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维
2008年,为了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第一财经”计划将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激荡三十年》拍摄成纪录片。节目组请了曾经在央视工作过的罗振宇来做策划。
纪录片准备拍30集,而且预算只有300万,需要在4个月内拍完。第一次策划会,大家就傻了眼,因为这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提预算和时间,最难的部分在于对《激荡三十年》中人物的采访。要知道这本书写的都是中国当代知名的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想要在3个月的时间里全部预约、采访,几乎没有一点可能。
“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罗振宇清了清嗓子说,“书中的当事人,我们一个也不请,只做外围采访。比如,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不用采访他本人,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记者找过来。”
大家顿时呆住,因为这个建议太特别,效果如何谁都没底。但这似乎是唯一可行之路。
于是,节目组马上动手,在两个多月里找到了将近300个与当事人相关的对象,进行集中式访谈——《激荡三十年》中的知名人物一位也沒有出现。
节目拍摄按时顺利完成。31集财经纪录片《激荡:1978-2008》在东方卫视播出后,抱回了该年度国内几乎所有的新闻纪录片大奖。
事后,吴晓波评论说:“这真是一个天才的‘方法论上的革命,它把拦在眼前的难题都变成了马其诺防线,一旦绕开,豁然一马平川。”
【素材运用】你想做成任何事情,根本就没有天衣无缝的完美时刻,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瑕疵或局限。这些“拦路虎”会让你放弃实现目标的决心,对所有困难都束手无策。而能成大事者,大都不会与“拦路虎”撞个头破血流,而是懂得绕开,寻找另一条道路抵达终点。
【适用话题】没有完美的时刻;局限;学会变通;换一条路……
(南亭摘自公众号“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