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雯
摘 要:博物馆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抗日战争打断了我国博物馆发展的良好势头,博物馆发展面临困境,大量藏品流失,博物馆被迫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选择了迁移,有的选择了留守,而有的被迫关闭。同时,各方力量还在战争期间新建了若干博物馆。由于中日双方战争原因,社会文化更多关注救亡图存,而漫长的战争也导致中日双方的经济都发生了严重的问题,中方博物馆拨款不足,日本占领区的博物馆甚至被再次掠夺。由此一来,博物馆所代表的科学、艺术、文化研究发展都遭遇到了重大波折。对于博物馆来说,抗日战争也是一场文化战争,这不得不让今天的博物馆人继续保持警惕,让博物馆在抵御文化侵袭时发挥堡垒作用,在发展中华文化时发挥温室作用,在推广中华文化时发挥攻坚作用。
关键词:抗日战争;博物馆;文物;文化
1 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简史回顾
博物馆,顾名思义是发挥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作用,是一项集科研、艺术、教育多种目的为一体的科研文化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博物馆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这种开启民智的行为动摇了封建统治者的根基。中国的封建士大夫斥责科学技术为“奇巧淫技”,欧洲的神学卫道士烧死了乔尔丹诺·布鲁诺。
中国的封建统治长久而顽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曾文化断层的国度,拥有无数珍稀典藏的国度,我国博物馆的出现还是在清王朝的末期。
1.1 萌芽期
中国的第一批博物馆是外国传教士建立的。这些为了传达“福音”而远涉重洋的殖民者尖兵,为了在中国的土地上让耶稣站稳脚跟,不得不采用兴建教会学校、医院、博物馆的方式吸引民众入教。
从1868年法国耶稣会士P·厄德在上海创立徐家汇博物院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清朝政府推行“新政”,实行“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等改良措施,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社会环境为止①,期间,外国传教士相继兴建了徐家汇博物院、华北博物院、济南广智院、天津北疆博物院等。与此同时,中国人兴建的博物院也开始出现。1876年京师同文馆首设博物馆,1905年清末甲午科状元张謇兴建了中国第一座近代意义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萌芽期的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是缓慢而曲折的。在张謇兴建南通博物苑之前,中国的博物院要么是为教会服务,要么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其藏品的管理、日常的运营都很简单粗陋,对公众的开放程度也很有限。
1.2 发展期
中国封建势力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代表着封建文化思想丧失了统治地位,这为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因国家认可其具有传播民智、传播科学的积极作用而被纳入专门管理之中,促进了近代博物馆的发展。
1912年,鲁迅亲自筹备的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国立博物馆;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首次向民众展出皇室珍藏;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在此之后,博物馆的发展就经历了一个高峰期,从1927年到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中国的博物馆总数达到了77座。更为关键的是,萌芽期的美术馆、古物保存所等“博物馆”在这一时期不被列入博物馆行列,而这些“博物馆”也有200多座。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博物馆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民间有俗语云: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虽不知其言出处,却有几分道理。人的生存权高于任何其他权利,包括文化权利。而战争对平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生存,人们便会优先选择黄金白银这种便于携带的贵金属。只有当生存在一个稳定的社会中,有了足够的保障之后,人们的文化需要才会刺激博物馆的发展。
2.1 发展受阻,经营困难
日本侵华后,中国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趋势被骤然打断,许多博物馆匆忙南迁、西迁,一些博物館来不及迁移落入日本占领军之手,还有一些博物馆被迫关门,就连国立中央博物馆的筹备工作都被打断。
历经多年战争的国民政府经济环境相对脆弱,在相继丢失了华北、华南大片领土之后,财政收入锐减,大量博物馆失去了充裕的财政拨款。在巨大的伤亡之下,社会文化更多关注的是抗日图存、抗日救亡,博物馆难免陷于困境。
1937年10月,北平历史博物馆为了防止意外缩短了开放时间,将珍贵文物收入库房,将旧有铁炮和杂物堆放在了空闲馆区。可即便如此,北平历史博物馆还是在1945年日本侵略者陷入资源困境时被夺走了1400多门铁炮。同样遭此厄运的还有故宫博物院,许多珍贵铜器被夺走熔炼。
2.2 藏品流失
文物是博物馆的立身之本。在抗战期间,我国的历史文物遭到了重大损失,许多珍宝至今无法追回。
大量被劫掠和损毁的文物中,最为知名的就是“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至今不知下落,使我国的古人类科学研究受到重大损失。
南京陷落后,历史语言研究所被日本特务机关接管。日本人松本信广一行带领日本庆应大学派遣的“学术考察队”,对历史语言研究所未来得及转移的文物进行“整理”,劫走了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大宗文物,包括历史博物馆南迁至此的全部清代历科殿试策①。
南京陷落后,据粗略统计,共损失古物26584件,包括商代青铜器、玉器等诸多举世公认的珍贵文物,字画7720幅,书籍459579册。公家方面还损失文玩杂件648368件,私人方面损失碑帖3851件②。
据南通博物苑馆史记载,1938年南通博物苑遭到破坏和掠夺,文物除一部分在南通沦陷前夕转移外,大部分散失。
大量藏品损失极大削弱了中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基础,许多原本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在战后不得不经历多年的惨淡经营。
2.3 博物馆运营主体变化
在抗日战争前,中国境内的博物馆基本分为政府主导类型、民间自办类型和外国人创办类型三种,分别如国立历史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亚洲文会等。
抗战爆发后,中国境内负责建设运营博物馆的又多了四个主体,分别是侵华日军、关东军、伪军和中国共产党。
侵略势力为了安抚民众,稳定占领区治安,不得不在推动摧毁中国文化的过程中采取有步骤前进的策略,东北、华北的博物馆保存相对较好,华南的博物馆在大规模战争结束初期遭受严重破坏,分别由关内日军、关东军和汪伪政府负责。
中国共产党早在1933年就曾筹建革命博物馆,后因战事紧张而作罢。在陕北期间,中国共产党做了一些创建博物馆的尝试,如鲁美陈列馆等。
这种复杂的变化,既说明了战争形势的复杂,也说明了博物馆在民众中的生命力并未因战争而彻底失去。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博物馆的基本类型
由于这场战争的性质直指中国博物馆存在的根基——中国文化,所以中国博物馆在面临浩劫时,因为战争因素分成了四种类型,分别是迁移型、留守型、新建型、闭馆型。
3.1 迁移型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预感到华北局势不稳,遂安排华北重要博物馆文物南迁上海。故宫博物院由于文物众多,分成多个批次南迁,并准备在此基础之上,在南京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馆。工程刚刚开工不久,南京附近战争形势恶化,尚未成立的中央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于是向重庆迁移,历经半年时间才到重庆,并在重庆存放八年之后才得以回迁。
浙江省的西湖博物馆随同省政府迁移至丽水,在抗战期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3.2 留守型
许多博物馆无法得到中央财政支持,在安保、运输、选址等方面没有足够资金,因此相当一部分博物馆无法迁移而留守当地。日本侵略者破坏和掠夺的绝大多数行为就发生在留守博物馆。上海市立博物馆沦陷时,所藏古物7423件、字画190幅、书籍4611册被敌劫走;安徽省立图书馆损失古物96件、字画298幅、书籍138123册;广西省立科学馆于1944年被日军焚毁,损失古物390件、字画151幅……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山大学等高等学府内所藏珍贵文物和书籍,遭劫掠或毁坏者也达近百万件③。
留守型博物馆绝大部分遭到破坏和劫掠,但也有一小部分因各种原因受到的损失较小,甚至日伪政府为了装点和平,还主动移交过一部分考古发现的文物。
3.3 新建型
战争的到来和外族入侵带来了文化的破坏,但中国博物馆还是在抗战期间艰难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博物馆。
国民党方面,虽然大量博物馆遭受了重大损失,但是在抗战期间还建立了甘肃省科学教育馆、四川省博物馆、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等。
侵华日军方面,除了早期东北的关东都督府满蒙博物馆(今旅顺博物馆)和台北的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今台北博物馆)之外,还在占领区建立了山东产业馆、太原博物馆,在“伪满洲国”开办了热河宝物馆、国立博物馆、南岭动植物园等。
中国共产党方面,国共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陕北的军事压力,中国共产党方面也进行了创设博物馆的诸多尝试,包括延安杨家湾的成吉思汗纪念堂、蒙古文化陈列馆和文化沟的边区地质陈列馆等。
另外,在抗战期间还有受到影响较小的博物馆,甚至基本不受战争影响的博物馆,如由法国地质学家桑志华在天津建立的北疆博物院不仅未遭遇战争破坏,反而与日本皇室、日本文化界多次互访交流,成为战争期间难得的世外桃源。
3.4 闭馆型
战争期间,许多博物馆闭馆,有的因为战争被破坏,藏品被抢掠一空,如建于1933年的上海市博物馆就因八一三事变关闭,抗战胜利后才重新开馆。而许多小型博物馆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民众参观兴趣降低等多种复杂因素而不得不选择闭馆。杭州王氏东南藏书楼,藏书家王绶山不惜重金四处搜购,于1935年、1936年托人在北平收集方志,“其选择之精为全国藏书之最”,所藏1100种方志中,有一二十种抄本或孤本,弥足珍贵,杭州沦陷后,所藏皆遭日军劫掠。
被迫关闭的博物馆和因为迁移而关闭的博物馆在战后纷纷得以重启,而被劫掠的博物館则是在废墟上重建,十分艰难,有的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完成。
4 结论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尽管有着新文化运动带来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广泛传播的帮助,却依旧被战争打断了发展的黄金期。从此,在民国期间再也没有能够复兴到原本兴旺蓬勃的发展状态,甚至在1948年国民党占领大半个中国的情况下,统治区内仅剩十余座博物馆。
抗日战争带给中国博物馆的是大量珍稀藏品、社会收藏文物的损失,这种损失无法弥补,至今许多珍贵的文物还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馆中。这些都影响到了今天我国博物馆的发展。
从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博物馆的遭遇中不难发现,博物馆尽管手无寸铁,却是侵略者企图“长治久安”的对手。博物馆中展示出来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重要动力。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文化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文化冲突从来不曾停歇。中国梦是有着中华文化背景的梦想,中国博物馆应该利用自身丰厚、权威的文化资源,为抵御外来不良文化侵袭、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和向世界输出我们的文化产品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玲.战时的缪斯殿堂——中国西部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10(4).
[2]王秀田.《妇女杂志》研究探述[J].高校社科动态,2009(1).
[3]徐玲.河南古迹研究会与河南博物馆[J].中原文物,2007(6).
[4]郑欣淼.由《鲁迅全集》的一条注释谈故宫“盗宝案”[J].鲁迅研究月刊,2007(9).
[5]王宏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创始和民国时期的初步发展[J].中国文化遗产,2005(4).
[6]李竹.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J].中国文化遗产,2005(4).
[7]苏全有,丁高杰.民国时期我国各类博物馆述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
[8]王秀伟,黄文川.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2(9).
[9]史吉祥.应当开展民国时期博物馆史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2(1).
[10]李守义.民国时期国力历史博物馆藏品概述[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