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汪五一
(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安徽马鞍山 243000)
关于安徽省开放型经济的研究文献,目前并不丰富,学者研究大多是关于安徽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1][2]、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3]、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优劣势[4]及影响因素[5]和对策[6]、安徽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分析[7][8]。
2015年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提出安徽要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对安徽发展开放型经济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加快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努力建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因此,研究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0年以来,安徽省的进出口总额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09年进出口总额下降,安徽省的外贸依存度在2008年之前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07年达到最高,2008年之后,外贸依存度大幅下降,随后开始稳步上升。
安徽省处于顺差状态。外贸依存度较高,说明对外贸易在安徽省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出口依存度始终大于进口依存度,说明安徽省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要注意进口和出口的健康平衡发展,优化进出口结构。
安徽省2000-2008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9.95%。2008-2017年增长了3.55%,增速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自2000-2017年安徽省外商直接投资增长了48.92%,成绩十分可观,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安徽省外资发展迅速,由于安徽省前些年对对外投资统计较晚,故数据获取存在困难,因此对外投资数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影响全国各地的经济,因此2008年和2009年安徽省对外投资金额较少,增长变化不大。但是安徽省在2010年,对外投资增长要远远高于其他年份,2011年和2014年增长率为负值,2015年到2016年增长有所回升,但是2017年相比2016年来说增长下降。
从安徽省2000-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到,对外工程承包增长波动变化较大,2001年和2006年增长最快。受安徽省本身经济实力的影响,自2007年以后,对外工程承包发展较稳定,总量也在稳步上升,局部年份金额有所下降。和对外工程承包相比,安徽省对外劳务合作发展变化较大,2000-2008年,对外劳务合作总体处于增长,增长率为3.44%,之后的年份金额有所下降,但2012-2014年对外劳务合作增长迅速,与“十二五”规划有重要关系,但是近三年,总量有所降低,与安徽省经济增速较慢有关系,但是总体上来说,安徽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水平较低,增速较慢。
当被研究的初始变量较多且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时,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该方法通过降维处理的方式,将多个初始指标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合并成少量不相关的新指标。根据方差的大小确定主成分的个数,通过主成分的得分利用线性方程计算出综合得分。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结合前期学者的研究,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开放基础、开放程度、开放潜力三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使用SPSS23.0软件对开放型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本文按照特征根大于等于1的选择原则,选取公共因子运用方差最大法对原因子载荷矩阵正交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将xij导入SPSS23.0软件中,会得到关于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矩阵,它反映了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
用SPSS23.0 对影响因素X1,X2……X20 进行主成分提取,得到他们的特征值和贡献率。由表1可以看出,2010-2017年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公因子有三个,且贡献率在90%以上,表明提取的公因子能较好的替代原指标。
表1 影响因素的主成分提取
在SPSS输出结果中,成分矩阵除以主成分特征值算术平方根可以得到主成分系数,
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是13.337,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是3.413,第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是2.127。根据成分矩阵可以得到三个因子得分方程:
因子得分方程中的系数数值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主成分对变量信息的反映程度,数值越大意味着对应的主成分越能反映该变量。第一主成分与人均GDP、第二三产业比重、高新技术产值比、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人均工业用电量、人均货运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技术市场成交额占比、邮电业务总量占GDP比重密切相关。
构造面板模型主要以安徽省16 个市为研究对象,分析2009年-2016年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影响因素。由于开放型经济内容比较广泛,一般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代表,因此本文研究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用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来表示。选取出口(lnex)、进口(lnim)和外商直接投资(lnfdi)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上一节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创新与研发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影响明显,故我们选取与之相关的变量进行分析,与上一部分研究进行相互佐证,本节选取的解释变量有:人均GDP(lnpgdp),就业人数(lnemp),固定资产投资(lninv),研究与发展经费(lntec),货运量(lninf),第二三产业比重(lnind)(关于安徽省市域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
(1)出口回归结果分析。人均GDP 显著性水平是1%,影响效果较大,回归系数为1.19,对出口起到推动作用,安徽省近些年来贸易处于顺差,出口大于进口,经济处于同步增长状态,人均GDP的提高说明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出口提供经济支持,扩大生产,出口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就业人数的变化对出口起到促进作用,显著性水平为10%,安徽省是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人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出口。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性水平是5%,回归系数为0.37,对于出口起到推动作用。第二三产业比重的显著性水平较高,但是对出口推动作用不明显,说明安徽省开放型经济产业结构需要不断优化,以此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由于安徽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出口是显著正相关,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虽然数据没有通过10%的检验,但是显著性系数为0.33,回归系数为0.15,实际上对安徽省出口起到支持作用,但是发挥效果不显著。
(2)进口回归结果分析。人均GDP 显著性水平是1%,影响效果较大,回归系数为5.57,对进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地区经济实力的上升可以提高地区人口的消费能力,增加对国外产品或者技术的需求,因此人均GDP 增加可以促进进口的发展。就业人数的增加可提高生产的效率,有助于进口,固定资产投资与进口在方向上有所不同,故为显著负相关,由于进口是购买国外产品,因此第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和进口变化有所不同,同时货运量主要是指由内向外运输,与进口运输方向有差异,故对进口促进作用影响较小,虽然研究与发展经费变量没有通过模型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不能说明对进口没有影响,只能解释影响不显著,从回归系数可以看出,研究与发展经费为0.15,对于进口可以达到促进作用,效果发挥较慢。
(3)外商直接投资回归结果分析。人均GDP、货运量显著性水平都不超过1%,回归系数都为正数,说明两个变量与外商直接投资都为正相关,人均GDP 的变化代表地区经济实力的上升与否,外商投资会关注地区经济发展是否存在潜力,基础设施条件是否完善,人均GDP 的上升,会带动其他经济因素变化,会间接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固定资产投资检验不显著,与外商直接投资呈现正相关,但影响效果较小。就业人数与外商直接投资是正相关,因为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外商考察时看中安徽省这一优势,因此就业人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外商的注意,激励他们增加投资。外商投资时,会关注投资地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状况,如果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会大大的鼓励外商的投资,加上安徽省近几年各市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会吸引外商投资,因此在表中货运量的显著性水平为1%,回归系数为0.37,对外商直接投资有积极的影响。研究与发展经费显著性水平较高,对外商投资有积极的影响。
主成分分析中第一主成分中包含的指标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创新与研发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静态面板模型中,由于开放型经济内容比较广泛,一般以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为代表,因此本文研究开放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用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来表示,影响安徽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人均GDP、就业人数、固定资产投资、研究与发展经费、货运量、第二三产业比重。
通过静态面板模型的运用,发现人均GDP、就业、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货运量等对开放型经济有影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主要体现在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创新与研发能力、基础设施等方面,针对以上的研究,本文提出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完善安徽省地区产业规划,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努力打造安徽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强地区园区建设,以开发区为依托,推进产业布局优化。加强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加工贸易的升级,发挥规模优势。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完善组织规划和引导。
(二)提高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离不开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融合、协同、共享”观念,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深入发展,不断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高校与研究所的领军作用,推动创新主体多元化发展,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融合发展。
(三)发挥平台效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安徽省目前获批的国家级经济区域有25个,分别位于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蚌埠、滁州、铜陵、池州、宣城、淮南、六安等市,主要有合肥综合保税区、芜湖综合保税区、马鞍山综合保税区,合肥出口加工区、多个保税物流中心和多个国家级开发区。还有马鞍山港、芜湖港、铜陵港、池州港、安庆港5个水运一类口岸和合肥新桥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两个航空一类口岸加快发展多式联运,建立多式联运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打造多种交通方式集散中心,芜湖港口是我省的第一大港,可建立以芜湖港为中心的水路交通中心,以合肥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合肥已经通地铁,大大方便了人民的日常生活,提高了效率,高铁建设每年快速增加,省内机场也加快建设,尽快投入使用,提高内陆机场的货运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