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在我国国企业绩评价中的应用探析

2019-09-12 12:19潘文静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业绩评价国有企业

潘文静

【摘 要】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EVA考核机制不断深化和完善,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国企主要的业绩考核方法,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如何进一步优化EVA考核,成为现阶段业绩考核机制的关键。本文通过对EVA在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EVA在国企业绩评价中的应用思路。

【关键词】 EVA 业绩评价 国有企业

一、前言

(一)EVA业绩评价体系概述。 EVA( Economic Value Added,EVA) 即经济增加值,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是一种全面考核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重要工具。

基于算术的角度,EVA等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对真正利润的评价,计算公式为:EVA=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经营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如果EVA为正值,表示企业收益大于投入的资本成本;若为负值,即便会计报告有盈余,也表示股东的财富在减少,企业在亏损。因此,相比于传统的业绩考核指标,EVA首次明确强调了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克服了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中只考虑税后净利润单一财务指标的片面性,更为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业绩水平,因而在我国业绩评价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EVA在我国国企的发展历程。2010年,国资委发布了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自此,EVA指标正式成为央企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成为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基本指标之一。

2012年,国资委修订EVA考核办法,优化了经济增加值的考核细则,如明确并简化了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目,对无息流动负债调整项目进行了微调。修订后的EVA考核办法更有针对性、科学性。

2014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加强中央企业价值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央企业要坚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率的考核导向,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并逐步提高其权重。推进差异化考核,将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逐级分解,层层落实考核责任。

2016年,国资委再次修订《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新修订的考核办法提出,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实际,合理设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及权重,确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实施分类考核。

2019年,国务院国资委修订印发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新规多角度构建中央企业负责人年度与任期相结合的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分类与差异化考核,并强化国际对标、行业对标。这次办法修订的重要着力点是突出高质量发展的考核引导。

从2003年10月,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并于次年开始以出资人身份对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随着央企实力提升和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资委已对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5次调整和完善。

二、EVA在我国国企业绩评价中的优势

(一)EVA考核体系有助于国有企业更真实地评价其经营业绩。传统业绩评价指标通常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股权资本成本,没有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EVA业绩评价指标的则更多的分析债务资本成本,并充分反映权益资本成本的利用率。该种评价方式下,EVA主要关注股东资产的增值,促使股东做好资金管理、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促进股东资产增值。因此,EVA评价指标提高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能性,有利于真实反映国有企业经营业绩。

(二)EVA考核体系有助于国有企业遏制其短期经营行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应付传统的考核指标体系,往往通过资本扩张追求规模的增长,忽视快速扩张可能带来的资产负债率高和投资回报低的问题,严重损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而EVA业绩评价体系通过对管理层递延支付报酬的方法,提高了企业管理层短期行为的机会成本,使管理层无法再从短期获利行为中获取原有的利益,且当管理层的短期行为被发现时,国家可以及时终止对管理层递延报酬的支付,进一步使管理层失去了进行短期行为的动力,减少了管理者短期行为,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三)EVA考核体系有助于加快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国资委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考核,在2019年新修订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中,再次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考核力度。新办法规定在计算EVA这一经济效益指标时,将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极大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外,在任期考核中,对科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予以通报表扬精神激励,并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奖励加分,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有效地鼓励企业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三、EVA在我国国企业绩评价中的劣势

(一)EVA考核体系中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不足。在现有的EVA评价体系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增加值,往往更注重通过对财务指标的分析帮助其做出一些投资决策,而忽视非财务指标这一因素。但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财务指标只能静态、片面地反映企业状况,如果不考虑市场占有率、客戶满意度、产品创新、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较难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企业真实状况,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EVA计算公式中资本成本率的确定不够精确。EVA的计算公式需要确定其资本成本率,从市场经营的角度而言,企业的资本成本率与其市场风险相关,企业风险越大,其资本成本率相应越高。考虑到我国自身的国情,资本成本率由国资委直接给定,忽视了行业之间的风险差异,由于经营状况与经营目标的差异等,各企业实际资本成本率会与给定的标准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EVA评价的有效性,影响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正确性。

(三)EVA指标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在大力提倡“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今天,经济效益不再是我国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主题,而现有的EVA业绩评价体系仅仅从传统的财务指标方面对企业的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企业的财务效益状况,而没有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不利于衡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贡献,不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四、EVA在我国国企业绩评价中的进一步完善

(一)完善EVA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考虑到EVA业绩评价体系对财务指标的重视而对非财务指标的忽略,可寻求一种与其互补的业绩评价体系,充分考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从而形成一种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从企业的发展、客户、业务流程以及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方面考虑企业运作的评价体系。因此,可将平衡计分卡和EVA二者有机融合,对企业的整体业绩进行全面有效地评价,从而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资本成本率。目前,我国资本成本率的确定主要由国资委直接给定,没有考虑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本成本的实际情况,可能导致企业为了追求较高的业绩考核结果而放弃对企业有利的投资机会。我国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国企设定不同档次的资本成本率区间,坚持分类考核方法,允许国企根据自身情况对资本成本率进行风险调整,在贴近实际的情况下体现差异化。

(三)将环境保护因素融入到EVA考核体系中。在现有EVA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环境与生态的因素,将企业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投入资本纳入资本占用总额,将企业的利润直接与环保成本挂钩,提高企业对环境保护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董涛.浅析EVA在央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師,2019(02):160-162.

[2] 程晓秋.国有企业应用EVA业绩评价指标的障碍与改进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1):255-256.

[3] 王谦.浅谈EVA在央企经营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10):31-32.

[4] 吴先正.我国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管理观察,2018(16):23-24.

[5] 马瑨.EVA在国有企业业绩评价和员工激励中的运用[J].财会学习,2018(24):185-186.

[6] 卞政明.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基于EVA和目标管理的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8(07):79-83.

[7] 滕美玉.基于绿色EVA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新西部,2019(12):73+71.

[8 ]张诺涵.经济增加值在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应用探讨[J].经济研究参考,2017(46):85-91.

[9] 林建爽.EVA在业绩评价中的优劣以及与平衡计分卡的互补作用探析[J].会计师,2018(04):28-29.

猜你喜欢
业绩评价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关于徐州路兴内部业绩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