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糯稻鄂糯9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9-09-12 06:11刘良军韩烨万正煌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糯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刘良军 韩烨 万正煌

摘要:以糯稻鄂糯9号为研究材料,探索了播种时期、栽插秧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苗数和施氮量5个因素对其作中稻栽培产量的影响,并探索了头季稻的收割时期和留桩高度2个因素对其作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中稻栽培,鄂糯9号在5月21日至6月5日播种,秧龄30 d以内,栽插密度13.3 cm×23.3 cm~13.3 cm×26.7 cm,每穴栽插5~8苗,施氮量225.0~262.5 kg/hm2,可以获得较高产量;作再生稻栽培,8月10—14日收割头季稻并保留45~50 cm的稻桩高度,头季稻和再生稻可以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糯稻;鄂糯9号;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4-0021-04

Abstract: Using E-nuo No.9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 the effects on middle-season rice yield of five factors, namely seeding stage, seedling age, seedling density, number of seedlings per hole and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effects on regeneration rice yield of two factors, namely harvest time of first season rice and stubble heigh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middle-season rice yield of E-nuo No.9 could be achieved by seeding from May 21 to June 5,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less than 30 days with the spaces of the range from 13.3 cm×23.3 cm to 13.3 cm×26.7 cm and 5 to 8 seedlings per hole, and applying 225.0~262.5 kg/hm2 pure nitrogen. The highest yield of first season rice and regeneration rice could be achieved by harvesting the first season rice from August 10 to 14 and retaining stubble height of 45~50 cm.

Key words: glutinous rice; E-nuo No.9; good quality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國的三大主粮之一。面对日益减少的耕地和增加的人口,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是育种家最关心的问题。提高水稻产量有两条途径,即遗传改良和合理栽培。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栽培技术的改进占水稻增产的60%~65%[1]。因此,探索合理的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在栽培过程中,水稻的产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子共同决定[2]。有很多因素,诸如播种时期、氮肥用量、栽插密度、栽插秧龄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产量的3个因子,从而最终影响了产量[3-6]。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合理栽培,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水稻产量。

再生稻是在头季稻收割之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继续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的一季水稻,其具有节约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和效益高等特点[7]。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栽培和收割密切相关。头季稻的播种时期、栽插密度、收割时期以及留桩高度等因素均会对再生稻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8-10]。鄂糯9号是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选育的籼型常规糯稻,2004年通过湖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4013),适宜在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中稻、迟熟晚稻和再生稻栽培,具有株型紧凑、耐肥抗倒、米质优良等特点。为了探索鄂糯9号的产量潜力,笔者于2005年在湖北省研究了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其作中稻和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为其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以鄂糯9号为试验材料,种子由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提供。

1.2  中稻高产栽培试验

针对影响水稻产量的5个重要栽培因素,即播种时期、栽插秧龄、栽插密度、每穴栽插苗数和施氮量,分别进行栽培试验。基本设置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3.3 m2,3次重复。5月31日播种,6月30日插秧,株行距为16.65 cm×20.00 cm,每穴插基本苗5~6个,大田施底肥(进口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施追肥(国产尿素,含N量46%)225 kg/hm2。针对研究的单个栽培因素,修改相应的基本设置。

1.2.1  播种时期  设置了6个播种时间,分别为5月21、31日,6月5、10、15、20日。栽插秧龄均为30 d。

1.2.2  栽插秧龄  设置了6个栽插秧龄,分别为15、20、25、30、35、40 d。5月31日播种。

1.2.3  栽插密度  设置了6个栽插密度,分别为13.32 cm×20.00 cm、13.32 cm×23.31 cm、16.65 cm×20.00 cm、13.32 cm×26.64 cm、16.65 cm×23.31 cm和16.65 cm×26.64 cm。

1.2.4  每穴栽插苗数  设置了6个每穴栽插苗数,分别为每穴4、5、6、7、8、9苗。

1.2.5  施氮量  设置了6个追肥施氮水平,分别为112.5、150.0、187.5、225.0、262.5、300.0 kg/hm2。

1.3 再生稻高产栽培试验

针对影响再生稻产量的2个重要栽培因素,即头季稻的收割时期和留桩高度,分别进行栽培试验。基本设置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33.3 m2,3次重复。4月1日播种,4月30日插秧,株行距为13.32 cm×26.67 cm,每穴插基本苗5~6株,大田施底肥(进口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施追肥(国产尿素,含N量46%)225 kg/hm2,在每个收割期的前5 d施国产尿素(含氮量46%)300 kg/hm2。針对研究的单个栽培因素,修改相应的基本设置。

1.3.1  收割时期  设置了6个收割时期,分别为8月10、12、14、16、18、20日。

1.3.2  留桩高度  设置了6个留桩高度,分别为60、55、50、45、40、35 cm。

1.4  产量性状考察

产量性状的考察指标包括小区实际产量、生育期、株高、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参照湖北省企业标准-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记载项目(鄂Q/NY020-84)执行。

1.5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分析函数对所有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利用LSD法进行多重结果的比较,以各试验的误差变异系数来评价该试验的可靠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稻高产栽培试验

2.1.1  不同播种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1表明,鄂糯9号的最佳播种时期是在5月21日到6月5日,此时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较优,产量均达到了9 t/hm2左右。在最佳播种时期之后,播种越迟,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均逐渐降低,导致产量逐渐降低。

2.1.2  不同栽插秧龄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2表明,当栽插秧龄为20 d时,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千粒重较高,产量达到最高。当栽插秧龄为15~30 d时,产量无显著变化;当栽插秧龄大于30 d时,随着栽插秧龄的增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2.1.3  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3表明,当栽插密度为13.3 cm×23.3 cm、16.7 cm×20.0 cm和13.3 cm×26.7 cm时,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满足增产的要求,产量均较高。当栽插密度为16.7 cm×26.7 cm时,由于密度过稀,导致有效穗数明显减少,最终产量降低;当栽插密度为13.3 cm×20.0 cm时,由于密度过大,导致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偏低,从而产量降低。

2.1.4  不同栽插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4表明,当每穴栽插苗数为6苗时,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达到最大,产量最高。当栽插苗数过多(9苗/穴)或过少(4苗/穴)时,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均明显降低,导致产量显著降低。

2.1.5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表5表明,当施氮水平介于225.0~262.5 kg/hm2时,鄂糯9号的产量较高,显著大于其他处理。随着施氮水平的逐渐增加,各阶段的生育期逐渐推迟,株高和有效穗数逐渐增加,但是结实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导致产量先逐渐增加后降低。

2.2  再生高产栽培试验

2.2.1  不同的头季稻收割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表6表明,头季稻收割的时间不同对鄂糯9号的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头季稻收割的时间越早,再生稻的产量越高,但是头季稻的产量降低;头季稻收割的时间越晚,头季稻的产量不受影响,但再生稻的产量显著降低。从头季稻和再生稻的总产量来看,鄂糯9号的头季稻收割最佳时期在8月10至14日。

2.2.2  不同的头季稻收割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表7表明,随着头季稻收割时的留桩高度的降低,各阶段的生育期逐渐推迟,株高逐渐降低,有效穗数减少,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但是每穗实粒数表现出了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头季稻收割时的最佳留桩高度应介于40~50 cm,此时的每穗实粒数达到了40粒以上,保障了再生稻产量在每公顷3 t以上。

3  讨论

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3个因子共同决定。不同的栽培因素均通过影响产量的3个因子而影响产量。播种时期主要是影响水稻对光照和温度的利用,导致水稻的生育期、株型、结实率等多个农艺性状发生改变[4,11,12]。在本研究中,在最佳播种期之后播种,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鄂糯9号的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逐渐降低,最终导致产量逐渐降低。栽插秧龄主要通过影响水稻的分蘖能力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随着秧龄的延长产量逐渐下降[13,14]。在本研究中,当秧龄超过30 d后,有效穗数明显减少,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每穴栽插苗数和栽插密度均是通过影响群体的结构或者单位面积内的苗数,影响产量[4-6]。在本研究中,当每穴苗数为4苗或者栽插密度为16.7 cm×26.7 cm时,苗数偏少导致有效穗数明显偏少,最终产量降低;当每穴苗数为9苗或者栽插密度为13.3 cm×20.0 cm时,苗数过多导致每穗实粒数明显偏少,最终降低产量。施氮水平主要通过调节水稻的营养生长影响最终产量。在本研究中,当氮肥用量为112.5 kg/hm2时,由于氮肥缺乏,导致植株早衰,表现为各生育期均提前,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均减少;当氮肥用量为262.5 kg/hm2时,由于氮肥过量,导致植株迟熟,表现为各生育期均推迟,有效穗增加,但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减少。因而,合理的栽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作为中稻栽培的鄂糯9号,其最佳栽培条件为播种时期在5月21日—6月5日,移栽秧龄30 d以内,栽插密度在13.3 cm×23.3 cm~13.3 cm×26.7 cm,每穴5~8苗,追肥施氮水平在225.0~262.5 kg/hm2。

再生稻的产量与头季稻的收割密切相关。头季稻的收割时间关系着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的产量。收割时间偏早,头季稻的产量受到影响,而收割时间偏晚,再生稻的发苗和生育期均受到影响,并最终影响产量[15]。在本研究中,随着头季稻收割时间的推迟,再生稻的各生育期均逐渐推迟,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均逐渐降低,导致再生稻产量显著降低。留桩高度主要通过影响再生稻休眠芽伸长萌发以及生育期,进而影响产量[9]。在本研究中,随着留桩高度的降低,各阶段的生育期逐渐延长,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逐渐减少,但是每穗实粒数表现出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终导致产量在留桩高度为40~50 cm时出现较大值。因此,作再生稻栽培时,鄂糯9号的头季稻最佳收割时间在8月10日—14日,最佳留桩高度在45~50 cm。

参考文献:

[1] 蒋彭炎.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讲座(1)粮食问题与稻米生产[J].中国稻米,1994,1(1):41-43.

[2] XING Y,ZHANG Q. 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es of rice yield[J].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010,61(1):421-442.

[3] 刘良军,刘昌燕,万正煌.不同栽培方式及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9):2061-2064.

[4] 季红娟,董长生,赵步洪,等.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扬粳805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39(2):10-15.

[5] 周培南,冯唯珠,许乃霞,等.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研究,2001,22(1):27-31.

[6] 吴春赞,叶定池,林  华,等.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9):190-205.

[7] 蒋  俊,屠乃美.再生稻产量形成与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3,27(1):70-74.

[8] 邓修义.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5(3):17-21.

[9] 余贵龙,刘祥臣,丰大清,等.不同留茬高度对豫南再生稻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8,24(5):112-115.

[10] 徐富贤,熊  洪,张  林,等.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02-1717.

[11] 杨  平,黄永萍,陈春莲,等.不同播种期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4-15.

[12] 苗晓杰,黎银忠,兰良福,等.不同播种期对3种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1):34-37.

[13] 吴一梅,张洪程.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9(1):36-48.

[14] 張  真,陈连民,吕南山,等.秧龄对强化栽培水稻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4(2):78-79.

[15] 熊  洪.杂交中稻不同时间收割对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1990(3):8-10.

猜你喜欢
糯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黔东南稻作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单季杂交晚糯稻组合浙糯优1号
不同施N量对杂交糯稻嘉糯1优6号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