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2019-09-12 06:08黄成忠林良盛柯婷
文教资料 2019年18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黄成忠 林良 盛柯婷

摘    要: 2015年11月党中央在经济领域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本文在分析供给侧改革理论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和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改革、质量评价、创新教育、合作办学等积极探索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1]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基础。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和主要场所,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分析

“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学领域的概念,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领域中的三大需求,而“供给侧”指自然资源、资本、制度、人才、创新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和利用。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会议上指出:通过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社会供给的质量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有效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举措[2]。供给侧改革包括经济和社会两大领域,高校人才培养属于社会领域,是人才培养的供给侧。2016年两会召开期间,代表委员进一步提出高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高校教学教育改革,加强高校学科建设,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根本,使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提高质量提高人才素质,实现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指高校人才培养供给和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通过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大局。

二、一些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的理念不清

我国的一些高校由于缺乏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片面追求“大而全”,忽视自身办学条件,同质化现象突出。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千校一面”的问题。根据有关研究报告对近年来本科院校招生专业数量的统计分析,半数以上高校的招生专业集中在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工程等热门专业[3]。高校人才培养高度一致化导致高校部分专业“人才过剩”,而部分专业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最终造成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

自从中国高校扩大招生以来,一些高校在扩招等内需政策的指引下,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放在扩大规模和上档次方面,忽视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环节。一些高校教师不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的教学方法,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论文和科研项目中,在课堂教学中马虎应付,以灌输为主,照本宣科,作为学习需求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造成一些高校难以培养出合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人才培养创新不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和拔尖创新人才。”[4]这一纲要明确提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重视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当下一些高校为了追求办学层次,热衷追求高大上的办学目标,忽视技术型、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刻板的教学安排、“一言堂”的课堂教学、封闭的育人环境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最终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四)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不够

一方面,一些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各学科之间,关门办学,各自为政,很难实现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学校主导、学院自主办学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在高校外部,高校缺乏与政府、企业及科研研究所之间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合作。因此,一些高校关起门办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只关注招生的数量,教育工作以专业教育为主,对大学生只关注理论灌输,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陈旧,造成培养的大学生理论学习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致使一些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徒有文凭而缺乏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能。

三、从供给侧改革的视域探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明确高校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

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人才培养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容器”被动接受知识,把教学过程作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合作意识及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把大学生塑造成具有健全独立人格和责任担当的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产业的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就是充分把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和社会两个方面的需求,从单一的高校人才培养需求要素投入转变为基于需求的有效精准人才培养服务的社会供给方面转变。因此,高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回归高校育人的本位,高校人才培养要从单一的知识灌输传授向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并重提升转变,实现知识传递、技能培养和品格塑造相统一,把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改进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方法

首先,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先进的课程体系。高校以往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侧重于专业对口,课程体系划分过细、过专,在培养上偏向训练和就业导向,使大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涉猎其他领域知识,最终造成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学科知识面窄,造成人文素质及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高校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先进的课程体系,建立以人文素质培育为核心和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先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专才与通识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其次,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的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是核心,教学方式是重点。高校人才培养是一项需要耐心、长时间的复杂工程,既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需要灵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一方面,高校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校内和校外双管齐下,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对内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和疏通晋升发展通道,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外要加快引进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不断研究教学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课堂是高校师生教与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产生质量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课堂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授课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课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5]。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等渠道拉近师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质量。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督评体系

首先,引进新标准,建立新机制。依据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引进国际先进的人才质量标准,从督导和评估的标准和体系着手,改革人才质量考核评价核心要素,建立由政府、高校、行业和企业及第三方机构共同评估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高校人才质量督评新机制。其次,改革督评内容,实行全员督评。高校可以建立由教师、学生和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督评机制,教师督评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学生督评教师,可以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企业参与高校师生的督评,让企业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状况,让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也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的用人导向。最后,开展全程督评,及时总结提高。高校人才质量的督评要注重方法、过程和结果,加强过程的督评,注重质量结果的评价。同时,注重日常教学过程中反映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关键数据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合理的督评体系发现人才培养问题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

(四)协同创新开展高校的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高校要利用校内外各种与人才培养相关的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扩大人才质量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才智力资源与国家的政策优势及拥有雄厚资金和实际训练场所的企业进行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一方面,高校要破除闭门办大学的固有思维,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主动地与政府、企业和行业对接,加強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全面实施校企协同、校地协同、校校协同及国际合作协同等育人新机制,与社会各种办学资源深度融合,推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另一方面,高校要整合校内各种人才培养的资源,通过突破院系行政约束,增强院系自主办学的主体地位,结合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的结构,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权和学生学习的选择权,最大限度地激发“院系办大学”的活力。通过校内外各种培养人才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立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开放共享、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高校培养复合型、实用性创新人才提供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林诠.供给侧改革要求建材业认真出清过剩产能[J].中国建材,2015(12):56-63.

[2]王永强.地方本科高校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125.

[3]殷颖,白小斌.供给侧改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3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5]李玉华.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5):71-7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7年广东工业大学校内教改项目(编号:广工大教字〔2017〕101号)和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8]1号)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