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该如何更好为公众认知

2019-09-10 07:22王万忠齐敏
公关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衍生品定价文物

王万忠 齐敏

笔者以为,当前,对文物的宣传还存在以下问

题。

一、宣传连续性较差。

除了配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举办的全国性的活动外,地方上举办的各类文物活动在时间、地段上也比较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宣传的长期性、有效性,造成公众认知的不连贯性。

二、价值宣传出现偏差。

作为历史和文明的物化载体,即便身处博物馆内也难免会被评估甚至定价,容易导致其真正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轻视。再加上鉴宝类电视节目的广受欢迎,一旦形成“文物=奢侈品”的歪曲认识,就影响了公众对文物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

三、文物宣传、利用不平衡。

在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的情况下,公众走进博物馆的次数虽有大幅度上升,但持续时间并不长,究其原因,除了展品的吸引力受限外,与博物馆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关系。从全国博物馆分布来看,中小博物馆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80%以上,由于投入不足和社会资源稀缺,致使相当部分的中小博物馆生存艰难,导致其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和陈列展示功能削弱,其進一步发展也受制约。

四、文物的衍生品开发缺乏创新,吸引力差导致宣传广度和力度受限。

虽然各地针对文物所形成的衍生品层出不穷,但很多衍生品仅处于简单复制阶段,谈不上有什么艺术美感,更谈不上有吸引力,其宣传力度可想而知。

对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改变现状。

首先,文物活动的举办应该是让文物融入公众生活,让文物发挥作用,将文物变成公众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他们是传承的一分子,才能释放更多感情,才能自觉树立保护意识,懂得爱惜文物,宣传的长期作用和效果才能得以体现。

其次,文物被评估和定价应该来源于精神上的获益。对文物的评估应该聚焦的是它所蕴含的古代人类应对自身发展、自然变化、生产生活、交换分配、艺术需求而形成的智慧和信息;定价的基础也应该在公众对上述智慧和信息的获益程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但同时也要强调定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文物的经济价值,而是要利用市场定价吸引更多优质资源聚集,促进文物的收藏、研究和利用,使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得到更好的诠释和更健康的发展,同时也使公众恢复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信心。

再次,整合馆藏的文物资源,打破地域、行政级别的限制,形成共享平台,支持联展、借展、巡展等方式,扩大馆际展览合作,促进文物资源利用,有针对性地解决大馆文物藏品闲置而基层中小博物馆藏品匮乏、缺少基本陈列的问题。同时,公众到博物馆参观,是在研究、体会、欣赏物质文化遗产带给他的历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博物馆在宣传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展示、宣传水平,创新文物展陈形式和手段,创新文博数字产品传输、传播方式,建立互动体验、即时共享平台,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

最后,通过文化创意衍生品让公众 “把文物带回家”。文物衍生品的创意性开发,是文化与创意相结合的授权艺术品,这种创意不仅不会使文物本身受到损害,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理念的符号,是对文物价值的发掘与传播。

猜你喜欢
衍生品定价文物
扫地
欢迎选购
欢迎选购
最新出版图书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衍生品
文物失窃
由“大白”玩偶脱销说开去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