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师角色探析

2019-09-12 12:19李月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李月

【摘 要】 教师是高校思想建设的基础和关键。高校思政课教师既要引领意识形态又要培育大学生思想道德,结合西葛兰西提出的知识分子“进化论”,试图为当今高校思政教师和高校提供启示。

【关键词】 高校 思政课教师 意识形态 知识分子

高校思想政治课要实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和教育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责任意识强的教师队伍。[1]现实中,“有些高校老师闭门造车,在键盘上读中国,严重脱离时代、实际、实践”。[2]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把介绍西方学术观点与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混为一体,导致目前思政课开展困难,处境尴尬。高校处于意识形态的主战场,肩负培养青年接班人的使命。[3]在葛兰西知识分子“进化论”视角下,对当前思政课教师角色进行新的思考,意义重大。

一、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文化领导权是葛兰西对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教训的反思,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4]学者戴维·麦克莱伦认为,“知识分子学说”居于他的思想理论的中心地位。

葛兰西被认为是“直接从理论上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第一人”。[5]葛兰西强调,不能从理智活动和体力活动的视角定义知识分子,而应从其担当角色的功能及发挥的作用维度,将其分为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以知识的合理性为承载,其次,与人民大众的内在、辩证的联系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有机性。最后,有机知识分子作为大众的代表,通过获得他们的认可,最终获得文化领导权。

二、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意识形态作用的发挥

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他们是“建设者、组织者”。(一)具有传播意识形态之功能

“上层建筑”体系不仅代表“政治社会”,还代表以思想文化手段控制的“市民社会”,有机知識分子在二者之间充当桥梁角色,有助于把握国家话语权。而且隐性引导更易于被民众接受,有助于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有机融合。

(二)专家知识分子文教传播目标的细分

在“传统知识分子”和“有机知识分子”之外,葛兰西细分出“专家知识分子”。他特别提到,人文社会学科的专家们需将社会传统的价值标准、知识自我修养和思想独立进行推广,在保证各学科自由发展的同时使“思想界自由论风气”受到必要限制,进而掌控思想界正面的舆论导向,协助国家完成“塑造”新一代的责任。[6]另外,专家知识分子需要从群众中发现、选拔后备人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共鸣,成为“真正修饰时代意识形态全貌的东西”。

三、关于思政课教师角色融合的思考

身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之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参考葛兰西“知识分子”进化论思想,兼顾自我目标、国家使命和教学任务实现多重任务的统一。

(一)提升自我定位的明确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领导指出“工人阶级必须有自己的教授、教员、科学家、新闻记者、文学家、艺术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队伍。”上世纪末,明确了知识分子队伍之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义,提出建立一支“专门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高素质的宏大队伍”。新世纪以来,提出要“高度重视在知识分子中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努力造就政治坚定、与党同心同德的理论家、思想家”。身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成员,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将他们的个人发展与国家使命担当相协调?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进化”。

其一,要具备知识分子的一般能力。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关注本学科教学及专业知识学习之余,还应针对性的开展制度体系的完善。如,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行学术安全培训制度等。[7]

其二,要明确教师“灵魂工程师”的身份定位。“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8]思政课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思想高度,以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深化道德追求,把无产阶级的理念贯穿教育始终,使思政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塑造高尚灵魂的思想阵地。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目标的内在性

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教育,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教育一定程度上都有着意识形态的宣传引领意义。身为肩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的思政课教师,他们应该意识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于他们来说,义不容辞。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育人角色的综合性

葛兰西认为,拥有责任感及知识自主性,以培养“稳定和相同的道德和社会良知”为目标的专家知识分子,才有资格被称为“专家”。身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的专家,以道德为载体、通过教育来育人,这就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思维方式开放。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参考葛兰西知识分子“进化论”理念,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既要实现意识形态和道德育人的融合,又要保持意识形态和育人之间适度的张力,兼顾意识形态和育人角色二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李东才.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及教师的政治责任[J]教育现代化,2016.12

[2] 叶进.赵潜.“文化领导权理论”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8.

[3] 李金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权力的视角.[D]西安科技大学,2013.11.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意识形态知识分子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