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武
戴武春风化雨纸本
释文:春风化雨。戴武。
钤印:戴武印章(白)
戴武,1961年生于南京。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出版有《戴武书法集》《戴武篆刻集》等。
印宗秦汉的思想对于篆刻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篆刻艺术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篆刻家们的个人风格也多是从秦汉印式中衍生出来的。
篆刻临摹是一个艺术再现“印章原型”的过程。学习者审美情感、解读方式、技法表现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几乎每个篆刻家都是从临摹起步,然后走进创造的自由世界。临摹作为进入创作阶段的一个不可跳越的界格,受到篆刻家的高度重视,不但能识篆、辨字,且能明结构、章法、刀法。临摹便是透过对形式的体验,去感受创作主体的情与意。不妨将临摹视为倒过来的创作。
篆刻家创作一方印是通过对天地万物的体验、对人生命运的感悟,进而将之物化成一种匠心独运的艺术形式。临摹中的体验是一个动态的心理流程,一方面它与客体作双向交流,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反思、领悟。从篆法到章法、从印面的构成到技法的传达,以心为造。
临摹是一种创造,临摹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学习、创造的过程。在我看来,“印章原型”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展现在面前的是那笔力雄强劲健的线条、斑斓的块面、醇古的气息,其意义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素材或一个能激起兴趣的图式,于之加工、发挥,则完全听从临摹者的指挥——这种临摹毋宁说是一种创作。这是因为,临摹者一经动手,即带上了自己的个性色彩。所以,临摹不可能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成功的临摹必然具有类似于创作的性状。
山东是玺印出土最为集中的地区,尤其是乾嘉时期金石学兴盛,收藏、汇辑、研究、学习蔚然成风。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吴式芬的《双虞壶斋印存》、李佐贤的《得壶山房印寄》、高庆龄的《齐鲁古印捃》、郭裕之的《续齐鲁古印捃》皆重名古今,集中展示了山东出土的万千玺印风采。
人谓“求新境不易,创奇境更难”。玺印的境界是章法、篆法、刀法的综合体现,也是作者主体之情与心中之象融合迹化的标志。战国时期,群雄争霸,250年的时间里,由于长期割据,各国形成了具有较强地域的文化特色,各国文字,分别形成了各自的体系。战国时文字及玺印风格可分为燕、齐、三晋、秦、楚五个大系。
战国齐系铜质官玺“子粟子信玺”为齐国独特的文辞句式。该玺印文自身笔画的繁简悬殊,为章法疏密安排帶来了生机,更能体现齐系玺印质朴自然、“尺水兴波”的本色。玺印剥蚀,年深使然,全玺方圆相融、浑朴渊懿。字内外舒通的大块残蚀块面,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气象,且加强了红白疏密对比的美感。摹刻玺印,更宜找寻到上佳的钤本。
责任编辑:陈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