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辉
【摘 要】 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迅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看似突发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乌克兰国内关于国家发展路径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冲突。北约东扩造成的地缘政治压力,与俄罗斯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合并历史认知差异等一直都是影响乌克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因素。乌克兰无论是融入欧盟一体化还是选择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其实质都是独立意识不强,对外依附性较强,超国家认同或次国家认同高于国家认同,积蓄的民族矛盾爆发也在意料之中。现代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认同是一个需要有明确建构目标并持续不断强化的过程。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国家认同 建构 依赖性
一、 国家认同理论
1.1认同。认同的英文词汇是“identity”,具有多重含义,是认同者对自身归属在主观认知上的确认,是认同者对自身、同类、事件、思想等做出的态度取舍和行为选择,是认同者在情感、意志、思想、行动等方面的承认、接纳与皈依。1认同是基于人的心理、思想与信仰形成的,其逻辑起点源于人的自我认知。2在政治学领域引入认同一词之后,就引申出了诸如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对“认同”加以概括,就是塑造人們共有的特性,形成一种稳定的归附心理的过程。
1.2公民认同。国家公民的身份都会在各国宪法中有明确的界定,每个公民都体现为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公民在各方面享有的权利,包括政治权利,都由法律规定,并由司法机关做出解释。现代国家公民与传统意义上的公民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是否拥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本文将公民认同的弱化作为导致乌克兰分裂的主要国内因素,彻底解决乌克兰分裂危机,必须重塑乌国民众的国家认同,强化独立后的乌克兰国家主权属性。
二、 乌克兰独立后的国家认同建构
2.1 96宪法前的国家认同建构。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告独立,仿照西方国家建立三权分立的国家政体,议会直到1996年才通过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
在经济方面实行私有化改革,私有化是指将国家或集体所有财产权转变为私人所有的过程。农业私有化改革主要集中在土地和农业企业两个方面,私人农场为主要经营方式作为改革目标之一,同时鼓励个人发展副业等。在经济私有化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贪污腐败和国有资产流失,大量财产被转移到国外,加剧了国内经济危机。在对外关系方面,乌外交政策的使命就是要解决两大任务:一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维持领土完整。二是获得国际援助,实现经济复兴,加入欧洲经济一体化。乌克兰独立初期,克拉夫丘克政府的改革措施操之过急,采取了同俄罗斯抗衡的政策,恶化了两国的关系,库奇马当选后修正了前任外交政策,提出了乌克兰在东西两个方向上都有自己的利益,实行积极、灵活、平衡的外交政策。在实现与欧洲一体化的同时开展同俄罗斯在独联体内部的合作,只有与所有的国家维持睦邻关系和互利的经济合作才能保障民族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2.2“橙色革命”后国家认同建构。“橙色革命”是指围绕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发生的一系列抗议和政治事件。尤先科在选举活动中使用橙色作为其代表色,因此这场运动使用橙色作为抗议的颜色。
进入21世纪以来,乌克兰人更多的选择到工资水平更高的欧盟国家工作,在波兰、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工作的乌克兰人超过120万。2012年,乌克兰实际GDP相当于1990年的69.55%,由于乌克兰人口减少因素,人均GDP相当于1990年的81.1%,与原来水平接近的波兰相比,人均水平只有波兰的1/4。4对比反差更加坚定了乌克兰加入欧洲一体化组织的信心,民调显示,加入欧洲一体化的支持率一直都在60%以上,欧洲一体化政策在乌克兰有着广泛的支持。
2.3“乌克兰危机”后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乌克兰2004年、2010年、2014年大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尤先科、还是亚努科维奇,他们在东西部支持率存在明显的分化,尤先科因为亲西方主张,在乌东部支持率低于亚努科维奇,而亚努科维奇因其主张加强和俄罗斯的联系,在乌西部地区得不到广泛支持,乌克兰总统得票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从得票率上就能够明显看出乌国内分化的现状,对国家内外政策及发展路径截然不同的选择。
克里米亚的历史及其归属在前面已经提到过,虽然联合国决议宣布公投结果无效,但克里米亚人民认同的是俄罗斯国民身份而不是乌克兰,乌境内生活着大量的俄罗斯族公民,乌政府必须考虑到他们的正当利益,否则克里米亚公投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却可能让乌克兰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导致乌克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乌克兰社会结构性矛盾,乌克兰族和俄罗斯族两大种族怎样看待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有着怎样的认知差异;东部和西部怎样选择国家发展路径,向东还是向西;怎样处理社会分裂与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民主巩固的关系;这些都是乌克兰社会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怎样将这些矛盾融合到国家认同建构的进程中,考验着乌克兰政府和人民的智慧和耐心。
【注 释】
[1] 转引自宁乐峰,国家认同的建构机理[J].西部学刊2017年第1期.
[2] 林尚立,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
[3] 《政治与时代》杂志1995年第9期
[4] 数据来源于乌克兰统计署网站
【参考文献】
[1] 马贵友.乌克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保罗·库比塞克.乌克兰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3] 赵云中.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丁军,王承就.转型中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5] 叶麒麟.社会分裂、若政党政治与民主巩固—以乌克兰和泰国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6] 乌克兰变局真相[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