评价值
通过上面数据的预处理,获得标准化后的数据。结合前面得到的指标层相对目标层的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得到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值(见表2),其计算公式为:
通过对湛江市1990-2017年新型城镇化质量体系的评价,对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从目标层和各准则层进行分析。
从表2可看出,1990-2017年以来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目标层得分虽个别年份有所回落,但整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0.147390372提升到2017年的0.89562410,28年间增长了6.07654421倍,年均增长速度为7%。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湛江市自1990-2017年以来新型城镇化质量处于不断提升的状态。
1.人口城镇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从1990年到2017年人口城镇化得分虽个别年份有所回落,但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由1990年的0.266051472增长到2017年的0.82012589,增长了3.08258357倍,年均增长速度4.42%。由表1可知,人口城镇化所占权重为0.16513761,排名第二。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0.042125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03495513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较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0.0059393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0.02944597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较小;其余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这说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湛江市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则阻碍了湛江市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表2 1990-2015年湛江市准则层和目标层得分值
2.经济城镇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从1990年至2015年经济城镇化得分逐年增长,由1990年的0.001369045增长到2017年0.98542102。年均增长速度28.9%。特别是在2010年以后,随着湛江市钢铁、造纸、石油等项目的落地,湛江市经济增长由0.451071964增长到0.98542102,增长了2.18倍。由表1可知,经济城镇化所占权重为0.17431193,排名第一。其中固定资产投资额0.02834304、实际利用外资额0.02657067、进出口总额0.02645181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较大,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0.001766、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0.00298437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较小。其余指标处于中间水平。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湛江市在经济城镇化过程中固定资产投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总额是提升湛江经济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为湛江未来经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3.农业现代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从1990年至2017年农业现代化得分逐年增长,由1990年的0.08增长到2017年的0.95521208,增长了11.94倍,年均增长速度为9.92%。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市农业现代化从2007年才开始有了飞速的增涨,从0.375244212一跃增长到0.95521208。由表一可知,湛江市农业现代化以0.13761468的权重排名第五,其中,农村用电量0.03513607、农业机械总动力0.03504556、农林牧渔总产值0.03462637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较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0.02196481、乡镇企业总产值0.01084188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较弱。这说明了湛江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湛江市农业现代化质量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促进作用,而第一产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湛江市农业现代化质量的提升。
4.公共服务城镇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公共服务得分由1990年的0.011697725增长到2017年的0.98895412,年均增长速度为18.56%。但湛江市公共服务真正实现质的飞越是在2014年,由0.426540392增长到0.978781254。由表1可知,公共服务以0.1559633的权重排名第三。其中货运周转量0.08199489对公共服务的影响显著,普通中学招生数0.00857557、普通中学数0.00097399对公共服务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货运周转量是推动湛江市公共服务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而在2014年以前公共服务供给整体存在不足,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供给欠缺更甚。
5.生态环境城镇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生态环境得分由1990年的0.662841446下降到2017年的0.35289712。其中1990年至2009年年湛江市生态环境得分处于上升阶段;至2010年随着湛江市钢铁、造纸、石油等项目的落地,湛江市生态环境得分急剧下降,由2010年的0.612355192下降到2017年的0.35289712。由表1可知,生态环境以0.09174312排名第七,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0.05947641排名第一,工业废水排放量0.02044409排名第二,森林覆盖率0.01182262排名第三。湛江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工业废气排放量和森林覆盖率对湛江市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6.科技创新城镇化
由表2可知,湛江市科技创新得分虽个别年份有所回落,但整体处于上升状态。湛江市科技创新得分由1990年的0.080310011增长到2017年的0.85321562,增长了10.62倍,年均增长速度为9.34%。由表1可知,科技创新以0.12844037排名第六,其中科技活动经济支出总额0.04316754,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0.03738477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大;科研单位个数0.00646565 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资金和人才投资是科技创新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主要促进因素,创新平台建设的匮乏制约了科技创新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7.城乡统筹城镇化质量
由表2可知,湛江市城乡统筹得分一直稳定增长。得分从1990年的0.131454941增长到0.98523642,增长了7.49倍,年均增长速度为8.01%。由表1可知,湛江市城乡统筹以0.14678899排名第四,其中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0.09202423,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0.00744345对城乡统筹的影响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0.01415839、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0.012912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0.0202504对城乡统筹的影响较小。由此可知,城乡居民的收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提升湛江市城乡统筹城镇化质量的主要促进因素,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未来提升湛江市城乡统筹城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的评价结果分析可知,从目标层分析来看,1990-2017年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从各准则层分析来看,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乡镇企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创新平台建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
基于湛江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针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湛江市可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湛江市应以环北部湾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做大做强传统工业,重点发展能源、石化、钢铁、造纸、家电等支柱产业;培养海洋优势产业,着重发展临港工业、物流、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业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吸收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金融保险、物流运输、信息咨询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
2.发展乡镇企业
鼓励引导技术、资本向农村转移,引进现代化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实施龙头带动,建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殖业。
3.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支持优质教育网络资源的开发,积极推进高质量水平教育;推进实施健康湛江战略,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卫生机构和医疗设备建设。
4.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加快湛江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建设;强力推进污染治理,健全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机制;大力实施工业废水的整治行动,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升级。
5.加快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湛江市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对创新平台的投入力度,发挥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人才优势,利用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
6.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通过健全湛江市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的户籍、土地、医疗、教育、社保、住房、养老等相关政策机制体制,提高湛江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引导要素资源在城乡间有序合理流动,以此来扭转湛江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