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何克强
(1.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0;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便秘是指以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便性状异常为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食欲减退等原因多易发生本病,研究显示,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率为90.47 %[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泻药(乳果糖、聚乙二醇等)、灌肠等治疗法改善大便情况,但仍有部分便秘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对便秘的认识由来已久,穴位贴敷更是一种治疗便秘的常见外治法。本文对近10 a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期对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提供客观依据。
以“穴位贴敷”“敷脐疗法”“便秘”“排便困难”“constipation”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全文期刊互联网上的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
所有涉及穴位贴敷治疗便秘的对照实验,包括随机对照和临床对照实验;明确诊断为骨折,并符合便秘诊断标准;有明确的疗效评价标准和观察指标。
个案报道或经验总结;由器质性便秘引起的便秘;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基础条件差的便秘患者。
对文献是否使用随机分配、盲法、脱访病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原因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Jadad量表进行评分。由2位评价者独立对文献进行评分,有分歧者参考第3位评价者意见。
采用Cochrane国际协作组织提供的Review Manager(RevMan5.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先对研究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若文献同质性较好(即P≥0.10、Ⅰ2<50 %),可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反之用随机效应模型。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或相对危险度(RR)、计量资料用权重均数差(WMD),用 95 %CI表示疗效效应量(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绘制漏斗图对发表性偏倚进行检测。
检出国内外相关文献385篇,外文文献15篇,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后,筛除明显不合格文献288篇。精读文献112篇,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文献13篇(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
文献基本情况详见表1。
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的13篇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分别从随机序列、随机化隐藏、盲法、撤出与退出4个方面进行评分,其中计分最高的为4分,最低的为1分(见表2)。由于治疗采用穴位贴敷与药物、穴位贴敷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实行盲法,文献均未提及退出与脱落病例。
由图2可见,在穴位贴敷与其他疗法治疗骨折后便秘总有效率的13个研究中,总样本量1227例,其中治疗组615例,对照组612例,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96,Ⅰ2=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口服泻药(乳果糖、果导片)、常规护理相比,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的总有效率更高[OR=5.42,95 %CI(4.46,9.52),P<0.00001]。
以Meta分析中的标准误作Y轴,OR值作X轴,对总有效率绘制漏斗图。结果提示图形不对称,存在发表性偏倚,可能是无统计学意义的研究结果未得到发表,亦可能是研究者更愿意发表阳性结果的研究。
表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表2Jadad评分表
便秘多因大肠积热、气滞、血瘀,大肠传导失司,秘结不通。骨折患者由于跌仆损伤,瘀血内蓄,血瘀气滞致大肠传导功能障碍。术后耗气伤血,正气受损,脾胃化源不足,津液缺乏则更易发生便秘。针灸治疗便秘有效,但疗程长,患者依从性差,且针灸治疗多有疼痛,患者不易接受。穴位贴敷治疗便秘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既可刺激局部腧穴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无须刺入皮肤肌肉,患者认可度高。同时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又是肾间动气之所在,与胃脾肾关系密切。外敷神阙穴可“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消除便秘、腹胀。
现代医学认为,穴位贴敷药物,既有药物,又有穴位的双重作用。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有丰富的血管网的脐下,渗透性强,药物吸收迅速,且无胃肠反应,对肝肾解毒负担小,毒副作用小。
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展示了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的有效性。同时由于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上的缺陷,可能会影响结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主要表现在:大多数文献仅提及采用随机分组,并未描述具体的随机方法和随机方案的隐藏。多数文献未描述失访与脱落病例,未提及穴位贴敷的副作用与不良反应。因此,为获得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更为精准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需进行更多设计、执行和报告均良好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和更多的高水平的系统评价。
图2 穴位贴敷治疗骨折后便秘疗效森林图
图3 发表偏倚倒漏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