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博物馆

2019-09-10 07:22刘守柔
公关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玻璃博物馆

刘守柔

自从有了那句“我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一句式纷纷被用来表示对于某一场所的热爱。于是在好些年之前,也有本书,书名叫做《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

记得在波士顿一家美丽精致的私人博物馆,听到参观者问一名保安,“你觉得哪个房间最好?”“家里的房间。”“我们是说在这家博物馆里啊。”“是的,我是认真的,家里的房间最好。”

于是,我也会想,博物馆能不能真的像家一样舒适,像咖啡馆一样成为生活中时常想去的地方,或是有没有博物馆可以做到?哲学家们常常在解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我们呢,是否能见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博物馆”?并不一定像哲学家那样期待精神的提升,只是“想去”,在自己的生活中有这么习惯的一部分。

我们希望能从博物馆得到什么?

博物馆的类型不同,给人的体验和感受也会不同。不过,提到“博物馆”这个名词,总会让人先想到“历史”、“美”之类的关键词。可是,进入博物馆的,并不只有“过时的东西”,博物馆还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的地方。早在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南肯辛顿博物馆就在艺术与新技术之间构建起联系的纽带,希望博物馆的展品能给予设计人员创新的灵感。

大都會艺术博物馆作为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于1891年开始周日下午也向公众开放,这在当时开始了博物馆与人们生活联系的新方式。现在,去博物馆能做些什么呢?看展览?听讲座?休息?吃饭?聚会?购物?活动?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

电影放映和音乐会已经是一些博物馆的常规活动。有的博物馆有自己常设的特别活动,比如美国的国家建筑博物馆每年举办华盛顿的樱花节开幕式活动,有演出,也有互动项目。

又如博物馆的礼品商店,不仅留住了观众的脚步,还让人们留住了在博物馆的美好记忆。那些成功的博物馆周边产品,比如台北故宫“朕知道了”纸胶带,几乎已是人人皆知。博物馆领域里还有托儿所和幼儿园,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和研究体系美国史密森博物学院就设有一家早期教育中心。

有时候,只是一个温暖明亮的空间就会给人舒适的感受,产生一份心理的向往。建筑师诺曼·佛斯特1994年开始筹备大英博物馆的改建计划,将原本图书馆的青铜圆顶覆盖上一层玻璃顶盖,并加入新的功能设计,比如餐厅、咖啡厅、纪念品销售部等,形成博物馆空间的新核心“大中庭”。

我喜欢这样的说法:“大中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在的阅读空间:天气好的时候,阳光透过玻璃顶洒下来,落在书本上有着温暖的光影;雨天,人们则可以穿过大中庭,避一避雨,或是坐下小憩。在多雨的伦敦,这一明亮宽敞的空间该是很让人喜爱的。

美国国家美术馆的展厅一侧,有着高高的廊柱、舒适的椅子,与小巧的花园。见到的时候也想,如果自己家附近有这么一处可爱的博物馆“阅览处”,应该是愿意常常带着一本小书去坐坐——并且,走到这个“阅览处”的一路之上,还能经过博物馆那些精彩的展品。

三年前,美国CNN旗下网站评选出“中国最不容错过的”三家博物馆,北京、西安、上海各有一家。与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相比,“上海玻璃博物馆”并不是一家大规模的历史博物馆,可是,同处一座城市的这家博物馆,更易让人心生一份亲近感。

我会想,如果让我找一家博物馆闲来想去坐坐,看看展品,读读书,见见朋友,就好像去咖啡馆一样、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地方,玻璃博物馆可以算作一处。

第一次听说“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名字,是在2009年。那时,还以为只是一家寻常的行业主题博物馆。

2010年在“伽蓝画廊”,在玻璃折射的色彩光影之间,看到大屏幕上投影出一家博物馆的蓝图:有给学生团体和家庭观众设计的活动,还会有一座玻璃礼堂……是的,这份透明流动的光彩是吸引人的,与我之前熟悉的那些博物馆有着不同。

好奇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从那时开始。我至今保留当时那份红、黑两色双册的策划图本;如今可以看到那些曾经的梦想一点一点实现。也曾经向美国博物馆学专业的老师介绍:上海不仅有大家熟悉的古代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还有这样现代风格的博物馆。美国的博物馆重视教育和公众活动,而玻璃博物馆的理念也注重参观体验与活动,从主题到活动方式都是值得关注的。

2012年3月终于第一次去了上海玻璃博物馆。博物馆的位置并不在市中心,而是在有着城市工业传统的地区。简洁硬朗的现代工业建筑风格空间与玻璃艺术品的晶莹、脆弱相互映衬,却有着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感,在老工业园区延续了崭新的生命力。展厅门口黑色玻璃背景与变幻的图像,仿佛万花筒,走入便一下子落入光影的隧道。之前一直想去康宁玻璃博物馆却最终没有去成,然而在这里却找到了一些展品关联,也是小小的惊喜。

后来讲授一门关于博物馆文化的课程,便组织学生去参观、调研。在这里,或是欣赏玻璃艺术品的美,或是了解相关玻璃的科技知识,或者是去参加博物馆活动,对于博物馆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各项功能,都能提供一个观察和讨论的角度。新的博物馆,有其新的理念;也有新的可以发展的空间。

似乎也就是近几年间,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一方面是名家大作的展览不断,引起一次次的追捧热潮,比如莫奈、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达利的大展;另一方面,是商业大牌纷纷展示其品牌与设计文化,比如有一段时间,Dior、LV、Cartier、Bvlgari等竞相办展。本埠时尚报刊通版配图描述展览之妙处,标题也令人印象深刻:《没看过豪门艺术展还装时髦青年》。

去博物馆看展览或是活动,对年轻人而言也能是一项轻松愉悦的活动。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古代玻璃器精细雅致,现代玻璃器让人惊叹,还有现代艺术与玻璃的结合,越发体现出博物馆与现代生活相应的乐趣。

都说博物馆是社会终身教育的公共文化机构。近年来,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发挥自己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的作用。然而,与学校里的学习不同,这里没有考试也没有教学任务;可以有自己的学习目的,可以寓教于乐,也或许只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年轻的爸爸妈妈们每周想着要带宝宝去哪里玩得开心又有意义的时候,自然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博物馆等都会是选择的目标。

儿童玻璃博物馆的出现,明亮可爱的色彩,有趣的动手互动环节,还有眼睛大大的吉祥物玻玻、璃璃,让小朋友认识“玻璃”这一事物的过程就好像一场欢乐游戏。所谓探索发现的乐趣,便是如此。

时代变化之中,博物馆的形象也发生着变化,不再仅仅是“艺术的神殿”,而有着多样化的面貌、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博物馆的外观、展览、宣传的方式、工作人员的表现等等,都塑造了现代博物馆新的形象。博物馆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陈设展品,还希望能够通过热门的主题展览和活动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以前,谈到美国的博物馆活动时,总会讲到美国小朋友的“博物馆之夜”经历,也就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故事背景。其实,在博物馆,面对着全新的世界,大人心里住着的那个好奇宝宝也会蹦出来。

玻璃博物馆也有“到博物馆过夜”活动,虽然并没有去过,但是能够想象,夜色映衬下博物馆外观的玻璃幕墙闪烁晶莹的光彩。而且,那些万圣节、圣诞节之类的节日夜晚在博物馆展厅度过,真会是非常特别的evening hours。记得前些年,美国的弗利尔美术馆与亚瑟 M.赛克勒美术馆举办“Asia After Dark”,正是在晚上的博物馆活动。

有一年主题是“一千零一夜”,装扮成阿拉伯舞娘的志愿者在展厅讲阿里巴巴的故事,大家随意地坐在地上,身边的展柜里就是伊斯兰风格的青花大盘、瓶、罐,故事中神奇的氛围一下子就弥漫在了四周。若是在一个夏夜,在幽静的“宋元琉璃簪钗展”展厅,听一个古时的才子佳人故事,大概也是有着犹如清风拂面般意趣的。

记得经典美剧里有一个情节,讲到在博物馆看婚礼场地,大概剧中觉得是“书呆子”的举动;可是,前两年网上那几张在波士顿图书馆的婚礼照片却是引来好评一片。不影响展品的情况下,尤其对那些博物馆爱好者而言,博物馆的婚礼会是与众不同和令人难忘的。美国有很多历史建筑改建而成的博物馆,有时会在花园里举办婚礼,不仅让建筑物有了生活的气息,也让历史建筑在社区生活中又留下了新的记忆。

上海玻璃博物馆有玻璃瓶上的文字串连而成的“爱之故事”小屋,常是求婚戏码上演之处;彩虹礼堂和水晶厅确是让人期望能留下终生美好记忆的场所。想想若是在这样的博物馆一起约会做漂亮的热熔玻璃,在彩虹礼堂有一个梦幻的婚礼,之后还能带着宝宝到儿童玻璃博物馆玩游戏,大约就是在博物馆萌发的浪漫愿望了。

上海玻璃博物館更让人期待的,是不断延伸与扩展的内容。从主馆,到KIG国际创意玻璃设计展,到儿童玻璃博物馆、伽蓝画廊、咖啡厅、餐厅、博物馆商店、艺术写字楼、热玻璃工坊、DIY工坊、玻玻璃璃实验室、彩虹礼堂、艺术家工作室…..随着它们一个一个出现,会发现这个玻璃主题园里所有的一切给了自己各种停留的理由。在这里,不断地发现与体验,是生活的一份乐趣。

然而,在博物馆领域,尤其是对于艺术博物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艺术博物馆是否应该让人对艺术抱有崇敬的心情,观众在博物馆就该只是静静地观赏与思考?

在这里,博物馆雏形之源头的希腊神庙的形象意义又浮现出来,让人敬仰,让人徘徊与思考。也因此,有人说,是否要少一些餐厅、商店、娱乐活动之类的干扰,就让艺术回归展示与纯粹的本身。可是,就像有的博物馆希望观众不要匆匆忙忙只顾拿手机拍照,还是要集中注意力在展品;有的博物馆则因势利导,让观众拍照,并在社交网络分享与讨论展览。社会不再仅仅是博物馆的背景,以展示为核心,发挥收藏、保管、研究、教育等功能,通过参观者的体验与感受,博物馆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结合更为紧密。

去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时候,我也常常在想,这座博物馆是在哪些人的生活中留下了痕迹?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是为了所有人、所有时代而存在。那么,喜爱这博物馆、愿意让玻璃博物馆成为自己生活一部分的,更多的是怎样一些观众?上海玻璃博物馆也有其性格与气质,或许,由此,博物馆所关联的生活也逐渐显现。

猜你喜欢
玻璃博物馆
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