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娟
摘要: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该担当的时代使命。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计算机教学,因其学科的特点,被公认为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就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创新 教学模式
21世纪以来,信息革命对于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直观性的视频、音频资料,与教师的语言讲授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素质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计算机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结合并应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教育事业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响应国家政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制度改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年轻的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是刚刚兴起,与传统的学科相比,教师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掌握并不全面,并且存在着许多的薄弱之处。但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也在高速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带给学生一个与社会高速发展进行接触的窗口,将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不同的学科。这门学科知识更新快,发展迅速,可谓是日新月异。有很多时候,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还没真正理解或运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就出现了,并迅速代替了先前的内容。所以作为计算机教师,要善于学习,善于发现,用发展的眼光和教育教学理念来实施教学。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很多地区计算机教学起步较晚,教师资源、教学设备、基金等方面相对不足,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计算机教学相对落后,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落后。有的老师认为,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只要会使用能协助工作就行了,学生能掌握住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就完全可以了。至于如何开发资源,是电脑专业人才的事。因为这种观念,造成了很大老师对计算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把它作为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还有的学校把计算机作为一门“副科”,只是考试时临时突击下。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操作不熟练等现象。在这样的基础下,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学方法的简单重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以最简单的讲授法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教材、课堂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由于计算机科学的特点知识相对抽象,并且操作性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合出现困难和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心灵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应付考试,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不够重视,无法很好地贯彻国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三)教学设施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计算机属于科技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可谓日新月异,计算机设施也是不断变化。而学校由于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教学所用电脑大多陈旧,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不能随着教育内容的更新而逐渐变化。而计算机教学本身是操作性极强的,对于硬件十分的依赖,这些硬件上的限制将极大影响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结果,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二、作为一名计算机班主任,有必要具备创新的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首先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认真履行职责。同时,教师"传道","授业"和"解惑"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新教育,使学生思维活跃,不要坚持回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一)创造出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时代特征。素质教育是一个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德,智,体方面的生动,活泼,积极的发展。其次,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创新人才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训,创新动力需要终生的鼓励,因此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建立新的教学理念。随着信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探索应用,导致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课堂教学,小组合作,个别教学,等相结合,辅以慕课、微课等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形式。其次,在传统教育的赫尔巴特提倡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的教学逐渐倾向杜威所提倡的“学生、活动、经验”新的三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与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同时,注意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的渗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成为一个教学相长的场所,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集教书与育人为共同目标的学习的场所。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方式。在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上灵活的对于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便利的。因此,在日常的計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解的基础上,描述计算机在当前的应用领域,进而去畅想计算机未来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热情和对于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形成对于计算机未来的一个憧憬和向往,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进行学习研究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创新进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