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华 蒋振杰
摘 要: 本文阐述“大思政”背景下牢牢主抓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首要任务,研究分析“3+3”中高职贯通学制中学生团员、党员培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在中高职团员、党员培养教育实践中的思考,希望对中高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高职衔接党团建设的研究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 分层分类 一体化 “3+3”中高职贯通
2016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核心任务,提出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着眼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在改革措施中明确“团中央学校部实行‘职能处室+专业中心+分类组织的工作机构设置模式;将‘中等职业学校处调整为‘职业院校处,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2018年9月,团中央出台了《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面向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统筹构建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提升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在此背景下,探索如何根据“3+3”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不同阶段学生的特性有针对性地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养和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3+3”中高职学生团员、党员培养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一些中高职学校团员、党员各自培养,缺少内在联系。
根据2015年规定的团员发展办法和2016年的修改办法,到2018年初中毕业班团学比控制在30%以内,到2019年高中(中职)毕业班团学比控制在60%,因此与原来的初中毕业超过60%-70%、高中(中职)毕业超过90%甚至百分百都是团员的情形相比有了很大改变。团员教育培养发展工作已成为中职学校团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中职学校注重学生技能掌握,或者团工作者存在“重活动轻团务”等认识偏差,故在思想教育、意识培养方面有待加强。虽然中职学校基础团务工作逐步加强,如“三会两制一课”、团籍管理、组织生活记录等严格执行,但在团员发展及发展后的继续教育方面,由于程序、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一致,中职生在校期间有限,团工作环境和人员配备的主客观原因等因素,导致中职团员发展及后续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在中职第三年,学生进入实习期可以选择继续升学或就业,这个年龄段处于符合申请入党年龄的尴尬阶段,所以中职学校不太可能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和启蒙。
在团学改革大背景下,“3+3”贯通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团课做好团员发展和思想引领工作外,还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协助学校党建部门做好党员教育发展工作。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培养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学院对学生教学和专业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党建容易走形式。在发展党员的数量指标、在校学习的年限、教学和管理模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党团员培养教育衔接工作变成团组织的“独角戏”。
2.一些中高职学校的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成效不明显。
一些中职和高职学校团组织,只被当作学生工作条线的一个职能部门,没有把其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完整体系,或者说只是名义上的“党建带团建”,党建和团建实质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节。虽然中高职学校都设置了校团委和院系团总支等专门的组织,但这些岗位教师人数少、年纪轻、流动性强,缺乏对团工作的全局意识,缺少系统有效的培训,有些还要兼顾其他工作,有的甚至还不是共产党员。一些团组织工作的教师刚刚熟悉工作内容、形成思路和创新举措,就可能被调整到其他岗位,新上任的又不能马上上手。
在一些中高職学校中,团组织举办的活动缺少党建的具体指导和融入式参与,往往是边学习摸索边独立开展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又被一些老师“误解”,认为是为“活动”而活动,影响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团学组织因为师资配备不足,经常安排学生干部协助工作,对其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
3.一些学生受多元化的外界因素影响思想素质较弱。
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层相当于高中阶段,他们有着与高中生不同的个性特征:文化成绩较弱,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心理还不成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中职院校学生虽然是大学生,但由于地区差异和入学途径多样化,生源结构日趋复杂,有参加普通高考入学的、有对口单招的、有中职注册的等,导致中职学生文化素质、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差异较大,来自不同类型生源的学生相互影响。
在信息网络化的大趋势下,各种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甚至消费观念对“90后”“00后”产生影响。中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一些学生受影响,言行举止我行我素,缺乏责任感。
二、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对“3+3”中高职团员、党员培养教育的意义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客观上要加强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团建设,特别是“3+3”中高职团员、党员培养教育衔接工作,是“党建带团建”最直观的体现,是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最有效的实践项目。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构建有效的分层分类思想引导指导工作开展。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和行为习惯有待提高,一些人会导致消极心理。在思想上,他们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热情,但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世情国情民情。中职学校的团员数量因团学改革变得不再庞大,要根据中职生不同年级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变化,有效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参加团的各类有针对性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入团,培养团员骨干,从而为党组织积蓄后备力量。
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日趋复杂,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差别,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00后”大学生,在物质文化需求、心理发展成长等方面,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之前学生有了较大的不同。对于高职院校的共青团组织来说,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能够进一步明晰团组织在思想引领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指导团工作者因地制宜地制订适合本校实情的工作方案,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体系。特别是在“3+3”现代职教体系分段培养模式下,中高职团员、党员培养教育衔接工作中形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引领体系,有着重要的科学的指导意义。
三、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下中高职团员、党员培养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1.将中职学校的共青团工作纳入“大思政”格局范围,构建中高职一体化思想引领体系。
构建“大思政”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就高校而言,“大思政”主要指把学校各部门都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围,形成合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共青团组织一直把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是“大思政”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3+3”现代职教体系分段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作为分段培养的重要教育教学单位,尤其是在“加强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青团工作统筹”的工作思路下,中职学校的共青团工作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应同高职思政政治工作相衔接,从思政课程、学生工作等多方面对接。目前,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独立,不像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那样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和实践,两者沟通联系不紧密,仅从思政课程内容设置来看,缺乏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连续性。中高职各部门基层工作者需要通力合作,在充分研究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思想动态和个体认识的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和学校优势和实际,与时俱进地制定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而不是笼统地采用常规教育方式。
2.工作大纲还需进一步具体化,把指导性的纲领变成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效措施。
《共青团大中学生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大纲(试行)》的出台,对不同阶段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目标和途径载体有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和要求,对于基层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厘清了工作思路,有了较强的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还是有些笼统,或者说存在只是单方面从共青团工作角度考虑的局限性。在“大思政”格局下,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各个部门通力配合,光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要了解中职阶段学生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学到了哪些,参加了哪些有特色的活动,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科学分析,高职阶段才能清楚如何衔接,从而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教育目的。这需要中高职相关部门加强紧密联系沟通,对《大纲》中涉及的课程、活动、实践等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尽可能做到整体谋划、系统设计、一体推进,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而不是教条式地照本宣科或者机械地拿来主义。
3.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制度创新,踏实有效地将团内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做好青年学生的联系服务引导工作。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打思想底色、塑人生观念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党团政治意识、组织意识的扣子要从一开始就扣好。不仅关乎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决定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引领思想,最基本也最常规的方式是理论学习,是共青团工作全面覆盖的主要途径。除了思政课堂上的理论和形势政策教学内容外,还有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其他方面理论,如黨团历史、时政热点、规章制度等。对学生不熟悉入团流程、不知道推优入党的环节等问题,团组织要认真研究寻找根源,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出适合本校实际的相关制度措施。例如可以学习高校学生人手一本的《学生手册》思路编印《团员青年手册》,将与团学有关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名词释义等编制整理成册,并下发给每位新生,通过入学教育、团课、学生宣讲团、组织生活会等形式保证学习时间,拓展思想政治学习渠道,使其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牢固树立全员育人理念,营造勤学上进、健康和谐的校园德育氛围。
要将育德与育才贯穿中高职全部工作始终,坚持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绝不能顾此失彼。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中高职学校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德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应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在校园内外通过开展各种学习、科技、文体、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化素养和科学协作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做事。同时,通过校园内的橱窗、广播站等媒介展示弘扬正能量的海报展板,播放健康励志的歌曲音乐,让学生在校园内“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从而确保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的长效性。
参考文献:
[1]沈针,陈火平,徐力勇,黄琲.贯彻分层分类个性化教育理念,构建一体化思想引领团学工作体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44-245.
[2]郑学文,陈鸾青.开展中高职学生党建贯通培养的若干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6(3):47-48.
[3]程庭亭,梁德才.基于中高职院校3+2分段学生党员发展探索[J].湘潮,2012(5):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