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换雄, 张瑞霞
(陕西省榆林市第三医院, 1. 骨科; 2. 外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膝关节骨折大多为膝关节骨骼部位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可伴发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1]。该病患者多行手术治疗,但受骨折、手术创伤等因素影响,术后极易出现疼痛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康复锻炼依从性,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故需加强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疼痛护理[2]。既往常规护理措施具有一定经验性、随意性,特别是术后疼痛护理措施单一,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效果欠佳。疼痛控制护理是在完善基础护理的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及疼痛程度,拟定规范性、针对性的疼痛护理计划,以切实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康复[3]。本研究在46例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疼痛控制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4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符合《实用骨折治疗指南》[4]中膝关节骨折的诊断标准; ② 行手术治疗; ③ 意识清楚; ④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 ②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 ③ 存在慢性疼痛疾病; ④ 妊娠、哺乳期妇女。采用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9例; 年龄42~78岁,平均(61.24±3.62)岁; 21例股骨踝骨折, 15例髌骨骨折, 10例胫骨平台骨折; 14例车祸伤, 12例跌伤,11例为重物挤压伤, 9例其他原因。研究组中,男26例,女20例; 年龄43~77岁,平均(61.16±3.57)岁; 20例股骨踝骨折, 14例髌骨骨折, 12例胫骨平台骨折; 15例车祸伤, 13例跌伤, 10例重物挤压伤, 8例其他原因。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全面评估病情、口头健康宣教、做好术前准备、给予术后疼痛较严重者镇痛药物、基础护理等。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① 认知干预: 通过面对面指导、床旁电脑演示等方式,向患者、家属介绍术后疼痛的性质、原因、防控措施等,耐心解疑答惑,并指导其积极参与到疼痛护理中。② 心理干预: 告知患者心理应激与疼痛的关系,指导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如意念疗法、音乐疗法等,以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缓解主观疼痛感。③ 体位护理: 协助患者保持正确体位,术后早期患肢抬高20 °, 支架固定,支架下放置软垫,维持下肢屈膝30 °, 减轻体位原因所致疼痛感; 针对固定架所致疼痛,及时为患者重新放置。④ 伤口护理: 及时评估伤口疼痛程度,予针对性物理减痛措施,如术后24 h内以冰敷袋冰敷伤口周围等。⑤ 肢体松弛训练: 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根据指令自头部到脚部逐渐放松全身肌肉,呼气、吸气平稳,以舒张血管,缓解疼痛程度。⑥ 睡眠护理: 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中,定期进行空气对流交换,夜间睡眠时减少噪音、光线刺激,改善睡眠质量。⑦ 早期康复锻炼: 向患者、家属强调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术后6~8 h行患侧肢体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运动, 5~10 min/次, 2次/d; 术后石膏固定期保持仰卧位,进行健测肢体屈曲、大腿后肌群收缩等锻炼,循序渐进地进行床边坐起、拄拐行走、患肢外展及内收训练,以提升关节活动度; 术后3个月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 术后5个月进行患肢抗阻训练。
①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2组术后1、3、5 d时的疼痛程度,自“无痛”到“剧痛”以0~10分表示。②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SAS含20项,各项以1~4分表示,最终得分为总分×1.25, ≥50分即为阳性; SDS含20项,各项以1~4分表示,最终得分为总分×1.25, ≥53分即为阳性。③ 以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干预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最高100分。分为不依从(0~60分),部分依从(>60~90分),完全依从(>90~100分),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④ 出院后随访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7]评估2组膝关节功能,包括屈曲畸形、功能、疼痛、肌力等,最高100分。0~60分为差, >60~70分为中, >70~85分为良, >85分为优。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对比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研究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分
VAS: 视觉模拟评分法。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干预前, 2组间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分
SAS: 焦虑自评量表; SDS: 抑郁自评量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研究组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表3 2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对比[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随访6个月,研究组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4 2组膝关节功能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临床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可能刺激膝关节组织,致大量炎症介质释放,引发膝关节血管扩张,静脉回流受阻,造成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8-10]。疼痛为人体最敏感的情感体验之一,目前已成为人体检查第五生命体征[11-12]。膝关节骨折术后疼痛会加重患者身心不适,影响其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进度[13-14], 故需加强此类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但既往常规护理中,疼痛干预措施单一,部分患者疼痛控制效果欠佳。疼痛控制护理是专门针对患者疼痛而制定的护理计划,在控制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突出优势。该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心理、认知、疼痛程度等,给予身心同步干预,不仅重视缓解躯体疼痛,还强调减轻患者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反应,控制疼痛的影响。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疼痛控制护理,加强对患者的认知干预,告知术后疼痛为正常生理现象,并介绍疼痛发生原因、防范措施等,有利于提升其对术后疼痛的正确认知度; 强化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可减轻心理因素对疼痛造成的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依从性; 对体位、伤口所致疼痛予以积极的针对性处理,并指导进行肢体松弛训练,可舒张血管,缓解疼痛感,其中冰袋冷敷可抑制神经细胞活性,使患肢皮肤敏感性下降,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程度[15-16]。睡眠与疼痛也有一定相关性。睡眠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主动产生的神经调节过程,精神、心理、噪音、灯光、疼痛等均可引发睡眠障碍,且疼痛与睡眠障碍互相作用,睡眠不足会导致疼痛敏感性升高,而剧烈疼痛下患者更难入睡[17-18]。因此,疼痛控制护理还强调加强睡眠护理,调节病房环境,减少睡眠刺激。此外,疼痛控制护理还重视尽早行康复锻炼,术后6~8 h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运动可减轻患肢肿胀,促进静脉回流; 固定期进行患肢外展、内收等训练,有利于锻炼小腿腓肠肌、股四头肌,促使关节活动度增加; 后期逐渐进行负重及抗阻训练,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1、3、5 d时的VAS评分显著更低,说明疼痛控制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同时,研究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SAS、SDS)评分更低,康复锻炼依从性更高,分析是因疼痛控制护理重视自心理、生理出发,可提升患者信心,且疼痛程度减轻也有利于提升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此外,随访6个月,研究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5.65%, 优于对照组的80.43%, 提示疼痛控制护理可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疼痛控制护理可降低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调节心理状态,提升康复锻炼依从性,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