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福山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特别之处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在教育中大多数人将重心放到学校教育,一致认为学校是学生发展的唯一圣地,但是在实践探究中,逐渐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它也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力量。为此以低阶段小学生教育为主,探讨核心素养下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家庭;学校;途径
每一位学生从婴儿开始就潜移默化地接受家庭不同方面的教育,像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并且此种无形教育会一直伴随学生成长。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后,家庭教育又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补充与辅助。虽然教书育人是学校的基本工作,但是学生的发展不只是局限于学校,家庭、社会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家庭和学校要竭尽所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开阔的外界环境,双方相互配合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核心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品质。
一、家校共育的实施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该原则主要是指家校共育要有明确的目标,即整合家庭、社区及学校资源,达成教育的一致性,提高教育实效性。
(二)主体性原则
该原则强调家校共育应该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发展为出发点,教育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过程是教育价值的重要体现,核心素养下家校共育设计组织的一切教学活动需要突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四)系统性原则
家校共育属于一项合力工程,是家庭、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统一整合,在整个过程中又包含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途径的探索,协调了各种教育因素关系。
二、核心素养下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班级规划阶段
当下教育中经常会听到一线教师说:现在学生真不好管、现在家长真难沟通、搞好家校共育谈何容易等心声。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教育、尊重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其实家校共育并不难,重点关注三大方面:重在意识、依托关系、在于行动。首先学校要重视家校共育,重构家校关系。教育在于实践,一线教师要做好班级规划,推动班级的长远发展。将家校共育作为班级发展的推动力量,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孩子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有着优雅的生活方式。只有明确班级发展目标,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
(二)细化活动教育阶段
在此阶段中可选择大量主题活动,向家长参与性靠近,让学习不再只产生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利用主题活动带动家长参与。比如做一件家长感动的事,“日行一善”等活动要经常开展,利用主题活动《每周一字》中字的概括性、教育性、坚持性和熏陶性,激励学生读书习字,同时将每一个字背后蕴藏的含义进行阐述,实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像“心”字可以理解为爱心、善心、真心、专心、耐心等,它教育我们生活的路上,相伴我们的是真心、爱心、善心;学习的道路上,相伴我们的是专心、耐心、细心;家庭共处的道路上,相伴我们的是孝心、责任心等。“心”支撑着人生,“心”维系着世界。如果一个人对含辛茹苦抚养自己长大的父母没有孝心,对老师、同学没有爱心,对周围事物没有善心,那他的生活该多么黑暗,多么无趣。这样一来既在无形中教育了家长,又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教育作用,能够意识到“心”的重要性,今后做一个有爱心、孝心、善心的好学生。
(三)优化家长互育阶段
一直以来,影响和教育家长的不是教育专家和教师,而是和家长扮演同一角色的同伴。为了促进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施效果,可以加强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每一位家长受教育情况不同,工作情况不同,对学生教育关注程度也不同。家长可以将自己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经验在班级群中进行分享,也可以把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困惑在群里和大家进行探讨,这样不但能够使优秀的做法和经验在班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还能够增进家长之间的友谊,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像微信、QQ等,进行网上文字交流,之后将交流文字整理成电子文字资料,便于教师学情考察。
(四)开展家校共读活动
开展家校共讀,能够使家长理念得以更新,做到与时俱进。提升教育管理者的同时,促进家长同步成长。一切努力的根本目标是期望家长的步伐能够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陪伴和促进孩子终身发展。在开学初期,指导家长购买阅读书籍或者将要阅读书籍以电子版上传到群中,由家长自主阅读,家长共同备课。之后在班级群中分享阅读感受,长此以往,家长会掌握批评、惩罚、羞辱、和善、坚定等重要概念和相应教育方法。提供书籍:《父爱的力量》《傅雷家书》《赏识你的孩子》等。
综上所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既离不开学校,也离不开家庭。在学校教育中除了做好文化知识教学外,还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加强与家长交流互动,本着“以德树人”的教学方针开展家校共育,积极探索和建设一种健康、生态、科学的家校关系,实现合力教育,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红顺.借力 借智 借道 相识 相知 相行:家校协作、家校共育的六大新视域[J].教书育人,2018(23):57-60.
[2]孟丽娟.家校共育:促进“我与孩子共成长”[J].中国德育,2018(15):35-38.
[3]朱相娟.家校协作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J].人民教育,2018(20):62-64.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