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视阈下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的若干思考

2019-09-11 18:53李漠叶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一流校园文化大学

李漠叶

摘 要:结合“双一流”建设对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期望,归纳出新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的若干重点,并提出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方案,以期为高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大学;校园文化;评价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历史底蕴和学校精神的展示,是坚定和巩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进步、引领文明进程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做好校园文化工作,建设好各具特色的一流大学精神,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是高校的紧要之务。

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双一流”建设实际,有科学性、条理性、原则性的指标体系。从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1]对标“双一流”建设的新要求,以及过往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双一流”建设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的评价原则和重点。

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行动指南,更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指南。要以此为依据,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项工作中遵照执行;要加强政治引导和主流文化调控,抵制各种不良文化的冲击,从根本上维护和保证相关工作开展的准确性,确保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開展;对于破坏、违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的活动,要坚决严肃处置。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基本理论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想武器来武装自己,掌握行之有效的政治分辨方法,提高自身的政治分辨能力,并正确引导师生员工参与各项校园文化活动。

以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基本目标

“双一流”建设注重对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据此也必须做出调整,有侧重点和倾向性,更好地为学科发展服务。“双一流”建设大学大多是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最新前沿科技研发的中心,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也是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并产生出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的地方。学术研究本就是大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也都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术研究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专注学术、投身研究的兴趣,更好地支持教职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以增强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荣校感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责任

校园文化会深刻影响处在校园当中的教职工与学生,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一位“大学人”的行动方向,塑造着他们的精神和理念,促使他们自觉按照准则调节和规范自身行为。[2]国内外的知名高校,大多拥有着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大学校园文化虽不尽相同,但其共同点在于,增强师生的学校归属感和荣校感。师生增强了学校归属感和荣校感后,对学校增加整体凝聚力也必然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荣校感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应该主动肩负起的责任和义务。加之校园文化的熏陶是增强师生校园归属感和荣校感的有力抓手,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文化的浸润属性,通过学术活动、艺术、体育等多种方式,建设好学校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增强师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荣校感,从而增强整所学校的凝聚力。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第一,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迅猛,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活动载体和内容选择,也给校园文化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诸如校园广播、电视、展示橱窗等的传统媒体,宣传效果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大学师生。在新媒体条件下,网络的无边界性彻底打破了大学校园的空间概念,传播层级的消解也有利于削弱“意见领袖”的权威。[3]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在师生对于校园文化的选择更多样、思路更拓宽。同时,也体现在“教师”或者“领导”的权威消失或削弱。以上的这些变化,就要求今后的校园文化工作必须与时俱进、追求创新。一是校园文化工作者需要转变观念,积极应对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寻求新的突破点。二是校园文化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新兴动态。三是校园文化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的信息载体,创造出新的、符合当今潮流的校园文化工作方式,避免填鸭式、灌输式的宣教方法,开展具有创新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红色资源是大学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我国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宗旨和性质决定的,也是由其具有鲜活性、感染力强等特点所决定的。[4]红色资源是经历广大人民群众考验的优质资源,是经历历史发展印证的可靠资源,能够充分展现党和人民奋斗史和发展史,弘扬优秀的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师生员工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民族精神,坚定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的决心;另一方面,对引导广大师生接受社会主流政治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红色资源因其地域分布的特点,不局限于校内,可以深入祖国各地进行走访,从而增强在校师生对于国家处在特殊历史阶段和时期发展的体会和理解,增强了教育效果。

第三,鼓励校际联谊活动开展,扩充校园文化接触面。每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必然有所不同,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特色。与纯粹的学科建设不同,各大学的校园文化特点,是不存在冲突或者矛盾的,或者说这些特点是可以凝聚在一起的。学校之间校园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可以促使校园文化建设者博采众长、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要求。

第四,挖掘学校历史故事,原创学校文化精品,传承优良精神文化。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办学宗旨和理念均不相同,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人物、建筑、花草树木,都可能是值得被怀念的东西。而历史和故事的背后往往包含有这所学校的独有文化,是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和气质的体现。学校的精神文化资源,对于现今的在校师生来讲更具有实际意义和说服力,也更有利于传承学校精神和优秀文化。因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完整性和真实性。因故事就发生在大学内部,很多教师、学生都相对了解,能够从多维度阐述,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二是鲜活性和实际存在感。故事发生在校园内,就是身边事、身边人,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挖掘类似的学校历史故事、改编成话剧、电影、舞蹈等的表现形式。原创学校的文化精品,能够体现学校特色,突出文化特点,更好地传承优良的精神文化。

参考文献:

[1]刘丽丽.关于新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5):80-82.

[2]王汉伟.中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3]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5-130.

[4]梁文化.高校文化建设如何善用红色资源[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10):222-223.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双一流校园文化大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至善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