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
摘 要:该文介绍了溧阳市“1号公路”沿线农业建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探索出以“1号公路”为引领,走出具有溧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溧阳1号公路;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5-008-02
按照“全国一流,全域一体”的要求,溧阳市提出了建设“全国知名休闲度假城市”“宁杭生态经济带最美副中心城市”的目标,把全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围绕“交通+旅游”的概念,“溧阳1号公路”建设规划横空出世,它通过建设一条连接全市所有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来推动溧阳全域旅游发展。2017年3月,溧阳市以“三山两湖一团城”为中心,全面实施“溧阳1号公路”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9月底,“溧阳1号公路”初步建成,一批“瓶颈路”“断头路”相继被打通。“1号公路”全长365km,貫穿全市31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22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23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其不仅带动了农村、农民的发展,还培育了高端休闲和现代健康经济,新兴旅游业态丰富多样。
1 “溧阳1号公路”沿线农业建设现状
1.1 特色产业不断涌现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园艺、苗木、水产、畜禽等产业的培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大力开发富有特色的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涌现出了天目湖白茶、溧阳青虾、溧阳白芹、白露山蓝莓、日日春杨梅、丰畅黄桃、芳芝林桂花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基地,其中天目湖白茶产值近10亿元。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沿线已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镇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常州市级5个,天目湖镇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休闲观光示范镇,社渚镇东升村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青虾养殖示范镇。三是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沿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区域公共品牌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天目湖白茶”已成了江苏首个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并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版称号,社渚镇获称“中国青虾第一镇”。
1.2 产业融合不断提高 一是加强规划引领。编制《溧阳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游线规划》,规划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游线,以“显山、露水、见乡”的原则设计旅游通道周边周边环境,达到“茶香、果鲜、竹韵、花海”的景观效果,欣龙生态园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二是丰富产品结构,大力推进融农事体验、观光休闲、环保教育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建设。结合“1号公路”建设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游线规划,打造大地艺术景观,建成了七彩曹山花海大道、大石山鲜花婚庆基地、原乡油菜花海和八字桥荷塘月色景观等一批有代表性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三是提档升级农庄。提升沿线农庄档次,培育特色农庄218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级休闲农业星级企业3家,市级国休闲农业星级企业15家,李家园村、桂林村被评为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
1.3 绿色生态不断加强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造提升南山、曹山、瓦屋山等重点沿线区域的森林景观,完成林相改造100hm2,全市林木覆盖率达31.19%。天目湖湿地公园、长荡湖湿地公司创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天目湖森林公园创成国家森林公园,实现常州市“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零突破。溧阳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湿地保护先进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江苏首家)等称号。
2 存在问题
2.1 规划不够完善 由于“一号公路”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关总体规划,经营主体也缺乏思路,战略上缺少研究,工作中找不到抓手,缺乏创意。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定位不准确,导致在发展过程中项目设计雷同,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
2.2 设施建设不足 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生产型企业向休闲农庄转型过程中,配套景观设施建设是必然的需求,用地(包括观光亭、休憩长廊等设施)不足已严重制约休闲农业发展。“1号公路”与园区连接点道路与景观配套不完善,部分农庄没有指示牌和门头,导致游客出行不便。
2.3 产品不够丰富 一方面企业产品种类、功能雷同,大部分为农庄直接产出农产品,加工产品较少,另一方面产品缺乏创意,设计雷同,模仿较多,缺乏本农庄独特的文化内涵。
3 发展对策
3.1 坚持地域发展理念,打造产业特色 立足溧阳市丘陵、水域、平原地理条件及现有农业布局状况进行统筹,坚持因地制宜,效益导向,着力打造“1号公路”沿线特色产业集中区。
3.1.1 山区林下经济产业区 重点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北山地区现有林地和苗圃资源,重点发展“林-林”、“林-粮”、“林-药”、“林-果”等间套种模式和林地养鸡、养鹅等养殖模式。坚持发展“一村一品”,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用“三新”技术更新现有产业布局,坚持适度规模经营,拓展产业衍生范围,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1.2 东部优质稻米产业区 充分利用溧阳市环长荡湖土壤、水资源适宜水稻生长的优势,通过种植优质水稻品种、普及肥水精准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培育品牌等措施,形成优质稻米产业区。
3.1.3 丘陵地区循环生态农作区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立体套种等复合经营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水旱高效轮作模式,如“稻-稻”、“稻-经”,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如稻渔、稻虾、稻蟹、稻鸭。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修复,鼓励冬作农田进行休耕或植肥。
3.1.4 天目湖、溧城设施农业产业区 围绕扩“规模、做品牌、升效益”,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通过统一布局规划、品种更新、技术更新、完善销售渠道等途径,做大做强溧阳市传统的西甜瓜、草莓、茄果等优势特色农业。
3.2 坚持多元发展理念,提升产业价值 一是突出休闲性、增强参与性、体现娱乐性,加快完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围绕“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结合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好休闲观光农业。以乡村游线来布局特色农业,以特色农业来丰富乡村旅游。以“公司+村+园区(农场)”模式,建设集科普教育、种植养殖、运动休闲、农业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综合体。二是努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在“溧阳1号公路”各个驿站,设立溧阳名特优农产品、旅游商品展示、展销厅,配套电商服务。推出溧阳农产品质量公众微信号、特色农产品公众微信号,组织线上购买线下体验活动,培植农业经营主体开设网店;三是开展农业产业链的前移后延,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通过加快龙头企业培育、促进加工产业集聚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举措,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
3.3 坚持品牌发展理念,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是推进生产标准化,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三品”产量占食用农产品产量的比重;充分利用溧阳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引领、政府服务、财政支持、行规约束等途径,打响溧阳地方特色品牌。二是培植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在各个条线内寻找一批信誉好、产品前瞻性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加工能力强、有一定的市场销售能力的农业企业,给予政策与资金支持。通过龙头企业规划种养布局,实行订单生产。三是实施“一村一品”提升行动,充分发挥本地特色资源优势,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模式。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