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妍子 王一宇
【摘 要】 贾樟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影片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对现实生活敏锐的捕捉,通过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真实地展现底层人物在社会变迁中的生活状态。《江湖儿女》是贾导的新作,自戛纳国际电影节亮相以来,便受到了电影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来解读该影片中表意性的符号语言及其象征意义。
【关键词】 电影符号学 表意 江湖儿女
1.引言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之一,他用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和镜头语言去描绘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小人物的人生所发生的巨变。他的电影取景多源于其故乡山西,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表现了当代中国面貌。其电影中的底层叙事、符号隐喻以及纪实性美学手法深刻影响了电影文化的发展。新作《江湖儿女》在延续了以往风格的同时以充满象征和多义的“符号”帮助观众深入理解时代。
《江湖儿女》的故事起源于 2001 年山西大同,郭斌是大同雄霸一方的江湖浪子,巧巧是斌哥的女朋友,她的愿望是跟斌哥过上安稳的婚姻生活,以及为老父亲买上一间房。城市在改革的同时新势力也在暗自涌动,在一次有预谋的袭击中,巧巧为了解救斌哥,原本是江湖外人的她街头鸣枪而后入狱,巧巧出狱后,为了寻找斌哥不得已独自踏上漂泊江湖的路。《江湖儿女》中赵涛饰演的女主角,正是当年《任逍遥》中的巧巧。然而,叙事时空不再仅仅是2001年的山西大同。而是从大同开始,兜转到三峡奉节,行经新疆大漠,横跨十七年之久,最终又重返故乡山西,这也便是“江湖”的轨迹。
2.电影符号学相关理论
电影符号学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着作有法国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语言还是泛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在索绪尔符号学中,单一符号分为意符和意指,而麦茨后对索绪尔的理论加以修改扩充,正式建立电影符号学这一电影研究学科,1964年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电影符号学的问世。将电影中画面与声音的直接呈现作为意符,将镜头所展现出的意义概念和镜头间组接的相关性作为意指,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时期。
3.《江湖儿女》——符号语言解读
贾樟柯作为现实主义导演,电影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现实符号和超现实符号,影像中多次出现的故乡——山西以和三峡这些地理空间也意味着象征性心理空间和情绪符号。贾樟柯的电影中从画面的拍摄角度、光影色彩到画面人物的非语言传播,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符号语言,电影中的流行文化和声音符号大都用来渲染特定的时代记忆,彰显时代文化。他善于在电影中用各种隐晦的符号来建构独特的影像世界,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再现底层人物的命运嬗变和现实世界的发展变迁,形成个人独具风格的标识。
3.1现实与超现实符号。社会现实符号的运用加强了影片的现实喻意,而钱则成为贾樟柯电影中社会现实符号的主角,金钱对于人类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底层社会的弱势群体,金钱对于他们有不一样的生活意义。贾樟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江湖儿女》
原来的片名叫《Money And Love》,翻译过来就是《金钱和爱情》,这个片名就是讲廖凡所饰演的男主角郭斌,讲男性忙忙叨叨,也就是金钱跟爱,电影里金钱、情、义的关系作为一条线索穿插在影片中。《山河故人》中对于钱的呈现粗暴直接,在三人情感关系中多次出现。贾樟柯用不回避金钱的态度揭示出更为复杂的社会图景。
3.2音乐符号。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音乐是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渲染和烘托情感氛围,推动剧情的发展。贾樟柯运用音乐渲染人物情感的同时,也作为一种界定时间的时代符码。《江湖儿女》最重要的一首歌是叶倩文的《浅醉一生》,符合电影的情境,具有特别的江湖味道,情深义重,当年也是《喋血双雄》的主题曲。声音是贾樟柯表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将声音符号充分地渗透到电影的叙事结构中。灰暗的街道、嘈杂的闹市声、混乱的码头混合着的流行音乐,生活的琐碎烦杂事、人间的喧嚣烟火气营造了边缘人物真实的生存环境,这些声音一方面将观众带进贾樟柯的影像世界,一方面唤起观众沧桑的年代感。
3.3 意象化的符号。贾樟柯的作品中善用特有的符号和隐喻式的意象来建构个人特有的影像世界。“汾酒”在贾樟柯的概念中是一种情怀,是沟通感情、联络感情非常重要的一个催化剂,它成为山西人共同的联系。在《江湖兒女》中,贾樟柯把酒的这种包容性进一步扩大、升华,“五湖四海皆兄弟”“肝胆相照”。所谓志同道合者才会出现在统一酒桌之上,喻意着深厚的交情。关公雕像在影片中是一种超然的存在,是一种义薄云天的信仰,无论是斌哥还是巧巧,身上都有关公义薄云天和败走麦城的双重色彩。
后来巧巧去找斌哥的过程中,手里自始至终拿着去了包装纸的矿泉水瓶子,此时的矿泉水瓶子相当于她“跑江湖”的武器,是一把利剑。贾樟柯谈到枪、热血、五湖四海的豪情,最终江湖不过是女人手里的那瓶水。导演把这些意象符号化,随着人物命运的铺陈开来,变得更加鲜明、强烈和震撼人心。
4.结语
贾樟柯一直坚守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故乡三部曲”到《江湖儿女》都立足于对现实社会人文关怀的纪实性表达和现实性批判。他将镜头对准社会历史变迁中边缘人物、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追求影像对现实表现的穿透力。贾樟柯的电影作品斩获了很多国际大奖,在国际影坛享有很高的赞誉,同时在国内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贾导的电影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唤起我们对现代社会生活及变革的深思。
【参考文献】
[1] 张少华,陈爱国.贾樟柯电影《江湖儿女》中的四种叙事模式[J].名作欣赏,2019(09):179-181.
[2] 王沁钏.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人文情怀[J].戏剧之家,2019(09):131.
[3] 程奇芳.电影《山河故人》的文化传播与叙事解析[J].电影文学,2019(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