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手段助力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研究

2019-09-16 02:02阮富春
文物天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富平白瓷课题组

文/阮富春

与会专家、学者观看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陶瓷标本

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黑釉瓷、青白瓷、白瓷标本

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青釉瓷标本

一个被埋藏千年的陶瓷遗址

富平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富平县银沟村,遗址东西1600米,南北1800米。该遗址2008年10月开始受到关注,201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年代久远,地层复杂且多已被破坏,作进一步的田野考古发掘有一定的困难,2011年12月,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进行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在该遗址范围内发现各类遗迹共1910处,其中窑炉遗址318座,灰土坑832处,矿物质遗迹(多种不同颜色的矿物质混合土)242处,古井145眼,夯土墙基址2处,房基址8处,古代道路10条,壕沟12条,墓葬112座(其中古墓葬88座),扰土坑229处。采集各类器物标本984件。

2015年陕西省文物勘探公司委托浙江大学展开研究,采用科技考古的先进技术手段,对遗物、遗存和遗迹进行了科技考证和科学定性研究。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少华牵头,联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科技考古中心、国家轻工业陶瓷检测中心、上海博物馆等单位组织成立了“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项目课题组,从8个方向展开研究。

2018年12月16日,由浙江大学与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的“‘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举行。“富平银沟遗址陶瓷科学考古研究”团队历时三年,对发现于陕西富平银沟遗址的陶瓷残片,以及瓷土、矿料、瓷制工具和窑炉等展开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该团队“将传统考古学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多学科交叉合作综合研究,是科学考古的有益尝试”,提出了一些当代科学考古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运用新方法和技术思路研究得出的结论,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认可。据该团队研究,富平银沟遗址是中国古代陶瓷生产重要的遗址,该地区在唐中晚期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北方制瓷窑群体系,对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遗址也为解决古代文献记载中的“鼎州窑”“柴窑”等悬案,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成果突出

课题组多次对该遗址实地考古调查,采集标本,寻找烧制各类瓷器的原料,窑炉遗存遗迹。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考古学、材料学、工艺学等不同角度,对该遗址发现的古陶瓷遗物和遗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研究。运用EDXRF进行胎釉原料的成分测试与分析,并与瓷片标本的胎釉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进行物相定性分析,以探求物相结构及烧制工艺。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对标本的釉面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对典型标本进行热释光年代测试,用以断源、断代的科学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查考、探求遗址的性质。课题组取得了多项新成果:一是银沟遗址是古代陶瓷生产重要的遗址;二是该遗址发现的陶瓷标本其烧制年代在唐中晚期至北宋中晚期,该地区唐中晚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北方制瓷窑群体系;三是初步查明富平地区具有白坩泥、青坩泥、黄金土、紫金土、羊脑子等五类陶瓷矿产类型,原材料可配制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和酱色瓷,至迟在唐代时已掌握胎、釉二元配方技术;四是该遗址既烧制青瓷,还烧制白瓷、青白瓷、酱色瓷和黑瓷,青瓷、青白瓷的工艺、技术水平先进;五是该地区出现的早期窑业,对破解文献记载中的“鼎州窑”和“柴窑”等相关悬案,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六是研究团队运用科技手段对发现的古陶瓷标本及相关遗物和遗存进行的系统研究方法,为未来科学考古研究的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期待更进一步的考古发掘

研讨会吸引了考古学界、陶瓷学界、材料学界、文物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课题组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副所长李川指出,遗址发现的陶瓷标本在工艺上具有一致性,在科技进步的每一个工艺发展节点清晰,尤其是支烧器物的变化;从胎釉、原料、纹饰等方面都能看到其先进性——比如,从唐开始,遗址发现的瓷器器形都很薄,线条、装饰的纹样水平、装饰的刀法和技巧等都很高,甚至高于耀州窑。又如,遗址发现的黑瓷与建窑黑瓷相比,两者在器物的胎质、釉色、工艺等方面存在差异。青白瓷与景德镇的相关器物对比,工艺上也存在差异,年代要早于景德镇制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耀州窑非遗传承人孟树峰用银沟遗址发现的制瓷原料,复制出了在遗址发现的一些类别的陶瓷,为该遗址生产瓷器的原料基础作了实践探索。

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夏君定对该遗址发现的100多件标本的科学检测显示:青白瓷的年代多为五代时期,剔花瓷片的工艺与湖田窑的瓷片有区别,与耀州窑的产品更相像,烧成温度高于湖田窑,瓷片白度较高、致密性好。浙江大学教授陈全庆表示,传统考古与科技考古相结合是今后考古学的发展方向,银沟遗址的研究还需要加入田野考古的环节,田野考古是研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教授指出,这个项目研究成功的地方在于科学理念先进,方法路径正确,希望今后能注重科学的角度去规划考古发掘。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夏高生指出,当前社会上对于富平银沟遗址的研究存在不小的争议,十分正常,课题组提出的科学分析报告、数据、原材料等都是非常有力的证据。未来还应对瓷器的纹路与装饰、窑炉燃料的结构等方面展开研究。

中国陶瓷学会原会长、厦门大学教授叶文程指出,银沟遗址同时发现了多品种、多釉色的瓷器,在全国并不多见,推测该遗址应是综合性的、多门类的窑场,应该引起考古学界的重视,相关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深入的调查、考察与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耿东升表示,银沟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存,内涵丰富,研究团队就实物与文献中记载的“鼎州窑”“柴窑”进行了论证与探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赵西晨表示,课题组寻找到的证据对该遗址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大学原副校长罗宏杰教授指出,银沟遗址确实有很多秘密值得去研究,此次研究成果为大家揭露了冰山一角,相信深入的研究会得到冰山以下的秘密。下一步希望能进行田野考古,现代考古学需要更多维度的专家介入其中。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指出,课题组为一个遗址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提供了参考样板,希望未来在考古工作方面再深入研究,研讨会展示的青瓷标本多为五代时期制品,唐代时期的较少见,有待丰富与加强。杭州博物馆馆长杜正贤表示,银沟遗址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考古发掘,当前的成果为下一步银沟遗址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西北大学教授尹夏清表示,早期富平银沟遗址发现的陶瓷特别复杂且数量较少,当时被谨慎地称为遗址。后来通过科技检测,让更多的人越来越相信它确实是窑址,而且是在唐代中晚期到北宋中晚期期间的一个重要的遗址。至于它是不是柴窑,还需要研究。希望今后能够做一些考古类型学和古器物学的梳理和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和探讨。

猜你喜欢
富平白瓷课题组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富平村里唱秧歌
大美富平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富平村里唱秧歌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富平柿饼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课题组成员
“做”与“作”的推荐用法“做”与“作”的用法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