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背景下的江苏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9-09-12 03:50陆静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服务业

摘 要:在“聚力创新”理念提出的背景下,通过对创新驱动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分析,结合对江苏当前服务业整体行业发展所具备基础条件的描述与存在制约因素的思考,初步提出以创新为驱动推进江苏服务业优化升级的新路径。从而为政府部门考量如何在“聚力创新”时期,抓住创新机遇,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聚力创新;创新驱动;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049-03

伴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迈向“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江苏经济业已放缓超高速增长脚步,并进入了经济攻坚爬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时期顺应增速换挡、优化发展结构的新形势,并在国际产业变革大趋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许多学者和指导性文件都已指出,其核心路径就在于转换发展动力,通过创新驱动来找寻江苏经济发展新路径、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此背景下,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聚力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聚力创新”的发展理念要求系统整合一切可能的创新要素,实现科技、政策、平台、要素、理念、制度等多个层面的综合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来转换经济的发展方式。而“聚力创新”的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推动现代服务业迈向产业发展中高端。曾世宏,高亚林(2016)认为创新能够驱动服务业由低层次发展过渡到高层次发展。王冠凤(2016)认为创新驱动能够优化高端服务业的结构。那么,如何基于江苏现阶段发展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以“聚力创新”为基本着力点来发展江苏服务业?在当前十九大倡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新引擎的背景下,探究上述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将从理论上阐述以创新驱动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并提出发展江苏新型服务经济的对策。

一、 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分析

(一)创新驱动以人力要素为载体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影响产业发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而创新驱动需要以人力要素作为载体才能够产生并发挥有效作用。“聚力创新”理念也需要聚“人”之力才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掌握丰富专利技术知识的人才之间通过密切的交流带动了行业前沿信息、高精尖技术、专业知识的交流,进而能够形成知识溢出和创新外溢,产生创新驱动。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需要通过相关从业者的深入研究和相互交流产生专利创新或者知识技术创新从而促进行业的发展。这些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又能够将所产生的专利创新或者知识技术创新运用于所提供服务的下游制造业企业,从而使整条产业链实现良性发展。

(二)创新驱动通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影响服务业的发展

交易成本泛指供给方与需求方为了达成交易所产生的所有与此笔交易具有相关关系的成本。那么创新驱动则能够通过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率,进而促进服务业的良性发展。

1. 科技创新驱动有效降低了服务业交易成本中的时间成本、运输成本

中国高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速所产生的“时空收敛”效应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服务业所需生产要素的运输速度,降低了时间成本。由于高速铁路主要是载人交通工具,因此,主要是降低了服务业劳动力的通勤时间成本。由于目前江苏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时期,很多服务业企业对于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仍然有大量的需求。而高速铁路则能够通过其“时空收敛”效应将劳动力资源运输到需求量大的服务业产业发展区域,有效提高劳动力的供需匹配率。这不仅有助服务业实现良性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当地就业率。网络移动平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实现了实时远距离交流。这使得服务业企业与客户之间不需要通过花费通行成本实现面对面交流以进行商业洽谈,因此有效降低了运输成本。

2. 政策制度创新驱动有效降低了服务业交易成本中的协调成本

如江苏省所推出的“不见面”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服务业企业的项目推行效率,降低企业资质项目审批等所需要的协调成本和人工成本。这也能提高待业青年的服务业创业积极性,为服务行业吸收更多的人才资源。

3. 理念、平台创新驱动同样能够降低服务业交易成本中的协调成本,进而促进服务业实现高效发展

以互联网为基础所催生的分享经济理念是促使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商业理念。服务业行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所提供给消费者的商品大都具有产销同时性的特征,消费者无法在服务消费的过程发生之前对这项消费进行体验和评价。因此,消费者在进行服务消费时更容易遇到因为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而带来的投机行为,这不利于服务业市场良性发育过程的推进。而分享经济则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成本,这有利于降低交易协调成本,改善服务消费环境。

(三)创新驱动通过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服务业的经济发展基础,从而进一步影响服务业发展

许多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创新能够有效驱动经济发展,进而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熊彼特(2008)指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创新。波特(2002)认为,任何的先进经济体都需要创新的支撑。方亮和徐维祥(2015)从理论层面说明了创新驱动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所发挥的引擎作用。还有学者使用了实证分析方法来检验创新驱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程郁,陈雪,2013;白俊红,王林东,2016;杨武,杨淼,2017)。可以说“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张治河等,2011)。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能够带动服务业市场需求的扩大,从而培育更大的服务业发展空间。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需要一个城市的强大经济实力作为有效支撑。在高端服务业的行业发展成长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能够为其提供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投資资金、高素质劳动力、知识技术、基础环境设施等一系列的条件支持。因此,拥有越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越能够推动当地的服务业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结构、实体经济的运营发展水平对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 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与制约因素

(一)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 服务供给机制稳步完善,有效服务产出持续扩大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江苏省全省的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47205.2亿元,这与2017年的增加值数据相比增长了7.9%并且高出同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2%,服务业已经成为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中第二大的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互联网络行业和相关的信息软件服务业企业具有强大的发展潜能,以此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分享经济平台模式对于服务业供给机制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 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在持续优化之中,集聚区成为省内服务业企业实现良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依托制造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要素积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所带来的资源禀赋改善以及城市能级的不断提升,全省各地形成了生态物流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网络小镇、软件园、旅游度假区、智能装备小镇等一系列具有较强产业带动能力的集聚区发展模式。同时,省内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特色小镇的政策意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了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

3. 江苏城镇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省内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给服务业带来了较大的潜在市场发育空间

在五年之内,江苏省全省的城镇化率从2013年的64.10%逐步上升到2018年的69.61%,以平均每年1.1个百分点的速度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全省居民的日常消费结构也实现了不断优化升级。在满足了生活基本面的消费需求之后,江苏居民的消费方向开始逐渐转向服务型消费,尤其是类似金融理财服务型消费和文化创意服务型消费等新消费业态也开始步入快速成长期。

(二)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 服务业发展尚未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省内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引领能力尚未发展成熟

在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據等科技创新驱动的服务业转型升级浪潮中,省内服务业发展暂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主要表现就是目前以科技创新驱动服务业发展的动能较为不足,处于行业价值链高端、具有产业引领带动能力和知识技术资本密集性的高端服务业还处于产业成长期且尚未发展为行业主体。省内生产性服务业目前仍然处于被动适应下游制造业服务消费需求的初级发展阶段,产业引领能力还较弱。

2. 制造业所产生的“棘轮效应”较为突出,这导致生产性服务业暂时缺乏有效的市场发育空间

目前江苏大部分制造业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以加工贸易为导向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和为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提供加工配套生产的本土企业。这两类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服务消费需求大都不在国内,这是因为这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母国提供了这些制造业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知识技术支持、项目资金支持以及营销售后服务指导等服务。这使得省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被国外抢占,暂时缺乏有效的市场发育空间。

3. 服务业发展仍然主要靠传统要素驱动,创新驱动的动能体系还未发展成熟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许多学者使用专利指标作为衡量的基准(王春杨,许浩楠,2018;王鹏,张剑波,2015)。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数据来看,2017年江苏所有企业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占比为18.27%,在全省企业专利授权量前十名中,发明专利占比为17.12%,均低于国家同期发明专利19.0%的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江苏的跨界新业态如“物联网+”“设计+”“养老服务+”等正在不断涌现,且这些新兴业态的出现对于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但是目前类似阿里巴巴等具有较为成熟“跨界融合”体系的案例模式尚未发展起来,创新驱动的动能体系也尚在摸索构建阶段。

三、 “聚力创新”驱动江苏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根据上文对创新驱动影响服务业发展内在机理的分析,结合对江苏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基本条件的考量,初步总结出以下几条以创新驱动江苏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一)聚“人”之力,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创新驱动培育良好的载体

从科研院校层面来说,深入研究并继续优化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加大对服务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化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作为江苏服务业企业的智库,省内的相关科学研究院校和研究机构在不断吸引优秀人才、整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研究,并与服务业企业形成密切联系,为服务业企业发展提供技术研究层面和实际应用层面的指导和建议。从企业层面来说,营造企业创新环境,转变企业发展思路,顺利完成从依赖对外“引进创新”到鼓励对内“自主创新”的突破。建立员工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员工所提出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创新思路、技术创新专利成果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营造企业创新氛围。同时,省内应继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省内人民之力促进服务业发展。

(二)聚“科技”之力,推进服务业智能化、高端化,实现平台创新、要素创新

从生活性服务业层面来说,企业生产者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及时高效地搜集到大量的服务消费偏好数据,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这有助于服务业企业了解并总结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偏好,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提供不同类型的消费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者与服务业企业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生产性服务业层面来说,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业企业,为其提供的是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知识等的指导,这些信息大都是缄默信息,最好的传递方式是面对面交流。然而面对面交流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较互联网传递来说成本较高,信息传递及时性较弱。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服务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互联网信息传输所带来的信息泄露问题。这给服务业企业在传递缄默知识的时候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江苏应抓住未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服务等新一代科技创新突破应用的机遇,搭建学科交叉研究技术创新平台,形成新的省内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充分整合外部增量要素和内部存量要素,积极打造能够吸引国内外的创新要素、高端要素的平台,提升要素的生产力转化率。

(三)聚“政策”之力,实现服务业政策制度公平化,政策透明化

积极支持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创新,积极引导服务业发展智能化、个性化、品牌化,积极扶植省内高端服务业企业发展,继续出台为服务业企业带来便利的创新发展政策。消除行业隐形壁垒,合理引导垄断行业改革。通过政策导向为服务业发展引入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合理引导资本注入具有发展前景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企业。对于知识技术含量高的创新型高端服务业企业,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享受国家所提供的相应的政策优惠。消除生产性服务业用地政策障碍,降低其与制造业之间的用地成本差异。

参考文献:

[1]曾世宏,高亚林.互联网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路径与对策[J].湖南科技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9(5):123-127.

[2]王冠凤.创新驱动上海高端服务业结构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0):73-81.

[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孔伟艳,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5]张治河,周国华,胡锐,等.创新学:一个驱动21世纪发展的新兴学科[J].科研管理,2011,32(12):143-150,156.

[6]方亮,徐维祥.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高新区例证[J].重庆社会科学,2015(11):58-65.

[7]程郁,陈雪.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高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J].中国软科学,2013(11):26-39.

[8]白俊红,王林东.创新驱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收敛还是发散?[J].经济科学,2016(2):18-27.

[9]杨武,杨淼.基于景气状态的中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时序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2):235-244.

[10]王春杨,许浩楠.大学研发资源配置、溢出效应与企业创新空间演进[J].软科学,2018,32(11):1-5.

[11]王鹏,张剑波.研发的内外溢出效应与区域创新增长——基于2001—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15,29(4):25-28.

作者简介:

陆静,女,江苏无锡人,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集聚。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服务业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2016年四川省财政补助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三)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