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豪
摘 要:北京正式建都的历史是从贞元元年(1153)金代的海陵王完颜亮将都城迁到当时称为燕京的北京,并改名为中都开始的。这一决定从此改变了北京这个城市的命运,北京成为一代王朝的正式首都,从此开始走向成为世界最伟大、最繁荣首都之一的道路,经过了历代王朝的发展变迁,一直沿用到现代。这一历史事件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现。金中都在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改变了整个北京城的发展轨道,对北京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现代的北京距离金代的中都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但是金中都留下的各种历史文化遗迹依然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那个遥远的时代的风土人情。北京作为首都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关于金中都的研究较少。文章从金中都定都的历史背景、金中都对北京发展造成的影响、现存的几处北京的近代遗迹考察出发,对金中都进行了一些考察和探索,希望可以让读者更加了解北京的建都开端——金中都。
关键词:北京;海陵王;金中都;遗址考察
1 金中都定都的历史背景
1.1 金初对辽南京的统治
宋宣和七年(1125),金军以败盟纳叛为借口攻下了北宋控制下的燕京,改名南京。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金军灭北宋,将徽钦二帝等皇室贵族和从开封城劫掠的文物、俘虏的人民都放辽南京,南京由宋朝统治时万物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出现了“各便生养,有力者营生铺肆,无力者喝货挟托”的景象。然而,女真统治者因为策略落后、行政思想保守和宋朝遗民不肯屈服等原因,实行残暴的统治方式,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因此,在金军攻占华北的最初十多年内,南京并没有成为其统治的中心。
1.2 海陵王迁都
天德元年(1149),完颜亮杀金熙宗而即帝位,史书上通称他为海陵王。这时候,金朝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秦岭—淮河一线,然而其首都依然在会宁府(今哈尔滨东南),越来越难以控制战争前线的地区,不符合统治的需要。而且,宗室中对海陵王弑兄篡位的做法有极大的不满,这种情况更加坚定了海陵王欲借迁都而彻底打击守旧派贵族,从而摆脱他们的阻扰,加速改革的决心。天德三年(1151),海陵王正式发布《议迁燕京诏》,决定以宋朝的汴京作为原型,以辽南京为基础进行都城的建设。这一决定不仅是金朝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也在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天德五年(1153),宫城正式竣工,海陵王下诏正式迁都,改南京为中都,并将上京府的宫殿府邸夷为平地,以表迁都决心,断绝退路。这一决定促进了女真族的汉化,加强了金朝统治者对中原地区的控制,稳定了金朝政权。然而,海陵王却在征战一生最终马革裹尸后被后代的皇帝废除称号,贬为诸侯王,受到了后代史官的攻击和诋毁。虽然海陵王没能作为皇帝载入史册,但是他迁都中都的功业在历史上的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2 金中都对北京发展的影响
2.1 对于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对东、南、西三面进行拓展而形成的。金中都的中心是皇城,基址位于今天广安门南滨河路一带。东西窄,南北长,周围1.5千米,共有四座城门:东为宣华门,南为宣阳门,西为玉华门,北为拱辰门。皇城中有宫城,中心是大安殿,为朝会庆典之所。中都营建时极力效仿北宋都城开封,采用外城、皇城、宫城重重相套的“回”字形布局,这一布局为后来元、明、清皇城宫城的营建奠定了基础。然而,为了做到让皇城位于都城中心,就必须扩展城墙。根据有关记载可知,金中都在营建时将原有的南城墙、西城墙、东城墙向外移动了数里,而北城墙却基本未做变动。后来的元、明、清都城也都是在金代的城市规划格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此形成了北京城现在的大体城市规划格局。
2.2 对于北京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海陵王一直要求中都宫殿必须濒临水源,所以才选择了迁移城墙而不是另建宫城的方式来营建中都。水源对于宫城皇城是至关重要的。金中都的西北有一湖泊,古称西湖、大湖,就是现在丰台区的莲花池。莲花池排涝排水工程也是现代北京城市排涝排水工程的重要系统之一。近千年前的水循环系统,在今天也依然有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
2.3 对于北京园林的影响
海陵王迁都后,一大批供皇帝贵族游览的离宫别苑和为文人墨客流连吟咏的风景古迹就应时而生,特别是金章宗在位时期(1190—1208)。承世宗大定(1161—1189)全盛之后,国家富实、政治安定,朝野风气趋于奢靡,由此而修造经营了许多名胜,著名的“燕京八景”也是由此而来,太液池、琼华岛、玉泉山、卢沟桥等名胜也都是那个时期建造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寺庙道观,如法藏寺、功德寺、香山寺等。它们都成为了后代文人墨客中意的游览佳地,有的还成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皇家园林雏形。在北海附近营造的万宁宫成为了元代大都宫城的基础。到了现代,许多当时的名胜已经不复存在,遗留下来的古迹如卢沟桥、太液池等成为了宝贵的历史遗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丰富的参观价值。
3 现存的历史古迹考察
3.1 卢沟桥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五月的时候决定修建的,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至明昌三年(1189—1192),它最初名“广利桥”,位于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华北最长的石砌联拱桥。
卢沟桥在当时是为改善宫城与京南的陆路交通而修建的,大大方便了京城与京南的交通,是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卢沟桥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作为现存最早的联拱石桥,对于石拱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桥上的五百多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也是古代中国勤劳智慧人民的卓越成就。
3.2 金陵
海陵王迁都中都后,卜地于大房山云峰寺兴建陵园,将金代以前的皇帝梓宫迁到这里。作为正式的皇家陵墓,特地设万宁縣以奉山陵,后来又改成奉先县。这里的山峰雄峻秀丽、跌宕起伏,却又汇集在一个“龙头”的中心,显示出一种特有的庄严肃穆之感。古来都称这里是“幽燕奥堂”,可见这里的幽深寂远。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元朝统治者不加以保护,明代的破坏使它现在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荒凉破败的景象。驻足陵墓前的山门,不禁感叹世间沧桑,给人以无尽悲凉之感。金代的陵墓曾经被保护性发掘过,现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棺椁已经移往首都博物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随着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进行,我们将从金陵中发现更多具有考古价值的古迹。
4 总结
金中都的建立是北京发展的重要标志,它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扩充了北京的文化内涵,使北京从此开始走向成为世界最伟大首都之一的道路。然而,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金代的文物古迹破坏严重,如太液池和金中都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我们应该回首那段海陵王带领人民把中都从一个陪都建立成繁荣首都的历史,努力做好保护工作。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的丰富价值和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史》编写组.北京史(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景爱.金中都的规划及影响——纪念金中都建立850年[J].北方文物,2004(4):40-42.
[4]卢德平,齐鹏飞,徐庶,等.中华文明大辞典[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2.
[5]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