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伟, 王从辉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自2000年升格以来,始终坚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的理念,强化实习管理,逐渐形成了校企协同共赢的实习管理模式,2018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单位。本文拟以案例形式介绍这种实习管理模式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和实施绩效,以期形成示范和带动作用。
(1)“三层次双元”校企合作新机制。学校坚持需求导向,利益共赢,构建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的“三层次双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如图1所示,运行良好。
图1 学校“3层次双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2012年学校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经过6年的发展,业已成为学校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主渠道。
(3)牵头成立“商科联盟”。在安徽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校联合省内商科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于2011年成立“商科联盟”,以“6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建设、合作研究)为主要任务,实现校企合作抱团发展。
(4)引企入校打造“校中企”式实习基地。学校以“校中企”为抓手,全面展开实习实训条件建设,为实习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先后引入上海晓庄公司、北京大账房公司等6家企业进驻,建成了6个具有真实工作环境,集人才培养、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中企”。
借助校企合作理事会平台,“政校行企”协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催生了一批可复制的协同育人成果。
(1)典型1。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松鼠新商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三只松鼠公司共建现代学徒制“松鼠新商业学院”模式,实行“招生招工”一体化试点,共招生120名。自2012年校企合作以来,共有2500余人次参与三只松鼠公司顶岗实习,首届“松鼠班”26位学生顺利拿到“三只松鼠”结业证书;校企共同申报教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7项、安徽省大学生创客实验室建设计划4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1项;电子商务骨干教师段文忠等老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设计赛项中获得全国第一名。该项目以领导重视、基础良好、制度完善、推进有序、保障有力,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调研专家组好评。
(2)典型2。真账真做 ——“互联网+”会计工厂。会计专业与北京大账房公司共同创建的“大账房会计班”,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会计的有机结合,利用大账房业务平台进行远程在线账务处理,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真账真做,开启会计专业学生“半工半读”式校企合作新模式。目前,大账房会计班实现订单培养学生近150名,完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5门,成功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本,实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赛项“四连冠”。
(3)典型3。真实法庭——校院协同共育法律人才。法律专业与芜湖市司法机关共同成立校内真实法庭和校外法律实习基地16 家,为法律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了有力保障。近年来,芜湖市地方法院先后录用我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共计63 人;先后有50 多人通过司法考试,从事司法相关工作。
(1)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校企协同育人等纳入学校、系部和专业3级发展规划,统筹建设目标和建设举措,形成“目标链”,落实实习管理目标。
(2)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对接企业需求,引入行业标准,与企业专家联合制订实习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实习目标、实习要求、实习条件、实习内容、实习成果和考核标准,形成“标准链”,实施“阶段、综合、顶岗”3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3)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学校考核、部门考核、系部考核和专业考核中,将实习管理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形成“绩效链”,激励提高实习管理质量,保障实习效果。
(1)构建3级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学校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组织机构,成立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处),配备优秀管理人员,全面管理全校的实习实训工作。学校构建三级实习管理机制,即学校层面由教务处和校企合作处对全校实习工作进行规划协调;系部层面与企业直接对接成立实习管理小组,负责全系的实习对接、统筹管理;专业教研室层面则组织骨干教师、企业专家担任学生实习指导老师,如图2所示,协调开展具体的实践教学。学校还自主开发了顶岗实习管理软件和移动客户端,实现实习管理全程信息化,有效串联3级实习管理机制。
图2 3级实习管理机制运行图
(2)发挥实习方案引领作用。学校依托专业(群)建设委员会,充分听取校内外专家,特别是行业、企业专家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将阶段实训对接典型工作任务,将综合实训对应复杂工作过程,将顶岗实习对应真实工作环境,形成“点、线、面”有机组合的“阶段、综合、顶岗”实践教学体系[1]。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各级各类实习标准,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实习方案,并在学校“顶岗实习管理系统”中通过Web网络、移动客户端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展示,方便师生查看执行,引领实习教学全过程有序开展。
(3)重视过程管控。学校服务与管理并重,做好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基地、购买学生实习保险等服务工作,利用“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对各专业实习进行监督管控;系部与企业协同实施实习管理工作,巡查、监督指导老师的日常指导活动,处理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加强实习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现场业务指导,校内指导老师采取实地探访、信息化手段、电话联络等方式进行实习指导,并保持与实习单位的紧密联系。
(4)实施多元评价。学生实习成果评价采用“校企结合、企业为主、综合评定”的方式,学校过程考核占20%、企业过程考核占50%、现场终结考核占30%。
(5)完善激励措施。将教师指导实习实训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学校对实习指导工作,发放每班每周20课时的实习指导津贴;评选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校企联合为参加实习的学生颁发“实习经历证书”,奖励优秀实习生。
(1)制度保障。政府重视,省、市出台相关制度,提升了学生参加实习和实习企业提供实习岗位的积极性;为落实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校先后出台了《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学生企业综合实训管理规定》等9项制度。
(2)标准保障。学校各专业以国家公布顶岗实习标准为基础,结合各专业实际,修订了各专业顶岗实习标准。
(3)基地保障。按照学校考察、专题论证、签订协议、安排项目、定期巡查、评价考核、动态调整的方式,强化了实习基地的动态管理,遴选出“专业对口、企业规模大、行业知名度高、管理规范”实习单位。
(4)安全保障。按照“教育、制度、督查”6字方针把牢实习安全底线。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实习前,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和辅导员对实习生开展入职安全教育;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落实管理制度,为学生实习安全提供保障。三是购买实习保险,做好督查工作,强化沟通。校系两级领导经常深入企业巡查,听取学生意见反馈,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时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在2014年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时,构建的“3层次双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得到教育部专家组肯定;学校《搭建“商科联盟”平台,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构建财经商贸类专业课赛融合教学模式》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学校“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研究”获2016年安徽省重大教研项目。
很好地完成了年均近4000人的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得以真正锤炼技术技能,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成就了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突出”的特色。
麦可思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居95%以上,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3%。2016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平均达到4355元。
涌现了一批学生创新专利成果。以电子信息工程系郑志峰等为代表的同学先后获得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等32项。近5年来,实习学生直接参与的为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市场调查、管理咨询、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项目累计近30项,项目经费达600余万元。
各专业均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通过实习走上实习单位的重要岗位,成为企业主要管理者和骨干力量。如:在三只松鼠公司实习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重要岗位就业11人;在合作企业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走上各级领导岗位14人;在法院实习的法律事务专业学生在原实习单位就业60余人等。
依托完整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课程实习实训、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成就了学校学生职业技能突出的特色。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5项、省赛一等奖95项。其中,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得奖数、一等奖得奖数均位列全国第10位,均为安徽省第一;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得奖数位列全国第14位,安徽省第1位。
学校教师积极进行实习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成果在省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发表与“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共计34篇;近3年在安徽省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征集和主
题征文中获奖19项;完成“顶岗实习管理系统”软件开发,获著作权1项;先后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级物流实训中心1项、省级实验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等15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教育部等6部委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3],从国家层面对深化产教融合做出制度安排。强化职业院校实习管理,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企业和高职院校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双赢的战略举措,也是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接安徽战略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构建学校专业建设新格局,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寻找或创造更多的利益平衡点和连接点,在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与企业的精准对接,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助推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